更高成本效益比,为肝炎防治贡献中国力量:我国自主研发的Y型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宣布上市
2016/10/20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 年10 月15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Y 型40kD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派格宾)历经14年研发之路,在厦门召开上市会,正式宣布上市,开启我国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起点。PEG IFNα-2b做为国家生物制药1类新药,已完成77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8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来自全国各地的肝病领域医生参加了本次上市会,北京协和医院江骥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家骥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分别对该药的药物设计和Ⅰ期临床试验、CHC临床试验、CHB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北京大学庄辉院士就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挑战进行精彩报告。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庄辉院士

     创新一派

     药物设计和和Ⅰ期临床试验介绍

    

     江骥教授

     江骥教授首先对PEG IFNα-2b的药物设计特点进行介绍,并指出,后续临床研究证实这些创新设计是成功的。在PEG IFNα-2bⅠ期临床研究中,试验方案设计为单中心、随机、阳性药对照(PEG IFNα-2a)、双盲单剂量爬坡试验。主要探索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

     药物设计特点

     PEG IFNα-2b的创新药物设计,与其他长效干扰素相比,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PEG分子量为40kD,半衰期更长;②修饰物空间构型为Y型,药物结构更趋稳定;③干扰素亚型为α-2b,与α-2a相比,有更低的药物免疫原性;④修饰位点以K134为主,使药物具有更高生物活性。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

     安全性方面,PEG IFNα-2b临床不良反应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各剂量组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属于干扰素固有不良反应。

     PK 研究结果显示,PEG IFNα-2b 半衰期较长,与PEG IFNα-2a相似,治疗时给药间隔较长,验证了PEG 40kD 的优势。江骥教授指出,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越高,疗效越好,大分子药物相反。PEG IFNα-2b做为大分子药物,在45~270 μg 范围内,机体暴露值均低于PEG IFNα-2a。

     PD 研究结果显示,PEG IFNα-2b 各剂量组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β2-微球蛋白和新喋呤水平均不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只有新蝶呤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PEG IFNα-2b 180 μg剂量组新蝶呤浓度高于PEG IFNα-2a 180 μg 剂量组,较PEG IFNα-2a可能疗效更好,验证了K134位高活性位点修饰的优势。

     江骥教授最后表示,后续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PEG IFNα-2b 对中国CHC和CHB患者的疗效。

     中国选择

     治疗中国CHC研究数据解读

    

     江家骥教授

     江家骥教授对CHCⅢ期临床试验(C0158 研究)主要从实验设计、疗效和成本效益比、安全性结论3个方面进行解读。

     实验设计

     研究纳入770例CHC患者,为中国样本量最大的PEG IFN治疗CHC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是第一个开展头对头Ⅰ~Ⅲ期临床试验的大分子药物。根据患者基因型(基因2/3型、基因1/6/4型)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分别给予PEG IFNα-2b 180 μg或PEG IFNα-2a 180 μg。随访24周,观察疗效。

     疗效和成本效益比

     结果显示,在不同基因型组CHC 患者中, PEG IFNα-2b 与PEG IFNα-2a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基因1/4/6 型研究组中,PEG IFNα-2b组基线特征占劣势。给予PEG IFNα-2b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所付出的成本为所有治疗方案中最低。江家骥教授指出,PEG IFNα-2b治疗中国CHC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均可达80%以上,其中基因2/3型患者达88%,且治疗成本更低,可做为治疗中国CHC更具成本效益比的选择。在去除基线影响后,PEG IFNα-2b可能在基因1/4/6型患者取得更高的SVR。

     安全性

     PEG IFNα-2b治疗中国CHC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程度和发生频率都和对照药PEG IFNα-2a组相似;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下降、头痛、血细胞水平降低等,以轻度为主;中和抗体产生率(0.5%)显著低于对照药物;基线中和抗体阳性患者对PEG IFN 的SVR显著低于阴性患者。

     江家骥教授最后分析了中国CHC治疗的趋势和挑战,他指出,CHC药物研发进展日新月异。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需要进一步规范使用,其用于中国CHC存在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问题需引起关注。此外,DAAs的远期疗效及成本效益比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更高追求

     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研究数据解读

    

     王贵强教授

     王贵强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对CHB Ⅲ期临床试验(B0176 研究)进行介绍,进一步探讨了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并分享了PEG IFNα-2b 相关研究战略。

     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由48家中心参与,纳入8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非劣效研究设计,分别给予患者PEG IFNα-2b 180 μg 或PEG IFNα-2a 180 μg,随访2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HBeAg血清学转换。数据显示,PEG IFNα-2b治疗48周,随访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非劣效于PEG IFNα-2a,接近1/3PEG IFNα-2b 治疗人群可获得HBeAg 血清学转换。血液学、甲状腺相关、眼器官、精神疾病类的安

     全性结果相似。

     HBeAb 与HBeAg 血清学转换关系的探讨

     该研究还显示,HBeAb阳转患者HBeAg 清除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HBeAg 清除患者的HBeAb 阳转率高达90%以上。王教授指出,不同HBeAb 水平下HBeAg 清除率差异极其显著,HBeAb 的水平越高,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越高。

     研究战略

     在B0176研究中,具备治疗前优势的中国HBeAg 阳性CHB患者,采用PEG IFNα-2b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2015 版《中国CHB 防治指南》指出,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DNA 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B0176研究中治疗早期(24 周)HBsAg<1500 IU 和(或)HBV DNA<20000 IU条件下,约50%的患者可以获得血清学转换。目前多项指南推荐PEG IFN为CHB一线治疗方案。王教授指出,结合中国CHB指南中待解决问题,PEG IFNα-2b将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为提高CHB临床治愈率贡献力量。

     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挑战

     庄辉院士从中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近年来在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为实现目标需采取的策略等进行报告。

     流行现状

     1992年以来,通过实施各种防治措施,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呈逐渐下降趋势。2016 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 阳性流行率为5.49% ,比1992 年的9.75%的患病率显著降低。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主任申英秀到访北京向中国政府颁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控儿童CHB 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面临挑战

     然而,我国病毒性肝炎负担依然沉重。2015 年数据显示,HBV 携带者约7460 万,CHB患者约2800万,CHC患者约885万。2006年~2015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年发病数为121万~142万,在法定传染病中高居首位。全球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已超过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传染病。

     WHO 关于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策略指出,应建立一个无病毒性肝炎传播,且每例患者均可获得安全、能支付、有效预防、关怀和治疗服务的世界,并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干预措施包括:新生儿接种疫苗、安全注射、有害暴露减少、加强监测、给予CHB 和CHC治疗等。

     实现目标

     关于实现WHO制定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庄辉院士提出:①建立政府统一协调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机制或工作平台;②加快药物审批程序;③继续加强肝炎疫苗免疫;④降低抗肝炎病毒药物的价格,提高治疗的可及性;⑤健全法制,消除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歧视;⑥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病毒性肝炎防控水平。

     庄辉院士强调,我国是肝炎高发区,降低CHC和CHB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干扰素PEG IFNα-2b注射液,Ⅲ期研究证实其治疗中国CHC患者疗效不亚于PEG IFNα-2a,成本效益比更有优势,治疗中国CHB患者疗效表现出潜在优势。多位专家均表示,PEG IFNα-2b将打破国外同类药物垄断,为中国肝炎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为带来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贡献一份中国力量。(飞燕整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