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疾病治疗进展
2017/5/4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7年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之甲状腺篇(三)

     4月23日,在大连召开的第十届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的甲状腺主会场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孙殿军研究员对中国近10年来的碘营养状况的演变发表了报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思进教授则围绕中国甲状腺核医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田文教授就甲状腺癌治疗中的新技术发表演讲。现整理报告主要内容与读者分享。

    

    

     孙殿军研究员

     以往IDD的防治情况

     2005年全国碘缺乏病(IDD)病情监测结果显示,2个省份儿童尿碘水平(MUI)在100 μg/L以下,5个省份儿童MUI在300 μg/L以上。2005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在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天津、北京、内蒙古、福建、新疆等11个省份129个县发现有高碘饮水井,有高碘地区乡的县数96个,有高碘病区乡的县数64个,分布在109个县735个乡镇,受威胁人口大约为3098万人。2007年高危调查结果显示,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在新疆共发现新发克汀病患者76例;1个省份儿童MUI低于100 μg/L,4个省份儿童MUI高于200 μg/L;4个省份家庭主妇MUI低于100 μg/L,6个省份家庭主妇MUI高于200 μg/L;已有23个省(区、市)实现消除IDD阶段性目标,另外4个省份未消除,4个省份基本消除。

     近十年IDD的防治措施

     孙殿军研究员指出,监测、调查、干预、评估是IDD的主要防治措施。调查方式为对高水碘地区、高危地区、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或通过电话问询。根据调查结果给予积极干预,如2007年的启动应急补充,2010年采取的增加无碘盐销售点措施,以及2010年对碘油、碘盐的发放,2012年开展的碘盐浓度调整等。其中,应急补碘主要针对历史上有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碘盐覆盖率低于80%的地区,有确诊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的地区,补碘对象为育龄妇女、妊娠早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补碘目标为这些人群的MUI 中位数达到200 μg/L。2012年的碘盐浓度调整中,将我国新的食用盐中碘含量标准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定为20~30 mg/kg,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在上述范围内根据当地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孙殿军研究员对下一步要进行的IDD防治工作进行了阐述:①明确十三五规划目标,做到持续消除IDD,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②保持持续消除IDD的机制,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IDD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重要性、长期性;③以县为单位进行碘营养监测;④查清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饮用水水碘;⑤开展适碘地区划分标准的研究;⑥盐业体制改革后的IDD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⑦高碘地区实施改水;⑧继续关注西部省份偏远地区IDD情况;⑨科学评价部分省份的碘营养状况;⑩修订我国《食盐加碘消除IDD危害管理条例》,起草补碘指南,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引导舆论导向。

     李思进教授

     131I治疗状况

     李思进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的普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131I治疗单位数量逐渐增加,由2009年的510家增长到2015年的579家,131I治疗病床由2009 年的1150 张增加到2015 年的1882张,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患者由2009年的1.4万人次升至2015年的6.1万人次,131I治疗甲亢的患者由2009 年的17.2 万次升至2013年的18.8万次,但在2015年却又回落至16.9万次。关于131I的使用剂量,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甲状腺癌患者的人次也显著增加。甲亢患者在2007年、2010年、2012年等发病率较高,目前已经逐渐降低。

     指南的制定

     李思进教授表示,200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和普通外科学分会联合举办了甲状腺癌规范化诊治研讨会,三个学会的专家共30多人共同研讨了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核医学分会与兄弟学会合作共赢的局面。2009年,24名核医学专家在四川九寨沟召开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研讨会,对相关指南提出修改意见,131I治疗Graves甲亢专家共识在2010年发表于《中华核医学杂志》。2013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131I治疗Graves甲亢指南》,旨在规范我国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临床工作。2012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联合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甲状腺癌诊治的指南。2014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发布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癌的指南。

     取得的成绩

     2016年,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启动“核素治疗示范科室建设项目”,截至2016年10月,共在34家医院完成该项目的启动,另有7家医院通过验收并挂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示范科室”。此外,我国在科研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2007年底中华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开展了“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甲亢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经筛选后全国有89家医院参加,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全国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工作,使131I治疗Graves甲亢工作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多项相关临床试验项目,并将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杂志。

     田文教授

     我国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

     在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美国和欧洲。在美国,甲状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达98.2%,我国这一数据仅为67.5%。甲状腺癌死亡率方面,2001~201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以每年0.9%的速度上升,2003~200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死亡率以每年1.42%的速度上升。田文教授表示,尽管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生存差异较大,但导致中国和美国甲状腺癌患者生存差异的原因并非是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国内外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构成相似,均以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为主。如果要提高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首先要提高我国甲状腺癌平均诊疗水平。

     新技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显示,手术经验丰富者可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因此,提高术者经验和专业科室建设,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近年,甲状腺手术新技术不断兴起,如使用神经监测技术,可避免术中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使用纳米碳注射负显像技术,可以保护甲状旁腺。2013年,《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指南(中国版)》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并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指南巡讲活动,以普及术中神经监测的应用,同时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在全国各地有序召开。另外,机器人外科设备优势渐现,如高分辨率的3D成像,可实现滤除震颤,器械腕部有7个自由度“,主-仆式”远距离操作等。2015年,《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发表,对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做了推荐。使用纳米碳技术通过甲状旁腺负显影,可以鉴别和保护甲状旁腺。通过甲状腺相关疾病规范诊疗及新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的开展,我国甲状腺外科医生的进步会越来越大。

     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田文教授指出,靶向药物、放射性131I治疗、内分泌治疗[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是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病理亚型及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指导治疗。研究表明,RET原癌基因突变是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发病基础,突变基因检测已经是MTC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基因检测指导下可以对患者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手术。分子靶向药物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该治疗方法终将成为晚期甲状腺癌的主导。田文教授最后表示,在多学科的参与和长期管理下,甲状腺癌诊疗会越来越规范。(青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