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周天动功
2019/6/4 23:31:16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自发周天动功》

     金刚菩提圣传

     题注:应老师同学朋友要求,传授此功法。在此公示功法及相关基本知识,悟性好者,可自然练习。

     《五禽戏》据称为华佗所创,模仿五种动物的特征性动作,进行全身经脉气血的调整。意在集百灵之长于一人之身,产生超越性的功效。五种动物为虎、熊、鹿、鸟、猿,对应于人体五脏。广州梁士丰编《自发五禽动功》是指,当人体极静之后,便会自发产生那五种动物的动作,甚至叫声,并交替出现。实际上,这些类似于各种动物的步伐、手势、身形、声响等,可打通全身经脉,令真气流转自如,令脏腑协调和谐,令精神清灵明净,对肉体和心灵产生不可思议的益处。如果天资明慧,后天努力,可以在此基础功法上不断精进,进入中级和高级阶段,进入成仙修佛的完美境界。为此,新编《自发周天动功》。

     自发功的秘密在于:人的心灵并非虚无,而是非常之灵体,具有无比强大的自性,足以解决身体和心理的任何问题。所谓自性,即是自有性、自明性、自动性和自然性。发掘好自我的强大作用,可以让人体进入一种非凡的境界。一句话,只要人们静下心来,把身体的问题交给心灵自己去检查,自然会发现问题,自动进行修复调整,自然达到最佳的状态。

     虽然这好像只是初级功法,但入门以后,略加指点,便自知路在何方,门在何处,自行前往,不必师传。本功是佛道双修,以道法入门小成,以佛法精进大成,从初级自动上升到中级和高级,以至无极,特别有助长期修佛者取得突破性进展。

     练功方法

     预备

     练功要穿宽松的衣服,排除大小便以及除掉各种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等,以免练功外动时毁坏物体或碰伤身体。要放松腰带等,避免压迫皮肤下的经脉。

     练功姿势

     以自然站式为主,如体弱有病或不能久立者,可以采用平坐或仰卧式,或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心慌现象。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两手覆于膝盖。仰卧式:自然仰卧,双手置于小腹上。

     在三种练功姿势中,站式易放松故易于发动,坐式则较难发动,卧式更难。进入一定境界后,可用盘坐式。

     练功步骤

     1.站姿自然站式,两脚平行站立,膝微曲,提臀,头上顶,肘、腕、指皆微曲。

     2.调息调整呼吸,深慢吸气,致腹部鼓胀,待其自然缓慢呼出后,再深吸。持续1-3分钟。

     3.拍抖依次抖动双脚,双腿,双手,双肩,左右摇动头部,似一波浪从脚传到头上。以手掌或手指前端拍打小腹下部十次,尾椎部十次,后腰中间的命门部十次,颈背部十次,枕部十次,眉间十次,喉部十次,心窝部十次,回到小腹部。熟练后,但自知需要拍打的轻重缓急次数。

     4.吐浊半张嘴,深吸气后用力长呵气,共5-10次,意想体内浊气从咽部强行排出。熟练后便自知呵气的轻重长短了。

     5.纳精意想一白色云气团从天空落到头顶,从头到脚,缓缓流遍全身内外,所过部位都有好像棉花一样松软柔和,使肌肉和关节高度放松,没有一点僵硬凝滞感。如此反复进行放松三次。

     6.念诀两目轻闭,默念口诀:我有自性菩提,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眼耳鼻舌身心意,无色香声味触法。身若云团,心若真空。自发而动,经络畅通。意领气行,变化无穷。

     7. 点穴凝视以一手中指揉按和凝视丹田(肚脐下三横指处),共四十九次。凝视自己脚掌心的涌泉穴,默念1-10数。凝视两眉之间印堂穴,默念1-10数。凝视时,集中全部的精神力量,集中于一点,从意念中盯着一点(内视),令气向此点集中。

     8.内视运动内视丹田,每吸气一下,感觉丹田向后凹陷,分五段,共五次,最后丹田帖到后脊椎上。注意,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丹田或肚脐吸气。稍停片刻,意想丹田向前恢复,也分五段,复原。

     9.意守丹田最后,一直意守丹田,半小时左右。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地动,可以动半小时至二小时才收功。熟练后,便自知动的规律和持续时间了。

    

     收功

     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则要动作慢慢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意守丹田。把意守部位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处有一团气,用意运气自脐部顺时针旋转,由小到大转十二圈,最后满布腹部。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逆时针方向转十二圈,气重新聚集在肚脐处。【用力深吸气,如鼓风助火,3-5吸后,丹田处真气燃烧聚合,成一明亮圆珠。意领此圆珠从前面任脉下,绕背后督脉上行,过头顶,从前任脉复降到丹田。如此3-5圈后,将此丹珠吸入腹内。】意念放松,空无一物,数分钟后睁眼。搓热两手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和后枕十二次。重复前面第3步,抖动拍动,散步结束。

     括号内为可选部分,属于中上功法。入门时,可以试练,存于心中。

     ==============================

     附 基本知识:

