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路同行】“十一”乘飞机出游,你真的选对了吗?
2017/10/1 中国医学论坛报

     今年国庆、中秋佳节双节喜相逢,叠加构成长达8天的“超级假日”。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靠谱预计节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7.1 亿人次。

    

     73岁的退休教师王大爷也毫无意外地参与到这7.1亿“出行大军”中,但他还是兴奋不已,从8月就着手策划全家的出境游,好不容易全家六口可以凑齐一起玩,可儿媳昨天突然提出几个问题:王大爷是“资深”高血压患者,老公也曾患过气胸,乘飞机到底安不安全呢?自己最近感冒了,乘机会不会耳痛得厉害,有没有办法避免?

    

     先来看看市民王大爷的问题,对于罹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果真不能乘机吗?我们了解一下官方是如何规定的。根据民航总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7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飞机,须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适合乘坐飞机的证明。老年人若没有心血管疾病,可以搭乘飞机旅行。但患有上述疾病搭乘飞机时,专家认为,可以试着爬一层楼台阶看看,若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状况时,应该就无妨;但仍应该请医师评估。老人乘机注意尽量选择大型和中型的客机,不要坐小型客机。

    

     国内某知名航空公司表示高血压患者乘机暂时还不需要开具特殊证明。高血压患者在乘机前顺利完成上面提到的自测,如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状况,即可视为适宜出行。也就是说如果王大爷爬一层楼台阶完全没问题,那就可以乘机。在飞行途中,要注意多活动肢体,以避免下肢水肿与血栓的发生。不过,动作要缓慢,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致晕厥。

    

     王大爷还应注意乘机前要特别注意准备好药物,按时服药。如有时差问题,应咨询医生克服,调整用药时程,并带够整个旅行过程中的药,放在衣服口袋或随身携带的行李里面,不要放在托运行李里面,以防丢失。药物应保存在原装瓶里,避免安检或海关检查出现问题。为了应对紧急状况,王大爷在乘机前应事先准备好一封信放在身边,注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必须服用的药物和与家人联系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王大爷儿子市民王先生曾患气胸的问题,他乘坐飞机安全吗?关于气胸是否合适乘坐飞机,《英国医学杂志(BMJ)》2014年5月份的文章给出了如下建议:气胸患者不应乘坐飞机,应等待气胸经影像学证实缓解后,或行闭式引流后再乘坐飞机;既往的气胸患者应根据气胸的复发率和气胸发作时的耐受情况决定是否乘坐飞机。英国民航局建议气胸引流治愈后2周可以乘坐飞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贺未医生这样解读:飞机上升飞行过程中,为保持其外壳的结构稳定,会降低机舱内压力。所以如果存在气胸的话,气胸的压缩体积会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了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这可能是建议的理论基础。变成具体的医学指导如下:

     气胸患者,在经过治疗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后2周可后考虑乘坐飞机,或带闭式引流乘坐飞机。

     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在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后2周后可考虑乘坐飞机。

     复发气胸患者即使在肺复张后也要小心是否选择乘坐飞机,比较安全的方式是胸腔镜术后再考虑乘坐飞机。如果必须乘坐,也是可以考虑的。

     任何胸科手术后,建议胸片提示残腔完全消失2周后再考虑乘坐飞机。

     最后我们来看看儿媳妇乘机耳痛的问题。小编亲测,飞行(特别是降落)时,随着飞机高度的降低,耳痛也会加剧,着陆时疼得最厉害,而感冒会加剧这种疼痛。虽然说着陆后这疼痛会渐渐消失,但为什么会有“飞机耳”?原因很简单,就是飞机在爬升阶段气压下降,在下降阶段气压升高。压力的过快变化就会让鼓膜内外产生压差,从而产生耳部的痛感,甚至是穿孔。但是每个人对这种压力变化的反映并不一样。

    

     普通的吞咽和快速咀嚼动作,能让空气进入咽鼓管。但是,有的人咽鼓管并不那么容易打开,光靠吞咽不足以让耳内气压迅速回升。实际上,任何能让鼻后部产生粘液的症状,都会造成咽鼓管阻塞:感冒时粘液分泌增多、黏膜肿胀;过敏引起的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中耳感染、鼻窦炎等等。许多医生建议,为了避免耳痛和其它并发症,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鼻窦炎等患者不应该乘坐飞机。不过,很少有人因此改变行程。所以,下面的措施对乘坐飞机的你来说就格外重要了。 比如使用瓦萨尔瓦捏鼻鼓气法(Valsalva maneuver,咽鼓管充气法):

    

     ●捏紧鼻孔,吸一口气。

     ●使用两颊和咽喉的肌肉,把气体压入鼻子后部,就像要把旅客的手指从鼻孔里吹掉一样。

     ●试着轻轻的吹,简短的连续做几次。当听到或感觉耳朵有“砰砰”声,旅客就成功了。不要把气体压入肺部和腹腔(横膈膜);这会产生太强的压力。

     你还可以试试这种给空军开发的能缓解耳痛的减压耳塞(Ear Planes,飞机耳塞)。其工作原理是控制空气通过耳塞进入耳朵的速度,以缓冲鼓膜内外气压快速、强烈的气压变化,使鼓膜两侧气压缓慢达到平衡。

     耳痛通常在着陆后很快自行消失。经过一次飞行后,几天内耳内可能会有积液,引起听力下降。但如果几天后还感觉耳痛,听力没有恢复,就需要看医生了。

     解决了王大爷一家的问题后,对于其他疾病患者,还有如下一些飞行建议:

     心肌梗塞患者,即使没有合并症,病发后最少2周内不要乘坐飞机(英国航空公司的建议)。心脏手术后的病人,在手术后3周内,即使是短程飞行也不适合,因为飞行的紧张和高空低氧,可能造成心脏负荷增加。

     脑血管疾病、脑肿瘤患者,至少手术3周之后才能飞行。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复发或加重,禁止乘飞机。

     精神病患者,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因飞机封闭、低压的环境,容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故不宜乘飞机或在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下乘机。

     做过胃肠手术的患者,一般在手术十天内不能乘坐飞机。(高空中气体膨胀,胃肠道内的气体膨胀可能引起胃肠破裂)。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在出血停止3周后才能乘飞机。有近期手术史的患者最好在一定时间内不要乘坐飞机,以免飞行途中压力变化,使得闭合的伤口再次撕裂以及术区血管出血。

     严重贫血的患者,因为人体升至高空时,由于吸入氧分压降低,造成组织缺氧。美国航空航天医学会拟订的《航空旅行中的禁忌证》规定,对血红蛋白低于60 g/L的患者,如果没有严密的医学监护,严禁飞行。

     临近产期的孕妇。由于空中气压的变化,可能致胎儿提早分娩。怀孕32周以内的可以乘机,怀孕32周后不宜乘机。尤其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更不宜乘飞机。有习惯性流产或者早产倾向的孕妇不宜长时间坐飞机。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患者,在国家规定的隔离期内,不能乘坐飞机。其中水痘病人在损害部位未痊愈,不能乘飞机。

     编辑:张立元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东方航空官网、果壳网等相关内容综合整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