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儿子作文“连狗都讨厌的爸爸”,你家有吗?
2015/10/23 医学论坛网

    

     因一篇作文而闻名中国的小毛同学

     小学生的作文总是脑洞大开、信马由缰,屡现绝世惊人之作。近日我们看到了一名浙江诸暨市8岁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爸爸”,于是这位“连狗都讨厌的爸爸”就出名了,而这句“连狗都讨厌他”的绝妙语句点亮了整篇文章,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假单亲家庭的儿子对爸爸的怨念。这篇文章应该给满分,写得妙!

    

    

     小毛同学的作文

     不同的人对这篇文章有不同的解读。文章由孩子的老师拍照发给妈妈,老师觉得孩子的遣词造句幼稚可爱,天真顽皮。妈妈看到则是触到痛处,为照顾家庭孩子,原是护士的她不得已转行,但也不情愿地成为了假单亲妈妈,不满意爸爸的长期缺席。她把孩子的作文转发朋友圈,以向老公吐嘈。无数医护朋友的点赞,引发了医护人员对共同职业困境的共鸣。

     之后媒体的广泛传播,更多是投向了医护群体不为人了解的工作和生活。近些年来,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紧缺,造成患者就医满意度低,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被打被杀事件时有发生,成了医疗体制的替罪羊。医护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待遇与付出极不相称等情况不为人知,而医疗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不为社会所理解。这篇小学生作文恰恰生动地反映了医护群体的克己、付出、坚守和职业担当。

     还是让我们重新回到故事的主人公,可爱的小毛同学和他的诉求,文章全篇几乎都是对爸爸的不满和怨恨,爸爸是“连狗都讨厌的人”,那儿子得多恨他呢?!但我们感受到的是爱、渴望父爱,他其实在唱:“爸爸,你快回来~~~”这位爸爸,回家吧!回到孩子身边,他更需要你!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照顾家庭孩子,毛医生的情况不是个别情况,在今年父亲节的时候,媒体就做了一次父子交流现状的调查,其中有74%的人认为家中爸爸陪孩子的时间不够。这里面有男人忙于工作的客观原因,更多是爸爸们对自身角色认知的观念问题。

     从现代教育的研究来看,父亲的角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后天努力很重要,但更多取决于父亲教导。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很多爸爸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其实,关心孩子主要是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内心的感受。

    

     小毛同学的爸爸毛轶医生

     那么,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呢?

     1、影响孩子性别的塑造

     男孩通过观察、模仿爸爸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男子汉气概。同时,爸爸可以给女孩树立良好的、明确的男性形象;正是在爸爸妈妈形象的映照下,孩子更好地理解了男性和女性的涵义,塑造出孩子健康、明确的性别角色。

     2、影响孩子个性、品质形成

     由于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响孩子。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诸如关心别人、同情心、温和、善良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影响孩子社会性发展

     父亲、母亲和孩子构成了一个家庭,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通过父母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积极的,有时也是消极的,比如父母吵架、对孩子的管教,但正是在这种多角度、多侧面、多种类型的互动,初步建立了孩子的社会感受和社会交往能力。

     4、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5、更有利于孩子成才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教育专家们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号称小七座驾的小贝,对闺女从不离手

     怎样做父亲,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父亲带孩子玩游戏,都是自发的、本能的,比如走“勇敢者”道路,玩滑梯……父亲喜欢什么运动,就会带孩子去做什么。如果孩子与妈妈出门,妈妈一般会说“系好鞋带,不要走丢”;而爸爸则会粗旷些——“走,上车。”

     孩子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得出不同的经验,看到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当然,如果爸爸不爱运动,喜欢看书,孩子认同这个男人形象,以后也会喜欢看书。

     另外,如果爸爸与妈妈关系融洽、亲密,对孩子来说,父亲更容易接近。否则就会人为拉开孩子与父亲的距离。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母亲起作用。孩子与父亲的联系倘若被阻断、减少,父亲的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那是因为母亲与父亲的关系出了问题。

     有些父亲工作忙或长期在外地工作,父子见面机会不多,这是否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父亲在家或不在家对孩子都有影响。父亲在家的影响要多一些,一个活生生的人,坐在那里,有语言、动作、表情,等等。

     不在家也是一种影响。那个位置是空的,给人想象的空间:他不在,去了哪里……重要的是妈妈对父亲不在家的解释是什么,是用什么情绪说的。如果妈妈笑咪咪地说:“爸爸在外面忙着很重要的事业”,或者抱怨说:“谁知道他又死到哪里去了!”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包括其中的情绪,对孩子都会有不同影响。

     地域上的分别只是空间距离,心理空间与地域空间有差别。如果父亲与孩子关系亲密,虽然相隔遥远,孩子知道父亲在,父亲角色功能的发挥照样可以很好。父亲平时工作忙,每天回家很晚,只能一星期陪孩子一次,如果每次都是全身心投入,感觉很开心,这也很好,比每天同孩子在一起却冷冰冰的没有互动更好。

