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上海仁济和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了什么?六年同一位置拍的四张图变化惊人!
2022/9/18 23:00:15 健康界


以上照片拍摄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时间跨度为2017年-2022年。照片清晰地显示,该位置从之前的「春运现场」变成了如今的略显「冷清」。这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由健康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2022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上,武汉协和医院展示的一组照片。
武汉协和医院做了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时间回到2017年2月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周一,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的门诊大厅,被多家媒体拍照报道。
「堪比春运」,确切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却也让医院感到尴尬。武汉协和医院决心改变这一窘境。
在逐条梳理门诊就诊中存在的各个堵点,结合当时门诊诊疗存在的供给失衡、就医流程复杂、空间利用低效和患者获得感低等困境,武汉协和医院决定采取流程再造、互联网+智慧门诊等方法,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医秩序。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减法优化流程,用加法拓展服务。

关注健康界 感受医疗的严肃与温情
办卡挂号虚拟化
办卡挂号是门诊诊疗的窗口。
在办卡方面,武汉协和医院在实名认证建档的基础上,生成了一个以身份证号为ID的电子虚拟就诊卡,来取代实体就诊卡。100%的实名就诊率,实现了就医病例可追溯性、可分析性和连贯一致性。并且,电子虚拟就诊卡更为人性化,可绑定其他就诊人,为老人、儿童提供方便。
在挂号方面,武汉协和医院升级为可当日在线挂号和可当日设备挂号,取消了预约取号的环节和纸质号票这一载体。

广泛自助化
门诊有序诊疗,从进门开始。
武汉协和医院的闸机是集查验身份证/健康码、测量体温于一体的,一次性就可以完成就医多种程序,其增加的金属探测功能,还可同时护卫医护安全。
院内广泛分布的自助终端,将人人交互转变为人机交互。
新增加的线上预问诊功能,让患者提前在线填写自己的病情信息,大大提高医生的问诊效率。

运用BPR(企业流程再造)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理论,改造候诊区域布局,整合分诊台、刷卡报道机、人力资源,增加移动健康讲堂,提高分诊效率和进行健康宣教,实现叫号系统的全覆盖,通过叫号分诊管理系统来使数据集成化,对就诊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从诊疗到缴费,通通可以线上
挂、缴、查是患者就医「三长」的三个环节,在患者缴费方面,武汉协和医院通过优化结算的模式,建立了多渠道的支付方式,实现诊间在线支付和电子发票的开具,减少排队的聚集。

丰富的诊疗模式,给了就诊患者更多选择和更高的获得感。
武汉协和医院在线下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利用门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以及门诊的患者满意度调研平台的线上手段,提高了门诊质控的工作效率。
搭建和完善了互联网诊疗平台,打破门诊时空限制,增加MDT门诊和线上门诊来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专科护士在通过考核之后,可以提供在线的护理咨询、心理疏导以及网约护士上门的服务。
通过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主动与自助三结合的方式,武汉协和医院实现了患者从家中移步到诊区,实现了就诊信息的全掌控。


精准预约有奇效
武汉协和医院对患者就诊流程整体采取预约制,不仅可以线上预约线下检查,而且可提供分时段的精准预约,将院前流调融入到预约环节中,使预约时间更精准,服务信息更清晰。


通过上述流程再造的优化措施,武汉协和医院门诊流程优化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春运场景不见了。
在数据上,武汉协和医院的门诊诊疗量和患者满意度(除疫情原因)逐年攀升,预约后平均等候时间下降到23分钟每千人次,门诊投诉率降到0.163%。
精准预约,解决的不仅仅是等候时间,还可以让专家号价值最大化。
优质医疗资源,永远是医院最宝贵的资产。但是,这种资产的价值,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胸外科的专家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该科室擅长肺癌治疗,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挂号问诊的患者,常常会排起长龙。但是,专家号源毕竟有限,还不得不接诊一些没必要找专家的患者,而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患者却挂不到专家号。
如何改善上述状况,充分发挥专家资源的价值,让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联合信息中心和20多个临床科室,开发了一套「精准预约系统」,一招破题。

患者通过「上海仁济医院服务号」,上传检查报告成功,即完成精准预约申请,但这并不意味着预约成功。
接到申请后,医生会在企业微信端对患者提交的报告和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如果患者符合相关条件和标准,医生会将其纳入预约序列,患者就可以进行线下挂号就医;如果审核不通过,患者将收到告知短信和下一步就诊建议,该精准预约号源则会被重新释放,其他患者可以再预约。
专家资源有限,如何保证最大化利用?
仁济医院设置了两道「门槛」:首先,目标预约专家当天的号源约满后,才会触发精准预约系统,想挂号的患者方可进行精准预约;其次,上文已经提及,只有通过专家审核的患者,才能到线下挂号就医。
实施精准预约后,效果如何?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仁济医院胸外科一位专家,之前每半天特需门诊的平均就诊人次为24.7人,平均收治手术患者5.5人,门诊患者收治率为22.27%;实施精准预约后,相应的数字分别是20.5人、11.3人和55.13%,门诊患者收治率翻番有余。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仁济医院精准预约系统已经覆盖全院22个临床科室的90余位临床专家,受益患者达42000余人次。
消化科的一名自身免疫性肝病专家,半日门诊52人,皆为线下;上线云门诊后,半日门诊70人,其中线上27人,占比38.4%。

后记
梳理完资料,健康界觉得这个案例「很不信息化」,于是向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郑涛请教,希望她可以帮忙让案例内容更丰满些。
没想到,她的第一句话是:「这个产品,其实想明白了真的不复杂。」
郑涛介绍,在门急诊办和信息中心发起这个项目之初,进展并不顺利,毕竟需要医生花自己的时间,进行病人资料和报告的预审。
「我们做这个项目更多是探索,对结果没有很高的预期。」但是,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一两位名医,不在乎名利,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资料审核。有一位专家甚至停掉了在第三方线上平台的问诊服务,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本院平台的精准预约上。
「如果没有这些专家,这个事情做不起来。」郑涛说。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商务合作

活动

一年一度的「患者安全日」来啦!今年的主题是——用药安全!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分享您关于患者安全痛点及用药安全的思考,或者您遇到过的关于患者安全的问题,我们将抽取20条点赞量最高的评论!送出「10000积分」及《用药安全》实体书1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