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教授专访】规范NSCLC基因检测,探索一线EGFR-TKI耐药后的精准治疗
2017/10/9 中国医学论坛报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进入基因检测基础上指导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的时代,研究最深入的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其在欧美患者中的突变比例为10%-15%,而在亚裔患者中高达30%-40%。

     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肺癌药物不断问世,有效延长了EGFR敏感突变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针对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为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类药物。但是,一线治疗后的8-14个月期间,患者将面临发生获得性耐药的困境,成为NSCLC靶向治疗中的难题。其中,EGFR-T790M突变是目前研究发现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数据显示,在发生耐药的患者中,有40%-60%是由EGFR-T790M基因突变引起的。

    

     2017年9月26日至30日,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在厦门召开,我们有幸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围绕肺癌的基因检测、EGFR-TKI耐药机制、一线治疗疾病进展后的二线治疗方案选择等问题,为我们进行解答。

     论坛报:近期,2017年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年会发布FLAURA研究结果,与标准一线治疗的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相比,奥希替尼取得阳性结果。这会为我们未来的一线治疗策略带来何种影响?

     王洁教授:目前我们的治疗策略,在一代和二代EGFR-TKI类药物出现耐药后,明确存在EGFR-T790M突变,二线使用奥希替尼是规范。FLAURA研究结果提示奥希替尼获得的PFS数据高于目前一线标准治疗TKI类用药。我个人认为,奥希替尼要替代目前的一线TKI类药物还为时过早。在序贯治疗中,一线TKI药物治疗失败后再使用二线,总的PFS期大概会在20个月左右,而目前奥希替尼一线应用获得的结果为18个月左右;此外,如果奥希替尼一线应用后出现耐药,耐药机制会更加复杂。

     但是,我认为有一点非常值得去探索。一线使用一代或二代TKI类药物后进行血液学监测,发现耐药基因EGFR-T790M突变阳性,如果能找到截点(cut-off)值,就开始使用三代TKI药物,与发现影像学改变明确治疗失败后再换药相比,是否会取得更为理想的生存期,这方面可能也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