     有的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父亲角色缺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父母是影响下一代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很多重要他人,因此,仍然有机会在家庭以外适度补偿缺失的父亲功能。

     只要能承担起父亲角色的重要他人,师长、偶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都能部分地替代,起到补偿的功能。关涉到自我成长的部分,我们可以找咨询师进行长期工作,把咨询师内化成内心的父亲。助人者(心理咨询师、社会保障机构人员)是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的。当然,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即便父亲在,父亲角色发挥到75%的作用,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父亲不在,替代部分起到60%的作用,这也很好。父亲角色没办法发挥到100%,因为没有非常好的父亲。

     我们了解这一点,就能让潜意识的需要变得清晰,有意识地去寻找替代的人。不了解这一点,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比如梁朝伟,成长在单亲家庭。他在银幕上塑造了不同的男人角色,很有男人味道。他是通过演绎角色来满足自己内心那部分需要,完成成长。他的内在动力非常强大,所以会比别人做得更努力,更出色。在现实中,他是很单一、古板的人,但在银幕上却很深刻,有张力。他通过这些塑造,在弥补缺失的过程中,把自己巨星般的东西呈现出来。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亲角色的功能和意义都有不同。

     孩子的童年时期,甚至一辈子,父亲都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孩子们会为拥有强壮的父亲而感到骄傲。父亲是儿子身份的象征,内心安全的保障,力量的所在。

     婴儿时期:父亲是母子分离的加速器和稳定剂

     婴儿大约在出生后2个月走出“自闭状态”,与母亲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新的保护层,这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圈”。在这个阶段,婴儿以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高度依赖母亲在精神上、情感上以及生活上的照顾;4~5个月以后,婴儿慢慢学会爬和直立行走,身体发展带来的视野和空间的拓展使他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这就是个体化(即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持续2~3年。

     如果母亲在这个过程中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并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就可以较好地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顺利开始他的个体化与分离进程。然而,这种母子的分离过程并不容易,母亲和孩子都要面对分离的焦虑。而父亲在这个阶段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整个“共生”过程中,父亲可以分享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并把分享逐渐转变成独特的、具有第三者功能的角色。父亲——这个处于外界且特别的人,可以帮助母亲和孩子从共生的二元体中解放出来,顺利进行分离。

     幼儿时期:父亲是权威的象征和规则的代表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将看到、听到及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开始关注自己从何而来,人的身体器官为什么会有不同?这个时候告诉儿子“你有一个父亲”,就等于让他知道他不是由母亲一个人生出来的,需要一个男人来共同完成这件事。这就弱化了他认为母亲万能的想法,同时让他了解,母亲生活中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的男人,有一片他不能进入的区域,他不能成为母亲的”全部”。

     他学习从两人关系(他和母亲)走向三人关系(他、母亲和父亲)。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就是他和母亲之间的第三者,而且是一个有权威的第三者。

     父亲为了自身的生存,有权力禁止孩子占有母亲,让他到别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让他了解脱离母亲、长大成人的必要性。正是因为父亲具有这个独特的地位,拥有原始的权力, 对孩子来说,他就代表着权威和规则。

     婴、幼儿期父亲角色的存在,使家庭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孩子处于父母的联合保护之下,更有安全感,而安全领地的不断扩张,为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安上了助推器,在兴趣的引导下去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龄期:父亲是崇拜的英雄和效仿的偶像

     孩子的童年时期,甚至一辈子,父亲都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孩子们会为拥有强壮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当孩子们被问及谁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绝大多数拥有父亲的男孩都会说:“我爸爸。”父亲是儿子身份的象征,内心安全的保障,力量的所在。父亲不同于母亲的思维模式,父亲的冒险精神以及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孩子遇到困难时,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因而他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有利。父亲角色还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接受社会准则的限制和约束,在父亲的指导和带领下,孩子从父亲身上学习怎样成为男人。父亲身上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的男性特征,给予孩子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青春期:父亲是逆反的对象和超越的标杆

     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身体的生长发育迅速成熟,心理的发展相对缓慢,人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辨证思维开始萌发,但认知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人格上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足,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面对困难、挫折时,很容易退缩到家庭里。他们强烈追求成熟和独立意识,一方面渴望像成人一样得到信任和尊重;另一方面又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以及其他成人的意见。这种既反抗又依赖的矛盾心理,使他们对父母采取一种对抗、逆反的态度;而代表权威和规则的父亲角色(包括其他有类似象征意义的人如教师、长辈等),就成为男孩反叛、攻击的主要对象——他们挑战权威、挑战规则,有的甚至付出相当大的成长代价。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渐渐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按照成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生活,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更多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因此,父亲角色也成为孩子发展的标杆和超越的对手。

    

