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的56个小本本
2016/3/6 医学论坛网

     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孝骞教授小本本的故事,希望能唤起大家重新审视对年轻医生临床科学素养培养这一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掘大家的好奇心,让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中的56本小本本更鲜活生动。

     一

     我不是北京协和八年制的毕业生,也不是内科医生。在上海做住院医师多年,我知道北京协和医院有位张孝骞教授,是位知识渊博、诲人不倦、令人尊敬的长者。1964年我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听说张教授诊断疑难病独有一功,在众说纷纭、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他总能提出独到的设想和判断,虽然他的学生们一时无法理解,但最终结果总能证明他的诊断是正确的。这是神话吗?不是;那是有某种“秘密武器”吗?没有。这些故事需要从张孝骞教授和他的小本本说起。

     在60多年的医学实践中,张孝骞教授非常重视临床第一手资料,亲自询问病史,动手做体格检查,非常认真仔细。同时,他非常重视临床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每次门诊或查房时,随身必带上小本本。遇到疑难病症,就把患者姓名、病情要点等信息,记录在小本本上,经年累月,乐此不疲。张老在小本本上记录了什么呢?传说最多的,或有十来个病例,比较有代表性。

     二

     张教授好读书,读的文献也多,会到图书馆预约即将上架的最新一期医学杂志,“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识。有一位患者,大量腹水,病因不明。他仔细查看患者后,指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年轻医生却认为张老的想法太过离奇。张教授说:“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大量腹水的确罕见,然而有类似文献报道。

     你可以去图书馆,在××排书架的第××层,可以找到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诊断。有一位女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低血糖、长黑胡子。他认真问诊、查体,诊断为“胆道肿瘤”,对此学生们疑惑不解。张老解释说,这是一种能分泌肽物质的肿瘤,“你们去查一查图书馆的文献,那上面有这类病例的记载。”影像学检查亦证实张老的判断。

     张孝骞教授主张读书,但最反对临床大夫只顾埋头读书,不仔细观察病情的变化,不注重临床细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他告诫学生们,不要做“看书的郎中”。他说英语中的“bedside”,是指临床医生必须贴近病人的床,“亲临实践”是他对年轻医生的要求。

     三

     临床诊断分两个步骤:首先是收集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病史,因为病史是病人来求医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大约50 %以上的病例应当能够从病史得出初步诊断。”马寅初夫人得了“怪病”,一感冒就发生休克,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不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张教授询问病史,得知患者30年前临产大出血,曾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他推断临产大出血可引发脑垂体坏死,导致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分泌不足,感染诱发应激反应,患者容易发生休克,初步诊断为“席汉综合征”,激素测定结果证实他的推理是正确的。张教授是如何找出诊断线索呢?首先就是细心询问病史,帮助他回忆患者当年病情的恰恰是他随身携带小本本上记录的资料。

     作出临床诊断需要收集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和病程观察。张教授经过细致的查体,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体征,提出别人想不到的诊断。一位年轻人被诊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通俗点说就是原因不明。张教授查体时发现患者外耳道有个小结节,经检查确认是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原发部位在颈静脉体,从颈静脉孔进入颞骨,由外耳道长出,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恢复正常。另有一位患者多年来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不好,张教授查体发现病人后颈部有肿大的淋巴结,怀疑病根可能就在这里,最终结果显示该名患者罹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自然好转。遂停止原有治疗,患者康复。

     临床诊断的第二个步骤是分析整理资料。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收治了一位男性患者,曾在外地某教学医院住院检查,临床表现为鼻塞、声音嘶哑以及皮肤结节、皮肤浅层溃疡,曾取声带和皮肤损害处组织做活检,病理报告诊断为卡波西肉瘤。经激素治疗后病情加重,转来北京求治。当时协和医院谁也没有见过这种病,皮肤科医生认为是不典型卡波西肉瘤,耳鼻喉科医生认为可能是马鼻疽,病理科医生不能断言是卡波西肉瘤,后邀请在京参加皮肤病学术会议的几位专家会诊,把众多专家也难住了。

     患者诊断不明,病情在发展。张孝骞教授闻讯后,亲自来到患者床边,仔细检查,提出可能是韦格纳肉芽肿。他随即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经过一番思考,说明假设的依据,他坦言自己没有经验,意见供参考。两个月后,患者死亡,尸体解剖病理学证实张教授的诊断正确,这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例韦格纳肉芽肿病。还有一位患者痰中带血,下肢水肿,尿中有红细胞,初步诊断肺-肾出血综合征,张教授同意这个诊断,回到办公室后,他静下心来沉思,对自己已经同意的诊断产生了疑问。第二天他再次查体,发现患者患的是游走性血栓静脉炎,造成肺、肾等多器官损害,所谓“肺-肾出血综合症”是假象,继而他纠正了最初拟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

