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禁忌必背丨附精华歌诀
2018/6/4 10:52:44 重庆市针灸学会

    

     前言

     中医疗法博大精深,有着各种神奇的疗法,针灸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针刺身体的穴位就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然而,无论针法还是灸法,都有相应的禁忌,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禁忌:

     穴位禁灸

     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

     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

     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

     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病证禁灸

     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

     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

     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三个针灸的禁忌穴位:

     乳中穴:

     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

     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脑户:

     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

     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

     鱼际穴:

     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

     针灸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并不是所有穴位都能进行针治。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针灸的三大禁忌穴位,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四、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初学针灸的三组穴位歌诀-董洪涛老师在微博上对针灸初学者提出以下建议:有初学针灸者,对于繁多的穴位难以一下子精熟,问我有没有常用且有效的穴位。考虑再三,结合我自己的临床实践以及历代针灸家的经验,我认为以下三组穴位比较实用,且皆在四肢,实效又安全,针刺基本上无风险。一则四总穴;二则八脉交会穴;三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这三组穴位都有歌诀,可反复吟诵记忆。

     这三组穴位的具体含义如下:

     四总穴

     古版: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现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古版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出处】选自《针灸大全》。本歌首载于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大全》上刊载时增加了太冲穴。马丹阳是宋代扶风人,他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本歌,选穴特点突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在针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针灸入门之捷径。

     【歌诀】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

     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

     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腰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

     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版权:文章来源医者仁心针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重庆市针灸学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