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 凌空飞舞 | 与蝶共舞——中国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生临床技能提升项目上演巅峰对决!
2023/3/30 17:01:00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3年3月29日,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牵头的“与蝶共舞——中国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生临床技能提升项目”经历了海选阶段、晋级阶段、百家争鸣阶段,在西安迎来巅峰对决。

    

     赵岩 教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赵岩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提到,“与蝶共舞——中国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生临床技能提升项目” 旨在增加领域内专家间的学术交流,重视中青年医生的技能提升。项目从启动到现在,取得了丰硕成果。随后,赵岩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及诸位参会嘉宾,希望大家在此次会议中可以感受到西安的热情,在交流中都能有所收获。

     Session1领域进展 专家解读:靶向时代开启,发展未来可期

    

    

     杨程德 教授

     何岚 教授

     会议第一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杨程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岚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对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师给予了殷切期望。

    

     张卓莉 教授

     主题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卓莉教授进行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靶向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专题演讲,张卓莉教授从欧美开启靶向治疗序幕、中国迈入靶向治疗时代、展望靶向治疗发展格局三个阶段讲述了SLE靶向治疗的历程。百年来,随着狼疮的传统治疗不断进阶,患者短期生存大幅提高,但传统药物仍有很多无法突破的局限性。经过不断的尝试,贝利尤单抗关键III期临床研究获得成功,成为了50多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SLE靶向药物,将SLE治疗带入崭新纪元。2019年起,中国迈入狼疮靶向时代,全球狼疮靶向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 KDIGO 狼疮肾炎管理指南讨论版,明确推荐联合贝利尤单抗作为狼疮肾炎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建议使用时间长达 2.5 年。张卓莉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多项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也相信随着狼疮治疗的不断创新提升,未来诊疗发展值得期待。

     Session 2病例分享 巅峰对决:名师倾情助阵,诊断治疗深度思辨

    

    

     耿研 教授

     王立 教授

     会议第二部分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耿研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立教授共同主持,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接下来的会议流程。

    

     李梦涛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在名师引路环节中进行了发自肺腑的演讲。“与蝶共舞——中国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生临床技能提升项目”让我们一起共情、共舞、共赢,攻克以狼疮为代表的复杂病情,项目是中青年医生的共舞,是和教授老师的共舞,是与患者的共舞。让我们在一起共赢未来,共赢希望。此项目可以展现中青年医生最美好的风采,不仅代表了学科共赢未来,也为学科的发展强劲助力。

     ·

     共有五位中青年医生为我们带来学术分享,他们的导师分别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小燕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卓莉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胜前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

     1

     锦上添花OR雪中送炭

    

     袁诗雯 医生

     第一位学术分享者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袁诗雯医生,她为我们带来了“锦上添花OR雪中送炭”的病例分享。患者头痛、性格改变,因神经、精神症状加重入院,诊断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癫痫持续状态,结合文献辩证思考,选择了贝利尤单抗靶向治疗,治疗后患者神经症状逐步改善并最终消失。也因此引发了袁诗雯医生的思考:贝利尤单抗除改善全身性免疫应答外,是否可穿透血脑屏障令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获益?袁诗雯医生设计了随机、开放标签临床研究,以探究谷氨酸是否可传递贝利尤单抗穿透血脑屏障影响SLE癫痫患者治疗结局。

    

     李娟 教授

     专家点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李娟教授作为点评专家肯定了袁诗雯医生对于重症狼疮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损害的情况时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记录,袁诗雯医生分享的病例完整,有自己的深度思考,同时李娟教授也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2

     战狼

    

     季兰岚医生

     第二位学术分享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季兰岚医生,她进行了名为“战狼”的临床病例分享。患者为青年男性,是典型的SLE患者,在9年的病程中,存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平滑肌受累、考虑V型狼疮肾炎。尝试了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西罗莫司等多种治疗方案后狼疮肾炎始终无法缓解。加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且在激素减量后,患者仍保持一个良好状态。对于贝利尤单抗何时减量、停药的问题,季兰岚医生也为我们分享了她的思考和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叶霜 教授