     张孝骞教授和他的小本本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注意跟踪专业领域的新进展,阅读有影响力杂志发表的文章,以为这样可以保持我的知识与时俱进,是做学问之道。其实不尽其然,张孝骞教授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贴近病人床边更重要。

     我们需要从临床观察中发现新问题,若轻易放过意外发现的一些异常体征,则可能错失一次正确诊断的机会。研究课题要从临床中来,成果反馈到临床中去,而不是“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跟踪医学前沿进展和知识,可以让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处在什么水平,知道我的研究别人是否已经做过或正在做,仅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张教授反对临床大夫做“看书的郎中”的根本所在。若不然,我们只能模仿,不会有所发现,更谈不上创新。

     诊断疑难病症是一个艰苦思索的过程。在资料收集方面,他强调治学的方法论。为做好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张教授非常推崇联想力和批判性思维,要重视第一手资料。例如外耳道的一个小结节,后颈部肿大淋巴结等案例,有内科医生也已发现,或许认为该体征没有意义而轻易放过;有内科医生没有发现。张教授检查了,发现了,并且没有放过。

     同样,张教授之所以能发现韦格纳肉芽肿病,也得益于他治学的方法论。他注意到在皮肤科和耳鼻喉科发现的问题之外,患者双眼突出、剧烈咳嗽、血尿、头痛、呕吐、高烧等症状并没有取得切实的解释,把多个器官功能的异常表现归纳到整体考虑,取得正确诊断;把患者的异常体症与大量腹水联系起来,发现了甲状腺功能低下;把女患者出现的黄疸和长黑胡子联系起来,发现了“胆道肿瘤”。张教授能够综合同一患者身上出现的多种不同症状,找出其内在联系,展示了他活跃的思维和联想力。

     为什么这些传奇故事会集中发生在张孝骞教授身上呢?张老说过:“查体的细致性、全面性是没有限度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只能看到自己要求的东西”。如果医生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则会对对病史特点以及听诊、触诊发现的异常体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查体中的意外发现追究疾病的深层原因,目的是找到正确的诊断。“最后诊断可以与初次诊断完全相反”“医学才会有进步”,张老如是说。

     五

     马寅初夫人主诉“一感冒就休克”,张教授博学,知道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可以导致垂体坏死,通过病史资料和逻辑推理,提出正确的诊断,对于张教授来说乃顺理成章之事。令人惊叹的是,他怎么能从“一感冒就休克”那样的“怪病”,想到30年前发生的临产大出血,从而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呢?这是张老长期刻苦努力养成的科学素质,决非一日之功。

     张孝骞教授时常告诫他的学生们,“建立诊断时,切忌过于自信,思想僵化,不能接受新的想法”,“不要对原来的诊断恋恋不舍”,“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病情在改变,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守株待兔,永远也得不到这只兔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己经拟定的诊断,不被习以为常的东西束缚,好奇心促使我们追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然而,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要敢于怀疑那些看起来似乎成熟的老概念,敢于挑战过去,挑战专业领域内某些领军人物的权威性意见,当然也包括挑战自我。张教授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前学术会议报告多,讨论少,几乎没有争论,这是不正常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发现和创新的推动力。

     张教授曾批评有些医生缺乏在患者床边查体或观察病情的兴趣,“依靠一个或几个实验室检查来做出特异性诊断”,或者“撤大网地做”,忽视了“从病人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早在60多年前,张教授就提出这样的告诫。眼下有些医生走到患者床边不带听诊器,没有耐性查体,过多地依赖CT、MRI等影像学技术而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毋庸置疑,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张教授治学的方法论和他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时至今日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张孝骞教授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他的治学精神是培养临床医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协和培养临床医生制度的优良传统,而他生前随身携带的小本本是留给今天协和人的宝贵财富。他说过,“只有实践,不去大量积累资料,研究总结提高,临床医疗工作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零碎的、片断的阶段,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说不上发展、提高。”

     历史沉钩,回忆沧桑岁月。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孝骞教授小本本的故事,希望能唤起大家重新审视对年轻医生临床科学素养培养这一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掘大家的好奇心,让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中的56本小本本更鲜活生动。

     作者:陈德昌

     来源:中华重症医学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回复您想要的内容,我们将快速推送给您!

     更多关键词回复,等你来试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