     了解这些基本识,大大有助于开发自性,找到窍门。

     一、大小周天与三丹田

     气功以小周天的运行为正宗的正法正道。无论何法,皆不离此小周天。让真气在小周天运行并凝聚成丹,称为丹道周天,为道家高级目标。注意:本功法的内丹功,与道家主流丹功,完全不同。

     小周天指任督二脉构成的躯体前后正中线环路 (图1 )。躯体的前面正中线为任脉,后面正中线为督脉。其运行方向是前下后上,督脉在鼻部转到任脉,任脉在会阴部转到督脉。

     练气功的基本目标就是让真气在其中运行。意守丹田后,就会产生真气聚集,聚集的真气在意念引导下或自发沿任脉行下,再从督脉上行,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任脉下行很容易,但督脉上行很困难,有三大关需逐个突破。从下而上,分别有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尾闾关即尾椎处,真气从此转向上行。背部整个脊椎为夹脊关,是真气上行的羊肠小道,需节节推进。玉枕关即头部的后枕部,是督脉最高处的险关和难关,需强大的真气流,才能冲开,直到头顶。

     为了促进打通小周天,可以在练功中或平时用双手沿任督脉顺次拍打,前下后上。其中玉枕部及其下的肩部要以用力拍打。打通任督脉是道法,而功法中拍打任脉各部则是佛法。唯佛道双修,才是即时见效、快速推进的妙法。

     腹中、胸中和头中分别有一丹田。下丹田位于肚脐后下的腔腹中央。中丹田位于胸腔中央,正对于男性两乳头连线的中间胸骨后方。上丹田位于颅腔中央,正对于印堂后方。丹田就是炼丹的区域,真气在水火交融下凝结成丹珠----高能星珠。

    

     图1 道家小周天(任督脉)与三丹田示意图

     当内气在小周天运行充盈后,就会溢流进入大周天,流遍全身上下肢和躯体两侧。小周天可以单独运行,而大周天必然与小周天同步运行。综合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气功体验,绘制出人体皮肤环路系统,包括三纵环和五横环(图2)。中医经络系统包括两大类型: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血管型和属于非血管系统的卫气型或内气型。三纵环就是经络系统中的卫气型或内气型,其中的正环对应于气功的小周天和经络的任督二脉,主环对应于气功的大周天和经络的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五横环没有包括在中医经络系统中,但与佛教和瑜伽的七轮(参见后面“三脉七脉”)有对应关系。侧环对应于经络的少阳经,在佛性层次的气功中可以体现出来,故兼有中医经络作用和高阶佛法修行作用。

    

     图2 人体皮肤环路系统(经络系统)与气功大小周天和佛家七轮关系图。

     正环=小周天;主环=大周天。

     顶环~顶轮;眼环~眉心轮;喉环~喉轮;中环~太阳轮;底环~海底轮。

     二、三脉七轮及三魂七魄

     来自印度瑜伽并被藏传佛教发扬的中脉七轮,是在看得见的物质性的身体外,我们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灵性的身体(subtle body),称为灵体。这个灵性的身体是由灵量(梵文Kundalini昆达里尼) 、三条经脉和七个轮(Chakras) 组成。这一能量体系的框架结构下,身体、情绪、理智、灵性、特异功能与七轮皆有秩序宛然之对应关系。

     三条经脉,分别是左脉,中脉和右脉(图3)。三脉是我们人体内的三种力量,据称,左脉掌管我们的记忆、过去和情感方面,右脉掌管我们的思维、末来、行动以及计划方面。一般人由于中脉没有打开,只能使用左右两脉的能量,而且他们多数不能两边平均使用。有些人使用左边的能量多些,有些人使用右边的能量多些,于是造成两种很不同的人格。

     中脉为蓝色,位于身体正中,由顶上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

     “应知三脉向下可达至宝珠头;中脉向上至顶 再向前弯,乃达于眉间,而左、右二脉则达至二鼻孔中。 ”---宗喀巴大师

    

     图3 中脉,左脉与右脉及其与七轮的关系。

     七轮是灵体中的七个能量中心,因为这七个能量中心是盘旋状,所以命名为七脉轮(图3,4)。人们可以经过这些脉轮来接受传递精神上的或者其它性能的能量,这些脉轮对应着不同颜色的光,而这些光也是能量的来源之一。七轮有多个版本,有的多一个腹轮而缺太阳轮,有的缺顶轮。

     1.海底轮

     海底轮又名根轮或纯真轮,意思是根部和支持。这个轮穴的颜色是珊瑚红,有四块花瓣,它的特质是纯真和智慧。纯真和智慧是一个人辨别是非对错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轮穴是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本,它的位置就是男性的会阴部,臀下的三角地带,女性的子宫口之上。根轮是灵量的守护者,如果一个人的根轮太坏,灵量便不会升起。左脉起于根轮。

     1a--腹轮

     腹轮又译作真知轮,在人体能量系统的示意图上,往往将它置于根轮之上,脐轮之下,但其实真知轮是没有一定位置的,它在腹部像个卫星一样绕着脐轮旋转。真知轮的颜色是黄色,有六块花瓣。真知轮是右脉的起点。这个轮穴的特质是纯洁的知识和注意力。打开了这个轮穴的人,会得到纯洁的知识和从上天而来的创造力。