     专家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叶霜教授对季兰岚医生的病例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季兰岚医生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建议,若能对该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免疫组型分析,或许可以更好的体现治疗方案的显著疗效。

     3

     消失的血小板

    

     童晶晶 医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童晶晶医生分享了题为“消失的血小板”的临床病例。患者入院时诊断SLE、重度血小板减低、狼疮性肾炎、贫血,住院期间出现言语含糊、反应迟钝,结合其临床表现与化验检查,考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在进行血浆置换同时加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童晶晶医生提出,针对TTP患者,早期足量的血浆置换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同时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尤为重要,而贝利尤单抗可以缩短血浆置换的持续时间,加速糖皮质激素的减量过程,并促进患者持久的临床缓解。

    

     汪国生教授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国生教授表示,SLE合并TTP的患者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存在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疾病容易复发等特点。童晶晶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明确,在治疗上可以独辟蹊径,迅速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展现了扎实的学术水平。

     4

     时代在变,初心不变

    

     徐婷 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婷医生为我们带来了名为“时代在变,初心不变”的病例。病例中的患者以肾炎、多关节肿痛、胃肠道损害起病,停药后复发出现脑、心、肺、肾等多器官损害,经过激素冲击+常规治疗+贝利尤单抗等对症治疗后,各系统损害得到明显改善。针对狼疮患者复发后恶化的问题,徐婷医生认为可能是记忆B细胞在狼疮复发中起了作用,并设计了研究方案,探究SLE患者记忆Thf细胞(mTfh)的具体表型、功能特征和能量代谢适应性等,同时探究病理性mTfh细胞在SLE疾病复发的作用机制及进行前期的治疗性研究。

    

     杨聘婷 教授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聘婷教授表示徐婷医生分享病例时叙述清晰,针对患者严重复发的研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充分体现了临床与科研的完美结合,同时建议可对研究背景及思考过程给予更加丰富全面的解读。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姜楠 医生

     最后一为学术分享者是北京协和医院姜楠医生,他介绍了名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临床病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急性起病,根据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等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激素治疗后一度好转,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心脏、肾脏病变。病情多次转折,最终依据患者肾穿病理,诊断SLE、狼疮肾炎。自行停药后复发,考虑大疱型红斑狼疮,ANA H1:1280,治疗后缓解。姜楠医生指出,对ANA阴性的狼疮,不轻易否定,不断然否定,对肾脏、皮肤受累的患者,病理有诊断价值。同时姜楠医生也提出,后续的研究可以关注ANA阴性与阳性的狼疮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差异,为治疗提供帮助。

    

     杨念生 教授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念生教授指出,ANA阴性的狼疮患者非常罕见,也因此非常有讨论的意义。姜楠医生分享的病例跌宕起伏,既包含了个人的思考与见解,也在分享过程中引发了在座每一位听着的思考。

     Session 3青委奇袭,思辨启新:青委大咖奇袭提问,中青年医生尽显风采

     ·

     由北京协和医院王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毅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吴歆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赵久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小霞教授组成的青委奇袭团在学术分享后从病例的化验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对5位中青年医生分别提问,医生们沉着冷静、现场应辩,充分发挥了临场应变的能力,展现了日常知识的储备,尽显风采。各位专家也对医生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武丽君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升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学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董凌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舒强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谈文峰教授对五位学术分享医生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认可,并为各自心中的最佳分享者进行了荣耀点赞。

     在思维交锋中共创SLE靶向治疗新时代,再攀巅峰,聚势闪耀!

     “与蝶共舞-中国风湿免疫科中青年医生临床技能提升项目”为中青年医生搭建了分享交流的舞台,让我们与各位专家共赴一场蜕变之约,破茧当空舞,未来自可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