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这样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
2019/9/27 19:49:32王琦 学习大国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李克强主持 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大会由李克强主持。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上午10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会首先表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665个模范集体、812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颁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习近平强调,70年的成就值得自豪,70年的经验尤须铭记。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强调,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习近平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习近平强调,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习近平指出,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要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严密防范、坚决打击。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

     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受表彰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在会上发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受表彰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举旗定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总结我国民族工作成功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谋划全局,着眼长远,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总书记来到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同当地10位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指出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做好民族工作,要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人民爱”。为带头做民族团结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参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在全国人代会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国120个自治县(旗),有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时强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为打赢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 在大凉山腹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指出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历史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各民族、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 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民族地区才能告别过去的贫困落后。只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撼动我国和谐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 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需要一大批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同时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春风化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少数民族群众,鼓舞各族儿女奋发图强、共奔小康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温暖大家庭,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都能感受到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

     多次深入民族地区为发展把脉问诊,通过多种方式同各族各界人士交往交流,诚心诚意跟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着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安危,带头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爱戴。

     少数民族群众的奔小康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走进贫困家庭,同主人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走进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强调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这几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并研究、同步推进。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在给库尔班大叔后人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做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来自西藏林芝的格桑旺久,曾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现场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格桑旺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老朋友”。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他家,和一家人一起喝酥油茶,唠家常,详细询问格桑旺久母亲的身体情况。“就像是一位慈祥的家里人,让我们感觉同党中央很亲,跟他的心很近。”格桑旺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民族地区的交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民族地区的代表有两段生动的对话。

     3月5日,内蒙古代表团。

     “总书记,牧民们发自内心地欢迎您到我们嘎查来!”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向总书记发出邀请。

     “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总书记接过话头,饶有兴致地问。

     “飞机,高铁,都可以。”吴云波快人快语。

     “从北京怎么过去?给我指指路。”总书记又问。

     “可以坐飞机到我们通辽机场,我们开车去接您,通了高速,现在路很好走。”吴云波话音未落,会场已是欢笑一片。

     3月7日,甘肃代表团。

     “我依然记得2013年2月3日,您沿着陡峭山路来到布楞沟村。”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吹麻滩小学的董彩云代表告诉总书记,“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乡的脱贫致富。”

     “甘肃还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有多少?”总书记问坐在身旁的甘肃省负责同志。

     “甘肃一共86个县区,还有31个县不通高速,40多个县还没建过铁路。现在有规划,正在和有关部门对接。”这位负责同志回答道。

     关切的语气、细致的询问,展现的是一位大国大党领袖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怀。

     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切。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在洱海边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今年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总书记叮嘱护林员们,要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地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必须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

     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在云南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白族传统民居,称赞“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发展,在内蒙古大学,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在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时致信祝贺,希望学校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和厚望,使少数民族群众受到巨大鼓舞,积聚起磅礴的力量,共同谱写着我国民族事业新篇章。

     阔步前行——

     各族儿女正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大团结大发展旗帜高高飘扬

     从云南贡山县城出发到独龙江乡,沿群山盘旋而下,一座漂亮、现代的江边小镇让人眼前一亮。

     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如同一幅画卷,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与世隔绝的“贫困孤岛”。

     如今,独龙江全乡千余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

     又一个少数民族赶了上来!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的重要论断,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他们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乘着政策东风,朝着美好生活奔跑前行。

     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就。

     吉好也求,习近平总书记到大凉山时看望的彝族贫困群众之一。他曾经的家,人畜混居、四面透风。

     如今,吉好也求搬进的新房子有单独厨房和洗手间,每天洗脸、刷牙成了家里人的好习惯。村里发展起集体经济,吉好也求在里面打工,家里还种土豆和养牛,收入增加了不少。

     吉好也求的变化,正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就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121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60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4%。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在交通、通信、电力、饮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以交通为例,民族八省区公路里程达118万多公里,铁路里程达3.6万公里,高铁里程突破5000公里。兰新高铁、墨脱公路、独龙江隧道等,既是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民族团结工程。

     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据,2013年起,累计投入到民族八省区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279.3亿元,占同期全国资金总量的44.3%。2018年,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新增资金中专门安排120亿元用于“三区三州”,占全国新增资金的60%。

     团结互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库尔班大叔的女儿托乎提汗·库尔班今年已是90岁高龄。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成了她家里的“传家宝”。老人说,传承红色家风,在天山南北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最好的感恩。

     托乎提汗·库尔班老人的小儿子依明江·艾萨是一名村支书。“村民们知道我是库尔班大叔的外孙,都特别信任我,总书记回信要我们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村支书,我要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日子。”他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深度广度推进,紧紧扭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拓展领域、丰富载体、完善机制,更加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指引下,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不断改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生态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民族地区深入人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的家就在洱海边。4年来,他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每天都注意观察洱海水质的变化。“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打扫滩地上的生活垃圾,打捞近岸的死亡水生植物和水藻。”李德昌说。

     近几年,一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打响。为达到治理效果,大理还请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为洱海“把脉”。

     如今的洱海,变清了、变美了。今年前5个月,洱海全湖水质均为Ⅱ类。

     “希望总书记再来大理,再来古生村。看看我们的生态环境,看看洱海的变化。”李德昌期待着。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精神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根扁担喏由喏哦,依弯喏。哟哦嗨啵依弯是勒学,哟哦嗨啵依弯是勒学,哟哦依弯喏。”这首融合了汉、羌两族语言的民歌《一根扁担》,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各族劳动人民中间口口相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居住着震后搬迁过来的各族群众,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交织。通过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羌歌、一支支优美欢快的羌舞,全县各族群众相知、相容、相生、相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彼此原本陌生的心在逐渐接近相通。“现在的北川,有的汉族群众羌歌唱得比少数民族群众的还要好,大家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增进了感情。”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赖俊介绍。

     如今,哈尼梯田、花山岩画等14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历史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回族花儿等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均超过1/3。

     教育事业关乎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关乎每个少数民族家庭的希望和未来。2018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3009.4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2015年提升了6.7、1.2、1.8和8.1个百分点。

     ……

     深深期许,凝聚砥砺前行勇气;殷殷关怀,温暖各族人民心田。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携手奋进新时代,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记者王琦;参与记者张海磊、张宸、吉哲鹏、丁怡全、阿依努尔)

    

     来源:新华社

    

    觉得好看,就点这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大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