     2.脐轮

     脐轮又译作正道轮,位于腹部中央肚脐的地方。这个轮穴的颜色是绿色,有十块花瓣。这个轮穴的特性是追求,它也掌管着满足感。自从进化伊始,深植在生命之内的是一种追求的需要。为了得以延续,生命首先要追求的是食物和水,越是高等的动物,他们所需要的也越多,越复杂。脐轮的另一特性是平衡,所谓平衡,就是过着一种中正平和的生活。过去的大圣大贤都教导世人要过一种中庸的生活,避免走向极端。脐轮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达到心轮,向下分散达脚跟。

     3.太阳轮

     太阳轮位置在肚脐上方与胸骨下方的横隔膜上。这个脉轮控制身体和心灵,是人体能量场的力量中枢,呈现出个人的精神智慧力量,实现人生梦想的能力。

     4.心轮

     心轮又名仁爱轮,在我们胸部正中,胸骨的后面,它的颜色是紫色,有十二块花瓣。心轮的特性是爱心。心轮打开了的人,会自然生出一种仁人爱物之心,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某种功利的目的才这样做。心轮打开了的人,能超越一己形躯之私,去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心轮共有八脉,像雨伞一样,向下分散。

     5.喉轮

     喉轮又名大同轮,位于颈部喉咙处,颜色是蓝,有十六块花瓣。 这里一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接眉心轮诸脉。

     6.额轮

     额轮又称宽怒轮或眉心轮,此中心有时亦称为第三眼,位于额后脑的中心,颜色是白色,有二块花瓣。当这个中心畅顺健全时,灵量直透而升上,思绪静止,思绪交替的空间延长。这时注意力能依附在这刹那停顿与平静中,从而达至完全醒觉却又无思无虑的状态,使人领略到那种莫大的安宁与舒适。

     此中心是通向宇宙无意识的闸口,如果它不畅通,灵量便不能升入顶轮,你的灵体便没法达成与宇宙的整体能量相结合。要改善这个中心,我们应该培养出宽恕别人及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不宽恕别人,便不能通过这狭窄的通道。

     7.顶轮

     顶轮又称自觉轮,此能量中心围绕头顶,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当灵量上升,直透头顶天灵盖上方时,你便得到你的“自觉”了。顶轮掌管着大脑顶部的一千条神经线,因此古人用一千瓣的莲花来代表它。这一千条神经线一般人是用不到的,得到自觉以后,这些神经线便会受到启发,并且活跃起来。这时那个人便能获得他从前没有的力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到他从前不能感知到的事情。顶轮有三十二根气脉,如雨伞一样,由内向外分散。

     将上述七轮主要特征列表如下,以便对照记分析(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从轮上发出的脉呈雨伞状或倒雨伞状。其中,顶轮的伞状脉与喉轮的倒伞状脉对合,包绕着中间的眉心轮;心轮的伞状脉与脐轮的倒伞状脉对合,包绕着中间的太阳轮。

    

     图4 佛家(或瑜伽)七轮示意图

     此外,道家有三魂七魄之说(表1)。三魂指天魂、命魂和地魂。只有命魂在人体中,天魂在天,地魂是天魂之光照射命魂的投影。七魄包括精魄、英魄、中枢魄、力魄、气魄、灵慧魄和天冲魄,其中,精、英二者属地魄,灵慧和天冲属天魄,中枢、力、气三者属人魄。七魄与七轮对应,其功能基本相似,应指相同的对象。佛道互为印证,甚为可信。

     表1 七轮特征对照表及七魄对应关系

    

     三、火候

     火候本指是菜肴烹调过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若火候不够,可能半生不熟;若过火,可能糊焦。练气功是一个渐进式的上升过程,与身体状态密切相关。每次怎么开始练功,自发功的优越性在于根据身体在练功时的气血运行状况,开始与之适应协调契合的练功形式,因此,每次自发动的部位和动作总是不一样的。练到什么程度收功,是十分关键的,这就是火候。当内气激发起来,处于紊乱状态或旺盛状态,突然停止,会导致真气乱流、阻塞、聚集等,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真气激发起来后,引导真气冲关,顺周天运行。真气在运行中会越来越清澈明净,数量减少而质量提高,纯净的真气进入内脏,会让身体舒适而意思清静。此时收功,恰到好处,谓之练到了火候。如果贪图速进,继续练功,则可能消耗这宝贵的精元之气,导致空虚和疲劳,就是过火了。

     有时我们会发现,前段时间一直练得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练得很费劲,反而不舒服。这往往是功夫要长进的时候了,是好事而不量坏事。如果小心坚持,细细体会,就会找到进步的法门,进入高一级的层次或境界,这就掌握好了时机和火候。相反,如果停下来,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出现种种麻烦。

     气功不同于其它体育运动就在于,你可以一辈子打同一套太极拳,但决不能长时间练按同一种方法练气功。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极难掌握好火候,因此,只能依靠自发功,充分发挥自性潜力,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然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