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了八年的"反医闹斗士"有话说
2015/11/17 医学论坛网

     杨亚清,可能是最了解基层医闹的人。

    

     与医闹鏖战8年

     杨亚清是一名基层医生,从医27年农工党民主人士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医院内部保卫小组组长。

     所谓“内部保卫小组”,是由其所在医院身强体健的医生、护士及后勤人员组成,现有160余人。主要职责是为了保护本院医生、护士的人身安全,防止医疗纠纷引起的医暴。

     杨亚清所在的医院,内部保卫小组已经成立了十多年,而他也已做了8年的组长。平时除了正常上班,他们还会有演练学习。一旦有问题发生,就会自发团结起来来捍卫医生护士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人身安全。

     八年内保组组长的经历,让杨亚清亲眼见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医闹、医暴纠纷。亲身经历过长达七天七夜的医闹,“我们大部分内保人员就在医院待着不回家。”最严重的一次亲眼见过院长被医闹逼到跳楼。

     因此,对于新送审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中一些细节,杨亚清觉得十分有必要说说他个人的看法。

    

     第二十六条,医院不是执法机构,能拿医闹怎么样呢?

     医闹将尸体陈列在医院甚至院长办公室,《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原文规定要“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杨亚清认为这不合理:“既然已经成为了医疗纠纷,那就存在医闹的问题。作为医生,法律并没有赋予我们的权力去处理这样的问题。

     医院当然可以协助配合支持公安机关,但公共安全事务理应由执法机关来执行和处理。若由医疗机构来处理,不仅力度小,且易引发二次冲突。”事实上,根据他的经验,大量医患矛盾冲突都是由二次纠纷引起的,且会给双方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单纯的在医院停尸、摆花圈等更为严重和过激。由公安机关来执法处理可以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冲突的升级,避免更大的双方损失。

     关于用词,“尸检”十分刺激患方的神经,可否温和一点?

     “入土为安。”是中国的传统。根据杨亚清的经验,“尸检”一词会严重刺激家属,每每提及往往招致强烈、极端的反应:“矛盾已经化解,准备按照正常途径处理的时候,一提“尸检”一词,家属就拍桌子、砸椅子,冲突各种升级。”进一步程序都走不下去,那纠纷如何解决?

     几千年的传统,尤其在基层地区。“人死为大,入土为安”的观点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尸检时在死者身上动刀子,拿走各种器官是患者家属很难接受的。这在基层,往往被认为是医疗机构对患者家属、家族一种侮辱,对人性的一种不尊重。

     “如果换个词呢?比如‘医学病理解剖 ’?在与患方就纠纷进行交流的时候不提尸检,就叫科学的病理解剖,目的是搞清楚病人的死因,这会让家属更容易接受。”这其实就是措辞人性化的问题,就好比我们会把“犯人”称为“犯罪嫌疑人”是同一个道理。

    

     关于6000-8000元的尸检费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医闹纠纷的时候,患方家属非常不愿意先出这一笔钱。

     尸检费用一般为6000-8000元,患方家属认为一但败诉,损失更大。先不说收费是否合理,在因为纠纷而争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患者家属哪怕一分钱都是不想出的。“我们每次谈判,一提到尸检费用的时候就谈崩了。患方家属本来就是来找医院要赔偿的,反而要他们自己出钱做尸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情况杨亚清了解的太多了。

     国家卫计委每年在缓解医患矛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尸检费用是由卫计委承担,指定医学科研机构或是医科大学来执行呢?

     首先给人一种想搞清楚问题的诚意,从另个层面,这有助于我国医学的进步。杨亚清认为:“很多科研机构和大学缺乏少见的病理标本,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缺少病理标本用于临床研究,势必拖慢医学进步的速度。”

     如果由卫计委出面处理尸检,并在取标本的时候把病例公开,主动建议有争执的患方更多的去做医学病理解剖,这对缓解医患矛盾及社会人文医学的发展都是有莫大好处的。“相对于卫生医疗系统来说,患方毕竟是弱势群体,应该给与相应的人性关怀和处理问题的办法。在避免肢体冲突的同时,还能推动医疗的发展,既要保护医护工作者合法权利,也要保护患方家属的合法权利。”杨亚清说。

     请放低身段

     在杨亚清看来,很多时候医疗纠纷只是细节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医疗机构临床一线为了几块钱都能引起争执?除去基层病人的经济条件外,还有在处理细节上不够人性化。相关部门在设计名词解释和法律解释时尽量的能够放低身段,与其站在同一个层面思考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作者:腹黑猫奴

     来源:华医网微信号

     作为医务工作者,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许多宝宝因为生病或是缺陷而住院治疗,爸爸妈妈都放心不下、焦虑万分,其实大可不必,他们刚生下第一眼见到的人往往是我们,照顾安慰他们的也是我们。能救命,能治病,会喂奶,会带娃,这就是新生儿医生。

     易医坛医务工作者#随手拍#活动报名与投票进行中,最晚11月30日前,您都可以来参加投票,同时,您也可以发送照片至易医坛微信后台参与报名,还有机会赢得精美礼品包哦!

     在现实生活中,医护群体不仅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和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一样有喜怒哀乐,工作性质与生命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拯救生命而学习和工作。

     用一张照片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医护人员是如何繁忙工作的,关注“易医坛微信”(ID:eyitan),或者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并发送照片到易医坛后台。点击“阅读原文”看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