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苦、口臭、口淡的那些事儿,再忙都要看
2019/11/19 0:10:00 你我养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导读
平时大家的口里都是什么味道呢?很多时候有口臭自己可能闻不到,但如果是口苦或者口淡,这些感觉应该是可以自己体会的。为什么口会有口苦、口臭、口淡这些情况呢?

一、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
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
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
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
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

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
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
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
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
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
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你我养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