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道
2017/8/31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胃脘痛、泄泻是中医内科常见病证之一,临床中多种胃肠道疾病均可见上述症状。如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施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张声生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丁士刚教授结合新近发布的共识及其临床经验做了深入介绍。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张声生教授认为,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中医药、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是非常有意义的。

     谈到中西医差异及各自优势,张教授认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治疗上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对于便秘,西医通常只是单纯针对肠道进行治疗,促进肠道运动、分泌等,而中医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有时会从开肺气角度调理,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中药复方本身的配伍也是整体观念的体现。当然,西医也有其优势。随着医学发展,西医对人体生命的本质做出越来越精准的定量分析,从整体到器官、组织、细胞再到分子,层层深入,尤其是在当今倡导精准医学的背景下,西医对疾病的治疗甚至精细到靶向某一具体靶点,器官移植、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更是为西医治疗疾病开辟了广阔道路。

     丁士刚教授亦赞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宏观,将人作为整体进行调理,西医则更关注于局部,即具体的某一系统或器官。西医在诊断方面可能优于中医,拥有许多先进诊断手段,这也是值得中医借鉴的。西医对疾病机制的探究也较中医更深入。但在治疗方面,西药作用有其局限性,对感染性疾病,西药中的抗生素可起到明确的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但西药对于一些功能性疾病常疗效不佳,甚至存在较大副作用,对此种情况选择中药在整体上进行调理可能是更适宜的方法。

     中西医的差异和优势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有了更具体体现。张教授指出,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腹泻、消化性溃疡等方面西药疗效明确,中医药也会起到辅助疗效提升作用;而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非感染性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中医药治疗在我国则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例如,对于功能性肠病中的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中成药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颗粒等都具有较好疗效。相对于传统中药,颗粒这种剂型方便服用,更易被患者接受。丁教授亦认为,对于一些慢性胃炎、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药作用远不能令人满意,医生常会求助于中药,例如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萎缩性胃炎等,即可选择中成药从整体上进行调理。

     随着医药科学不断发展,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都在不断深入。张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历经2余年组织全国100余位脾胃病专家制定、并于2017年发布了多部消化疾病和病证的专家诊疗共识,包括《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等。张教授介绍,胃脘痛和泄泻这两个病证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证,新近发布的胃脘痛和泄泻两部共识从异病同治角度对疾病诊疗进行了梳理,并且对上述病证对应现代医学体系下的哪些疾病做了介绍。引起胃脘痛的常见主要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西医中因消化器官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腹泻都可以对应中医的泄泻,例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张教授指出,这种在中医共识中引入西医疾病介绍的做法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强调病证结合,即将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在西医疾病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辨证进行治疗。上述共识的现实意义就是针对临床中西医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常见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丁教授进一步指出,西医医生很少会了解中医理论,上述共识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西医医生了解中医理论,尤其是利于他们在临床中非常方便地对照症状合理选择中成药物。就像共识这样,希望中西医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共同讨论疾病的诊治,才能做到中西医更好的融合。例如,对于中成药适应证的描述如果能够更多地与西医体系下的疾病相对应,则会更加利于推广中药的临床应用。

     二位教授一致认为,中医与西医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在疾病治疗中非常具有前景。

     明确了中药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医生面临的就是选择何种药物的问题。

     古方是中医药精髓理论的重要传承与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专门提到了对古方的运用,明确指出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张教授认为,经典名方经过数千年积淀,疗效得到了实践充分验证,例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那么,如何令中成药充分发挥经典古方的精髓,张教授介绍了以下几点。首先,要忠于原方配比,依据原方确定成分和剂量,除非有确切临床研究证据显示更改配比较原方具有更好疗效。第二,严格把握适应证,精确辨证,根据症候选择合适的方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第三,关于药物本身,选择道地药材对确保疗效也非常重要。最后,剂型也非常关键,尽量使药物容易被吸收,患者易接受。张教授介绍,保障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包括: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成药工艺的质量控制,中成药中药物组分用量的保障(即溶媒与净原料的比例)。

     张教授介绍,新近发布的胃脘痛、泄泻共识中对中成药的界定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在国家医保用药范围。第二,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第三,为临床常用药物,疗效被临床实践验证。第四,近些年研究关注较多,拥有循证证据证实其疗效。虽然目前中成药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监管不足也会导致同一种中成药的质量差别较大,但是张教授仍对中成药充满信心,期待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谈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期许,丁教授认为,建立专业的医生团队非常重要,需要有专业人士能够将中西医的理论融合贯通,才能更好地做到中西医结合。而且,也要从国家层面鼓励中西医结合,将更多治疗手段纳入医保。此外,还要找准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点”。

     张教授也对中西医结合充满期待。他认为,中医、西医各具优势和特点,应该以包容、前瞻的眼光去看待、发展二者。对于许多疾病,中西医结合可以获得更佳效果。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有70%的患者同时接受西药和中药治疗,而我国的结肠切除率是远低于欧美国家的,这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理想状态是未来能够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融合的新型学科。(张喻、志文整理)

     补中益气汤源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是补脾气的经典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也是中医十大经典名方之一。参苓白术颗粒是健脾的经典方剂,是目前市场上贴近参苓白术散原方的中成药。每袋含量为3 g。

     补中益气颗粒(吉灵参?)和参苓白术颗粒(美纳舒?)是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在胃肠疾病领域的重点产品。汉典颗粒剂精选道地药材,采用国家发明专利制备工艺,颗粒剂由汤剂改变剂型而来,较为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剂量极为接近原方,临床疗效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