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医生,你红了!全国的家长却哭了!
2017/11/10 医学论坛网

    

     导语

     医学应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

     来源:三甲传真

     我知道,这样的标题放在一位医生身上,可能有些俗了。但在演艺明星离个婚、生个孩子都能刷爆人们眼球的当下,我希望一个一心一意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比演艺明星更红!更紫!

     最近不经意间看到一个病例,潸然泪下。这是发生在首都儿研所的病例。16个月大的孩子被螺丝钉卡进支气管3天,生存希望渺茫,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是必死无疑了。但该院的谷庆隆主任医师的救治,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留给太多人警醒和思考。

     ■这短短几秒钟的犹豫和决策谁能够理解

     孩子病史3天,来院前已经去过两家医院。X光片显示螺丝钉长约1厘米,直径5毫米,头向下地卡在右支气管,右肺由于长期没有气体进出已经明显缩小。监护仪显示,心率很快,血氧波动在70%至80%之间。正常人在清醒状态下的血氧含量应该为100%,80%意味着孩子目前梗阻很严重,随时都有可能窒息。

     这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远远超出了谷医生的预期。孩子病史较长,螺丝钉可能已嵌入气管黏膜内;右肺不张,负压的作用会将异物“紧紧吸住”,这些情况让手术变得异常困难。而且,孩子的生命体征较差,能否耐受麻醉和手术都是一个未知数。

     急诊室的走廊里,孩子的父亲焦急、慌乱地走来走去,母亲背靠在墙上,双手捂着脸,眼泪从指缝中无声的倾泻。

     不能再犹豫了,要马上手术,谷医生坚定地走向他们。简短术前沟通后,父亲无助的眼神中闪过一线光芒,紧紧握住谷医生的手,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大夫,救救孩子吧,您放心治,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说着,从钱包里抽出厚厚一沓钞票递过来。谷医生挡了回去,拍拍他的肩膀说:“我也是一个父亲,相信我,我会尽力的。”

     ■手术遇阻,是全身而退还是再坚持一下

     麻醉师将孩子充分麻醉后,在直达喉镜指引下,谷医生迅速将直径3.5毫米的硬性支气管镜经孩子口腔导入气管,孩子的血氧略有上升。固定和调整孩子体位后,继续进镜,在右侧支气管口下约0.5厘米处看到了圆形金属异物。本来希望能用钳子夹住的螺丝钉头外缘,因长期负压的作用而牢牢地嵌入气管黏膜内,没有着力点,手术如何进行?

     手术室中一阵唏嘘。反复调整可视支气管钳的角度,发现螺丝钉头的中心有微弱的反光点,仔细察看,是一个圆滑的扁圆形凸起,能否以这个“小凸起”为操作点呢? 数次尝试、数次滑脱。

    

     护士不停地给谷医生擦汗,手术服已被汗水浸透。终于,夹住了“小凸起”的边缘。但当向上牵拉时,由于负压的作用,右肺也跟着同时上提,反复几次都无法取出螺丝钉,而强行取出的风险太大,很容易并发支气管穿孔,导致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甚至随时窒息。

     如果用支气管钳敲动螺丝钉头外缘,能否减少异物下方支气管的负压呢?尝试几次后,少许脓液自螺丝钉头下方溢出,异物有些松动,负压消失了,这无疑给本来胜算不大的手术注入了强心剂。我定定神,再次试夹“小凸起”,然而螺丝钉已活动,夹住的难度甚于之前,数次后仍未成功。

     时间已经过去40分钟了。孩子的血氧和心率又有些波动。是坚持还是放弃?有人建议:“实在取不出来的话,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前撤出气管镜吧。”谷医生没有回答,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如果现在放弃,虽然可以全身而退,但也意味着孩子可能再没有生存的机会了。抬头看见孩子稚嫩、安静的脸蛋,面前闪过家长信任、期盼的眼神,“大家再坚持一会儿,我再最后试试。”

     ■没有放弃,最后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奇迹

     也许是冥冥中有种力量,经过几次努力,螺丝钉头竟然被夹住了,谷医生心中一阵狂喜,但也更加小心谨慎了。因螺丝钉较大,不能从气管镜内撤出,需要随着支气管镜一同撤出,而螺丝钉边缘不便着力,如果在撤出气道的最狭处声门时突然脱落,将会掉入左侧支气管中,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右肺暂时无功能,左肺再堵上,几分钟内,孩子就会离开这个世界。

     谷医生小心地调试了一下支气管钳,确定已稳妥地夹住螺丝钉头,然后将钳子调试到与支气管镜的最佳角度,屏住呼吸,轻轻牵引。屏幕显示:螺丝钉顺利通过气管,终于在支气管镜掩护下顺利退出声门。

     鸦雀无声的手术室爆发出热烈、激动的欢呼声,手术成功了!孩子得救了!谷医生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事后,科里的医生们包括谷医生,再用支气管钳夹这个螺丝钉头上的“小凸起”,都未能如愿。

     ■警醒和思考:送给所有家长和患者的话

     送给所有家长的话——

     气管-支气管异物直接危及儿童生命安全,家长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为了预防儿童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给孩子吃不能咀嚼的食物,3岁以内幼儿不要吃花生、瓜子、蚕豆等不易咬嚼的食物;5岁以下孩子不要吃泡泡糖和体积较小的果冻等食物。

     2.教育孩子吃食物或口中含有东西时,不要哭、笑或玩耍。

     3.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件含在口内玩。

     4.对于刚会爬、会走的孩子,周围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后放入口中。

     5.儿童玩具不要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

     6.发现孩子口内有异物后,家长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来,切不可急于从其口内挖取或打骂。

     7.调制孩子饮食时,应仔细小心,防止有异物掺杂。

     8.教育孩子进食时应该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瓜类时吐出瓜子,最好将瓜子取干净后再给孩子吃;吃水果时要吐出果核,切勿囫囵吞食。

     送给所有患者的话——

     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任何一个医生都无法确保百分百地治好患者,只有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学是不确定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医生越是敢冒险,就越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是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只有理解、包容才能使医生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学应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能理解这一点,医生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学论坛网

     cmt_1999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授权微信:cmtwnys

     商务合作QQ:1425551469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底部请随手点赞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