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领航者说丨构建改革新举措 助推公立医院高质发展
2023/4/10 17:06:00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为安徽省首家县级三甲综合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是标杆一样的存在。在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太和县人民医院分别位居第406名、第370名和第250位,实现三年三提升。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问题如何破解?如何全面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县级医院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近期,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院长赵曙光,就相关经验做法进行分享。

     专家简介

    

    

     信息化手段优化诊疗环节

     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137.2万,患者就医需求巨大。因此,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诊前、诊中和诊后各个诊疗环节的服务流程,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患者就诊管理体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至关重要。

     在诊前就诊环节,医院拓展120急救中心“微急救”服务平台功能,免费提供一键呼救、同步定位、社会培训、疾病咨询等多样化急救服务,让信息链接更无缝、生命保障更充分,有效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跑赢患者生命救治“时间窗”。

     在诊中环节,为患者提供多渠道门诊预约和医技多项检查一次预约、单项检查诊间预约,部署机器导诊、智能导航、刷脸支付、智能发药等系统,推广“云胶片”、“云报告”服务,实现数字化病区全覆盖。

     对于诊疗后患者,医院深入推进三级医疗机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引进医患关系管理系统和随访系统,上线慢病管理系统,服务评价延伸至门诊和住院病区,同步规范患者随访管理,持续改进环境卫生、流程设计、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通过信息系统和智能工具应用,保障患者享受到“无缝隙诊治、无障碍服务”,深化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更低,55岁是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55岁后发病率有所下降[1]。而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侵袭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预后也因此更差[2]

     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首先,发达地区体检的普及程度和居民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更高,能够在更早期发现病变,而农村区域的患者则多是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就医。其次,医生在诊疗的水平和规范性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在经济层面,不同地区医保支持力度不一,从而造成治疗选择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治疗效果差异的原因。除此以外,乳腺癌治疗需要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而县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相对不足会制约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发展。

     中心化建设助力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为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诊疗规范,医院全面推进中心化建设,牵头实施12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了标准版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国家级中心认证,并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

     同时,医院全面实施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技治疗化、肿瘤精准化。2021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项,日间手术病种增至49个,III、IV级手术占比72.44%,同比提升12.71%,累计开展县乡远程心电12951例次、远程影像10585例次。作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最多跑一次”的试点,医院设置了综合服务中心、入院准备中心、医保服务中心、日间手术中心,开设午间和夜间门诊,推进门诊和医技预约。

     此外,医院还开展了“患者不顺心、职工不顺手”问题整治,健全绩效与运营管理架构,推行“首见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医院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搭建上下联通的远程会诊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获评五级,全省县级医院率先通过互联网医院认证。

     将学科建设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坚持将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发展高质量的学科,首先要强化学科层级管理,健全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为此,太和县人民医院梯次建设3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学科和9个院级重点学科,强化重点学科医学装备和技术项目支持。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医院积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学科共建协议,探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动物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和研发中心合作,全力推进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项目,借力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加强科研能力创新。

     同时,医院积极优化学科建设与科研奖励管理办法,鼓励技术项目开展、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立项,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年表彰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创建临床重点专科奖、论文发表奖、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奖等,促进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发展,激发医务人员科研创新活力,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学科要发展,带头人是关键。多年来,医院精心选派多名重点学科带头人到国内知名医院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及学科发展理念,同时持续引进外部优质人才,做好人才梯队管理,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接下来,医院将坚持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标尺,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造福太和百姓。

     通讯员:王仕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