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SCO第壹现场 | 抗血管生成在晚期mCRC治疗中的进阶之旅
2019/9/21 17:04:11CMT薇 中国医学论坛报

     9月18日至21日,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如约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召开。会议首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第壹现场迎来了三位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共商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对临床决策带来的影响。

     现场视频精彩撷要

     1晚期mCRC治疗方案升级,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攻守兼备”延长患者生存

     访谈伊始,作为主持人的邓艳红教授首先回顾了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结直肠癌相关研究,8项口头报告中有2项均为贝伐珠单抗(安维汀?)联合三药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黄金组合”在mCRC领域内的探索已经到了更加深入的程度。与此同时,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mCRC的治疗方案中也对这一联合进行了单独推荐。针对《指南》中有关内容的修订,作为编写组组长的张苏展教授提到,本次《指南》正式公布是在今年4月,即ASCO会议之前,当时就已明确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方案在mCRC全程治疗中的地位可以向上提升,由II级推荐推进为I级推荐;同时,基于包括TRIBE 2研究和VISNU-1研究等的更新与出炉,《指南》也强调指出,无论是姑息治疗还是转化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均可以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具体到临床中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适用人群,张艳桥教授认为无论RAS/BRAF状态的右半mCR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方案都是适合的,原发灶位于右侧结肠的RAS/BRAF突变型mCRC患者会使用得更多,尤其是可以经转化治疗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此外,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症状相对较重,或者具备较多不良预后因素的mCRC患者,临床需要快速缓解症状,都可以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强强联手”方案。

     2制定右半mCRC治疗方案需全盘斟酌,“内外兼修”,争取患者更多获益

     对于右半mCRC转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张苏展教授提出,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方案适合无论RAS/BRAF状态的右半所有人群,除外那些仅对转化有要求并且有贝伐珠单抗禁忌症如严重高血压、蛋白尿等野生型患者,对于其他绝大部分需要兼顾转化成功和长期生存的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方案均为最优的选择。

     如果不考虑转化,单考虑姑息治疗的疗效,张艳桥教授推荐从精准治疗的角度先行确定右半mCRC患者的分子检测结果,除适合免疫治疗的少部分MSI-H患者外,绝大部分右半患者都适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姑息治疗,对需要快速缩瘤或者预后很差的患者推荐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的强烈治疗方案。

     3左半mCRC治疗:精准检测才能最大化确保患者生存获益

     左半mCRC预后整体好于右半,患者会获得更长总生存期(OS),因此精准检测以及后线整体布局以最大化患者OS获益就更加重要。张艳桥教授认为从精准治疗的角度,对于RAS/BRAF突变的患者抗EGFR治疗早已被证实无效,此外HER2和PIK3的扩增也应提前检测以排除无法从EGFR抑制剂中获益的人群,更多抗EGFR治疗疗效预测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基础研究也在进行中。张苏展教授补充道,相较基础研究的发展,临床研究与对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RAS/BRAF野生、HER2扩增的肠癌患者,HER2抑制剂已被普遍证明有效,而同在EGFR通路上的MEK和PIK3抑制剂的药物研发尚未取得有效进展,左半mCRC精准之路的探索仍将延续。

     邓艳红教授最后为本次访谈精辟总结:回首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肠癌的治疗进展,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双药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联合三药化疗的“进阶版”也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选择之一,相信随着新版《指南》在临床一线的落地,未来将会有更多中国经验和临床数据涌现,造福更多结直肠癌患者。专家简介

    

     张苏展教授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MDT工程管理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张艳桥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黑龙江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黑龙江省消化道肿瘤诊疗中心主任

     学术任职:

     CSCO 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 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药物临床研究、基础转化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骨干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多项。 参与编写国家卫计委《消化系统合理用药》。

    

     邓艳红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计委)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 (CSWOG)青年委员会主委和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