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长城会名誉主席胡大一教授:弥合裂痕必须先要发动医生
2015/11/3 医学论坛网

    

     2015年长城会的主题是“弥合裂痕,应对挑战”。胡教授介绍,“弥合裂痕”主要是指弥合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裂痕,“应对挑战”是指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弥合健康差距”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奋斗目标,WHO出版的《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呼吁针对健康问题的社会决定因素采取行动,以期实现卫生公平。

     长城会历来以引领心血管学科乃至整个医学发展、推动医药卫生改革为己任。胡教授说,今年长城会以“弥合裂痕,应对挑战”为主题,是在正确的时间关口引领战略布局、指明发展方向。

     【面对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分离模式弊端凸显】

     在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时代,公共卫生预防与临床疾病治疗逐渐发展至不同方向,出现预防控制和医院医疗两大体系。当疾病谱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模式转变后,传统的防治分离模式弊端日益凸显。“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管理”的现象,使得我国慢病持续蔓延、其危险因素飙升态势得不到有效控制。

     慢病、尤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病,胡教授认为,现有医疗体系下的治疗方式(无论是药物、介入还是外科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医生坐堂行医,对疾病前无预防、后无管理,对患者生活方式治疗很少重视。同时,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大量的生活方式治疗研究成果、技术、证据、指南等,在临床上未得到良好推广,价值得不到体现。医疗保险方面,生活方式治疗的保险付费机制尚未形成,以心肺肾为代表的脏器康复服务或二级预防无医保支持。

     【弥合裂痕需要三方面的颠覆】

     如何弥合防与治的裂痕?胡教授认为,需要实现三方面的颠覆。

     1.颠覆医学目的

     现代医疗究竟给患者、给公众健康带来了哪些获益与价值,值得反思。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医学的目的不是等人患病,而是积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将大量医疗资源和经费投入在已患病或进入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当中,这种高成本治疗和过度医疗是对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目前慢病控制的下移和前移难以落实。我们需要把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

     2.颠覆医学模式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必须转向社会-生物-心理的模式。曾经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在征服病因单一、因果关系明确、有明确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时非常强大,但在面对危险因素复杂、个体差异明显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就显得无奈与苍白。

     3.颠覆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胡教授说,现在的医疗体系是只卖汽车没有4S店的断裂、碎片式医疗。我们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却没有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医院越建越大,手术越做越多,医生越来越忙,但疾病负担越来越重。

     未来的慢病管理要从根源上入手,落实五大处方(药物、运动、心理、戒烟、营养),发动多方力量,大力推进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4S店)。已患病人群做好康复与预防,高危人群做好健康管理,老年人群进行医养结合。把这三类人群的预防康复工作做到位,将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医疗健康费用。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日本和芬兰模式,建立从立法到医保付费的完善体系。

     【弥合裂痕必须先要发动医生】

     胡教授说,弥合裂痕必须先要发动医生。首先,医生要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医生猝死频发,医生吸烟问题(男医生吸烟率达50%,是全世界医生吸烟率最高的群体),医生肥胖问题等都给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医生要从自身做起,管住嘴、迈开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好自己才能指导患者。其次,医生应改变不良的职业行为,不能只会用生物技术治病,还要学会生活方式治疗,做好慢病管理和随访,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有利于医生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只有医生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慢病防控最终才能取得成效。

     【基层医院更需要弥合裂痕】

     过去30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本管理模式高度中心化,主要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小医院“做支架”拼不过大医院,他们更迫切地需要做预防康复管理。发动民营资本、二级医院、基层医院、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这几支力量,大办预防康复与慢病管理4S店,才能实现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让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胡教授倡议并牵头组织了中国县医院联盟。他说从医改、卫计委到各个企业,都把方向指向县医院,因为以县为中心的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体制建设,也是解决卫生资源高度集中问题的方向。政府加大了对县医院硬件设备的投入;其后,基层人才培养要跟上,要加强医生的知识和技术培训;此外,未来更多要依靠“互联网+”,应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把患者全程管起来。

     【“互联网+”进入医疗行业是无法阻挡的潮流】

     移动医疗是当下的热点,尽管其在落地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但胡教授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探索过程,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从法律政策、付费机制、安全隐患到各方管理才能逐渐走向成熟。重点是我们要认识到,“互联网+”进入医疗行业是无法阻挡的潮流。

     【医改的“三股活水”】

     胡教授说,今年长城会的主题是在正确的时间关口提出的,社会大环境利好,国家正在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胡教授认为医改有“三股活水”。一是发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办医,用政策去帮扶支持而不是压制。第二是医生多点执医,人事制度需要配套改革,医生也要敢于站出来,舍弃编制才能获得自由。第三是“互联网+”,通过电子医疗、远程医疗模式,弥补地区差异、知识欠缺、资源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三股活水”将形成一股力量推动医改的前进。

     胡教授称自己“是攻阵地而不守碉堡的人”,习惯想未来十年、干未来十年。他说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出发。“弥合裂痕,应对挑战”,做好预防康复、走基层、抓好控烟,这些将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是他认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他说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应该思考,未来十年如何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医生。而他自己将完成从临床医生向预防康复医生的转型,为实现中国健康梦而不断探索。

     作者:晓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在现实生活中,医护群体不仅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和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一样有喜怒哀乐,工作性质与生命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拯救生命而学习和工作。

     用一张照片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医护人员是如何繁忙工作的,关注“易医坛微信”(ID:eyitan),或者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并发送照片到易医坛后台。点击“阅读原文”看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