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2019/12/31 16:21:33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黄河颂
开山劈地自西东,半江碧透半江红。
百转千回万壑过,高悬大原祸福重。
源起雪域千湖水,广纳百川气如龙。
黄土高原化血河,折腰壶口怒天冲。
自古多变幽灵道,南征北荡几路通。
宽如平湖窄如缝,奇观尽在峡谷中。
注:自完成《长江颂》后,诗颂黄河大任便摆在眼前。本人对黄河的体验,也只是火车穿越黄河大桥时,透过车窗的匆匆一瞥,很宽,很黄。另外就是坐飞机时,从空中俯览,一条黄带蜿蜒在绿原上。在电视中,见得最多的就是壶口瀑布的暴发景象。仅此见识,岂敢闭门造车,于是摞下,等待机会考察黄河再说。今夏(2019)暑假,作诗十二生肖等,堪称高产。开学后,清静下来,终于没能耐得寂寞,诗兴泛起,无可抵挡。于是,以手指代替腿脚,在谷歌卫星地图上,把黄河从头至尾地考察一遍。再把百度的黄河词条,反复研读,并与地图对照。终于,整条黄河,了然于心。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我们对黄河的了解,还是太少。因此,我有必要告诉大家,黄河是什么样?
黄河,是一条寿命约百万年的河道,具有明确的孕育期、生成期和发育期,故曰开山劈地而成,是硬生生切削开掘出的河流,包括人工干预。从起源的青海高原到渤海湾入口,几乎是正西正东向。黄河最大的特点,无异于携带大量泥沙,形成黄色或红色河流。但是,这段河道只占其下半段,上半段从源头到龙羊峡,却是纯净的清流,故曰半清半浊或半碧半红。黄河上游和中游,基本穿行奔腾于大山之中,曲折迂回,无以尽数,有九曲黄河十八湾之美称。黄河下游则流淌于华北大平原上,河道高悬,形成壮观而恐怖的悬河,每每面临凶险灾祸。不过,自高而低的虹吸引水,又大大有利于两侧的农田灌溉。因此,祸福双重(chong)双重(zhong)。开篇四句,概括勾画出了黄河从头自尾的基本面貌和根本特征,自成体系,可独立成诗。
黄河起源极其特别,不是通常的河流组成,而是湖泊组成。青海高原上的河源区,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小河。进入黄河滩,滩中的星宿海,意即无数小大湖泊如群星闪烁。集湖成流,随之穿过扎陵湖和鄂陵湖,后来又有很多湖泊加入,故曰源起千湖水。大江大河,必然是不断有支流加入,才能成其大,黄河自然也是如此。因为黄河源头的水量有限,故而强调支流作用。旧有海纳百川之喻,此有河纳百川之实,皆喻其广大胸怀。河流渐行渐壮,气势如虹,或如奔腾的巨龙。中华龙有二,一曰山龙,秦岭是也;一曰水龙,黄河是也。特别指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才有大量泥沙经支流(如渭河)拥入,其色玄黄,如同血河。血河的比喻,意在强调表层肥沃泥土的丧失,是同流血,令人惋惜痛心。在黄土高原东南侧,陕西和山西之间的晋陕大峡谷中,出现壶口断崖,形成罕见的大江断流奇观----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整个江流倾泄而下,咆哮怒吼,有雷霆万均之势。故而比喻为大河遭腰斩,怒气冲云天。这第二段,对黄河的水流特征进行专门的描写,包括了源头、支流、水质和瀑布。
黄河作为成长型河流,其巨大特点便是,河道一直在变迁游移中,称为游荡性河流。由于捉摸不定而变幻无常,故而无奈而恐惧地称之为幽灵河道。整个黄河河道极具特征,首先从源头斜下,一直向东南,然后180度急转,一路折回西北高原。在龙羊峡转向东南行进一段后,在刘家峡又转向北方,到达内蒙河套平原,经过一个大拐弯,沿晋陕大峡谷,再向南去。在潼关处转折90度,直奔东方,穿越河南山东平原,进入渤海。由此构成一个几字形的河道。故曰南征北战,南冲北撞,浩浩荡荡,一路拼搏,打通了奇异古怪的几形河道。在这几形河道上,河道宽窄变化极大,峡谷极多。宽者达二十公里,窄处如龙门峡,仅有百米。称为黄河第一峡的龙羊峡,由水流长期侵蚀冲刷而成,简直就是平地上的一条隙缝。而龙门至潼关河段,平均宽8.5公里,最宽15公里,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湖泊。这种宽窄深浅的巨大变化,是黄河的重大特征,并非广为人知。在众多的峡谷群里,往往沟壑纵横,陡壁千仞,奇异嶙峋。其势磅礴浩荡,其景奇异险峻。如龙羊大峡谷,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如龙门,俨然紧锁黄河之咽喉门户。这第三段,对黄河的河道特征进行了描写,包括了河道形成、河道形状、河道宽窄和河道景观。
从概述全貌,到水质河道特写,东西南北,几乎全部覆盖了黄河的基本面貌和重大特征,完成了对黄河的全景展现。以“奇观尽在峡谷中”收尾,总览全诗,强调景观。
此诗推敲数月,似无更善表达,于是,在2019最后一天,发表出来,以了心愿。

黄河源头,湖泊串连

几字形黄河河道,包含宁夏内蒙套平原


黄河第一湾卫星图形,示南北大迂回


龙羊峡大峡谷



九曲回环之黄河道,位于晋陕大峡谷

宽阔的黄河滩,位于龙门和潼关之间

壶口大瀑布

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