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 加强质控丨领航计划-消化科室管理专题闭门会系列会议拉开帷幕!
2023/4/27 17:08:00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推动全国各级医院尤其是地市县级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建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发起并主办“领航计划——消化科室管理专题闭门会”系列主题会议,项目共计四场主题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担任总主席,多位三甲医院知名消化领域专家担任特邀讲师,通过政策解读、学术报告、热点讨论等内容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各级医院消化专科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临床医师带来福音。会议由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加强内镜技术管理
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2023年3月21日,“领航计划——消化科室管理专题闭门会”首场启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会议以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为主题,特邀邹多武教授担任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担任会议特邀嘉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万荣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消化科多位专家共同参与本场会议。

邹多武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邹多武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项目的启动表示大力支持,相信有业内大咖的倾情参与,有全国多省市同道的积极分享,一定会使与会同道受益良多。
高屋建瓴: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为响应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要求,当前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公立医院的分院区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结合国家关于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百千万工程,以及MDT发展瓶颈,各医院要探索中心化发展的学科融合发展新模式。
丝丝入扣:加强消化内镜平台建设

钟良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钟良教授以消化内镜中心定位思考为主线,介绍了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的相关质控要求,包括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内镜诊疗以及内镜中心平台建设的质控要求及人工智能(AI)在内镜中心质控方面的广泛应用。他还着重介绍了多学科参与的消化内镜平台建设模式,通过多学科视角融合,采取MDT模式、杂交/融合手术模式等强化合作,并建有独立管理的运营团队和相对固定的医护团队,值得广泛推广。
早期布局:天津市消化质控成效斐然

王邦茂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邦茂教授分享了重视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质量控制。他指出,消化系统疾病的质控工作尤为重要,现已成为学界共识。天津市2010年即成立了消化内镜质控中心,2019年成立消化医学质控中心,并根据区域设立了区片组长。参照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天津市建立了本市消化专业和内镜质控指标。此外,天津市固定每月第三周的周日下午为消化疾病质控工作日,由专家组对各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以现场直播操作规范和洗消考核情况、专家上门讲课服务等形式推动各单位对质控工作的重视。

万荣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会议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万荣教授担任主持。万荣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接下来各位嘉宾可以围绕自身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难点话题各抒己见,深入讨论,也希望各位专家给予充分指导。
百花齐放:共话基层消化质控热点


讨论环节专家
本场会议共设4个讨论与专家答疑环节。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郑娟教授、陕西省榆林市第四医院古巧燕教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季霞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雪梅教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医院任莹教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陈平湖教授、北京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申素芳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人民医院凌线荣教授、山东龙口市人民医院张玉泉教授、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何忠良教授、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陈斌教授、天津市西青医院李海教授、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翠娥教授、湖北省宜昌仁和医院戴迟兵教授分别围绕“消化内镜日间病房的规范化管理、科室管理者如何通过量化指标规范消化内镜操作技术与提高内镜诊疗质控管理、基层医院内镜室如何更好地实施内镜诊疗相关器械登记制度以保证器械来源可追溯、如何规范内镜检查前的安全合理用药”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纷纷给予中肯的答疑指点,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提升内镜诊疗医疗质控
从基层医院做起
2023年4月20日,“领航计划——消化科室管理专题闭门会”第二场在线上顺利召开。会议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为主题,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兵教授担任主席,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郭强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何松教授任演讲嘉宾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消化科多位专家共同参与本场会议。

胡兵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胡兵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项目从强技术、强人才等角度,对于地市县级医院消化科规范化诊疗能力、实现患者大病不出县提供了极大助力,希望在各位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科技先行: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
近几年,国内外因水灾、火灾和其他各种意外造成的医疗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应有危机意识,要用系统管理思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SQ模型、治疗改进长效机制(PDCA循环)应对危机,确保医疗安全。从管理学角度来看,首先是如何发现医疗安全和治疗隐患,追踪方法学是有效途径;其次,如何找到医疗安全与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分析(RCA)是有效方法;第三,如何构建长效的医疗质量持续机制,品管圈是安全与治疗持续改进的利器。
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县级医院消化专科建设

郭强 教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郭强教授从医疗资源配置、选好科主任、选好专科发展方向、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介绍了云南省县级医院消化专科联盟建设经验。他指出,县级医院消化科应设专科门诊、病房和消化内镜中心,科主任应是所在区域集医研教管理一体的名医。科室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根据情况建立特色专病门诊,对于一些罕见疾病则建议转诊。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应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需要紧密型的专科联盟或专家团队工作站联合制定3-5年学科发展规划,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培养人才。
步步入心:消化道早癌 ESD 的全程质控

何松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质控对于消化道早癌的疗效至关重要。何松教授指出,ESD术前应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适应证中各项重要因素;术中操作过程应步步为营,对于手术的各个环节精准把握可避免并发症发发生,还可获得高质量标本。术中的创面处理,应结合消化道各部位特点,避免过犹不及,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并发症,必要时请外科会诊协助处理。术后要注重标本规范处理,通过病理获得治愈性评价中的关键要素,决定患者是否随访,还是追加手术或放化疗。只有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质控的每一步,才能保证一例高质量的ESD。
把握机遇:破解基层内镜质控难题


讨论环节专家
本场会议共设4个讨论与专家答疑环节。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方兴国教授、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孙晓滨教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薛成俊教授、河南省花垣县人民医院朱鹤鸣教授、四川省叙永县人民医院杨波教授、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姚志雅教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洪亮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医院唐雄驰教授、青海省互助县中医院朱安军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磊教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成永清教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周鑫教授分别围绕“消化内镜诊疗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这些标准如何在基层医院落地生根、基层医院如何破解内镜的质与量难题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消化内镜中心建设并提高消化专科综合服务能力、基层医院如何做好新技术项目的安全评估及风险防范及如何平衡学科发展需求与患者最大获益、消化道早癌诊断的内镜下主要关键节点及基层医院如何做好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就讨论中的难点、痛点依次给予耐心解答,广大参会嘉宾获益良多。
规范临床疾病诊疗技术,强化质量控制,是提升学科综合服务能力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授课和嘉宾的经验交流,不仅会提升消化学科对质控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也为交流前沿诊疗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平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