     阿汤哥也很喜欢溜闺女

     如果你正好也是一位很忙的爸爸,抽些时间,和孩子做这些事,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并不比妈妈少。

     1、天气好的时候,一起去放风筝,能和孩子动手做风筝那就更棒了。

     2、准备彩色笔,和孩子一起画画,画你们的梦想中的家是什么样的。

     3、下雨天,穿上雨鞋,带孩子玩踩水花的游戏。

     4、一起看精彩的动画片,选每天一集的那种,并告诉他,你想当里面的哪一个人物。

     5、雨后的夏天,到楼下花园里找蜗牛,看它们怎么背着小房子走路。

     6、春天,带上小捞网,到公园的小湖捞蝌蚪,看它们如何变成小青蛙。

     7、用橡皮泥做手工,捏小兔子、小鱼,所有你们喜欢的小动物。

     8、参与他和小伙伴的游戏,必要的时候,还要扮演别的小朋友的大朋友。

     9、选一本有趣的儿童故事书,有计划地朗读给孩子听。

     10、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

     11、带孩子去公司了解你工作的环境,让他知道,爸爸除了玩电脑,还能做很多别的事。

     12、和孩子玩拼图游戏,把你们的合影制成拼图来玩,更有意思。

     13、和孩子动手做冰淇淋,加入你们喜欢的原料,是独一无二的冰淇淋。

     14、一起去游泳,做孩子最安心的保护神。

     15、和孩子去买衣服,如果是儿子,就买父子装,如果是女儿,就给她买最漂亮的那一件。

     16、去亲子主题餐厅吃饭时,和他一起戴卡通面具。

     17、他从幼儿园回家时,给他拥抱欢迎,你不管回家多晚,也要给他一个晚安吻。

     18、记住孩子玩伴的名字。和他的玩伴打招呼。

     19、偶尔和他抢玩具玩,这会让他知道爸爸除了爸爸还是个大孩子,你们能做好朋友。

     20、孩子在唱歌时,你也能接得上,和他一起唱。

     21、如果实在太忙,也要抽空打电话和他说几句话。

     22、出差回来,要带礼物给他,一个小发卡、一块橡皮泥,都行。

     23、当孩子拿作品给你看时,就算是涂鸦,你也必须花时间和他起欣赏。

     24、用手机拍下你们的合影,做手机墙纸。如果想炫耀,可群发给你的朋友。

     25、和他约定属于你们俩的暗号,有时为了躲开妈妈一起偷吃糖果时能用上。

    

     最忙的人也要挤出时间和孩子玩

     26、教孩子玩你小时候的游戏。

     27、去公园,坐过山车,告诉孩子,有你在,什么都不用怕。

     28、偶尔孩子不肯睡午觉时,干脆陪他玩到累,这样孩子觉得你和他是一条战线的伙伴。

     29、冬天的时候,用大衣抱住他,只露出小脸蛋,一起出门去闲逛。

     30、你不顺心时,也向他诉诉苦,孩子的安慰,胜似良药,他也会明白,大人也有烦恼。

     31、和孩子一起带小狗散步。没有小狗,带个玩具小狗也行。

     32、妈妈生日时,和孩子一起准备礼物。

     33、和孩子聊聊他的理想,很多年后,再将它告诉孩子。

     34、过年时,做贺年卡给家人,孩子画图,你来写祝福。

     35、和孩子玩扔小球,早晨带他慢跑。

     36、去幼儿园接他时,不急着回家,和他一路玩着回去。

     37、至少要和孩子学会下一种棋,围棋、象棋、军棋、飞行棋都行。

     38、一起去爬山,孩子走累了,牵他的手,背一段也没关系。

     39、在孩子生病打吊瓶的时候,给他带有趣的玩具,温柔地跟他聊天说话。

     40、每年和孩子长途旅行一次,去之前,和他一起决定要去的地方。

     41、下雪时,和他去堆雪人。

     42、带他回你的老家,请爷爷奶奶讲你小时候的故事给他听。

     43、去海边,和他玩沙,玩海水。

     44、去儿童科技馆,了解科学的世界。

     45、带他到公园草地晒晒太阳,让他躺在你的肚子上享受日光浴。

     46、保留他在幼儿园的第一次作业。

     47、把他放到肩上,让他骑着马一样逛游乐场。

     48、如果是女孩,给她梳一次小辫子。如果是男孩,和他一起上理发店。

     49、遇到他害怕的事时,紧紧地握住他的小手。

     50、当孩子不爱吃水果时,和他玩水果拼盘游戏,拼出可爱的图案,然后一起吃掉。

     还在迟疑的爸爸们,如果不想被狗讨厌,你是不是要采取点行动了呢?

     来源:康卓育儿微信

    

     自拍或拍同事,关注“易医坛”(eyitan)微信号,将照片发到后台,有机会赢得千元大礼包哦!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活动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