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访谈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德昌教授: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延续医教研全面发展之路
2023/4/7 17:05:26 中国医学论坛报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重症医学医务工作者对这句话感触尤为深刻。作为生命防线的终极守护者,重症医学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近期,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作为一名从事重症病人救治工作36年的资深专家,陈德昌教授始终以身作则,不断推动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在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陈德昌教授带领的重症医学科团队始终走在最前线,在一次次救治工作中成功挽救大量生命,而这支重症医学队伍也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复历练中迅速成长并发展壮大。
陈德昌教授 访谈视频
专家介绍

陈德昌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团队建设靠人才 多措并举共提升
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陈德昌教授在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方面所计深远,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曾经的经历让他坚信,培养优秀人才,且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陈德昌教授坦言,目前,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且团队年轻,学术积累方面略显薄弱,高端人才建设不足。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高端人才队伍,是重症医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中国地域广阔,基层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大病不出县、重症医学“千县工程”等都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其中,重症医学科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三年新冠疫情暴露出基层医院重症医学医生对基本理论掌握不够深入、核心技术不够熟练的问题,基于这一情况,学会正组织发起加强基层医生培训的相关工作。
第三,重症医学在临床科研方面也相对薄弱。重症医生要善于从临床工作中发掘科研创新点,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文章。目前,重症医学在2020年7月创刊的英文期刊已被国际数据库收录,希望能得到广大同道的支持。此外在学会层面也将更加重视重症医学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的开展及医护人员相关能力的提升。
第四,我国人口众多,每年重症患者数量庞大。重症医学属于信息集中的学科,但用于临床科研、流行病学调查及转变为可指导治疗的循证数据较少。未来,学会将把建立和完善国家级数据库、收集重症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工作重点,为医疗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更多支撑。

全局思维做科研 青年基金稳助力
重症医学作为较新学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测评估和生命支持技术。陈德昌教授主张,年轻医生毕业进入临床一线后,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基础上,应尽早锻炼捕捉临床科研“位点”的能力,凝练临床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和研究方向。
陈德昌教授认为,年轻医生应在上级医师带领和帮助下开展基础或临床科研工作,做到发数篇影响因子3~5分或以上的论著。以此为起点申报如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重症医学润泽基金(简称“润泽基金”)这样的青年基金项目。他坦言,对于年轻医生,挖掘第一桶“金”非常重要。通过青年基金项目的历练,可以进一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进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最终达到申报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目标。他强调,“润泽基金”这样的青年基金项目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勇于挑战始终是陈德昌教授团队的重要精神。他曾接诊一位术后并发黏连性肠梗阻的危重症患者,在尝试很多西医方法未果后,采用规范服用中药处方进行治疗,两日后患者肠梗阻得到缓解,并很快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最终康复出院。陈德昌教授提到:“从这位患者身上,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同质规范强管理 国际合作促发展
提及未来发展趋势,陈德昌教授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重症医学的医疗服务能力还十分有限。“在新冠疫情前,国内每10万居民只有3.6张ICU床,美国则每10万居民达到35~36张床。目前,国内每10万人ICU床位数依然未能超过10张。因此,我国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还有很大提升潜力。”对于未来发展,陈教授重点介绍了三大方向。
首先,重症医学如何做到同质化、规范化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指南是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学会已组织制定了十余项重症医学相关指南,对重症病人救治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这些指南进行更新与传播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
其次,国家重症医学教学体系虽已建立,但仍不够完善,部分医学院校仍没有重症医学专业,很多医院仍没有成立重症医学教研室。因此,推动重症医学教学工作在未来学科建设中会提上日程。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学科建设未来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重症医学临床科研工作刚起步,如果每年能在医学四大期刊上刊登数篇高质量文章,则有利于我国重症医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目前,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学术领域可以借助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推进重症医学培训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项目(5C项目)就是很好的契机。此外,还可以通过互相派驻研修生,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科研水平。
关于未来,陈德昌教授表达了他的期许:“希望重症医学在中华医学会及国家医疗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瑞金医院嘉定院区重症医学团队合影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简称“领航计划”)。“医管访谈录”作为“领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广泛传播医院管理、学科发展的先进经验,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助力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部署的医学科技创新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促进医院管理能力及临床服务水平双提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