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日本友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020/2/16 13:43:23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昨天半夜降下的冰雹,形成那万恶的冠状病毒。
致日本捐赠友人:
物,收到了;诗,也收到了。
物充所需,诗润网民,赞


赋诗为证,略表寸心:
碧海苍山两茫茫,
天崖海角共愁肠。
五千年前同根长,
此时不解何时囊。
释:碧海茫茫,苍山茫茫,大疫之下,天之崖、海之角,皆揪心愁肠。想来,五千年前,日人与汉人还是生长在同一条根上。那么,此时若不解囊相助,更待何时方解囊。
本同宗共祖,现隔海相望。虽情深意重,而不必言谢,赞曰:干得好!做得妙!
天崖海角,一般远达海南,便是极限。今延伸到日本岛上,更显辽阔。
日人在另诗中有“同气连枝”之句,日人本自华夏大陆迁移而去。虽五百年前不是一家,但五千年前,应是一家了,故直言“同根长”。
此时不解何时囊,离开婆婆妈妈的情恩义节,坦坦荡荡地接受和称赞,便是高境界,兼有上国之风范。
和诗答礼
日人以经典诗句,附赠而来,一时间打翻了五味瓶。一些人惊得目瞪口呆,一些人服得五体投体,一些人羞得无地自容,另有人愁得焦头烂额,还有人憋得哑口无言,更有人酸得七上八下,此以《长江日报》为证(见下图),颇失体面。最显奇葩者,破口大骂,如此异类,如周小平之流,一惯仇恨嘴脸,不屑一顾耳。
来而不往,非礼矣。自诩礼仪之邦者,岂可无礼乎?
既有古诗,脍炙人口。若无新作,岂不愧对先祖?
壹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
苍海连波,共渡永年。(我)
译:高山河流,虽远为异域它乡,却在同一片天空下,吹着同样的风,照着同样的月光。中日虽远隔苍茫大海,却碧波相连。可顺风扬帆共渡,友好往来,从过去到永远。
注:日人强调,虽陆遥,却风月同天。我强调,虽海阔,却波浪相连,顺风扬帆可渡。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的地理亲邻关系:风月同天,一水相连。毗邻而居,友善永远。
源:两句摘自:
绣袈裟衣缘
作者:长屋 (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是唐朝时,日本僧人,欲求鉴真大和尚东渡传法,绣在所赠佛衣袈裟上的诗句。求佛之心,感人至深。鉴真大师,历经千辛万苦而去,足见其心之诚厚,其意之力深。此回日人捐赠防护衣、口罩等,与古代赠予佛衣并论,用得恰到好处,佩服!那就永远友善吧,算是表态。

贰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日)
青青子矜,悠悠扬扬。(我)
译:谁说没有战(防护)衣?我把我的送给你同穿。那青青的衣襟,飘飘悠悠,飞飞扬扬;我心悠喜,彼德飞扬。
注:古人战时同享战衣,今抗疫大战,日人赠我防护服,再引用此诗句,堪称绝妙。诗之美,在于吟;诗之妙,在于用。
某次,于北戴河海边的工人疗养院内,夜坐庭中松林下,抬头一望,明月在上,心中自吟:明月松间照。顿时一股清爽喜悦之气,充溢全身,弥布空中,至今不去。
某次,春游,于北京远郊,见山间泉水,从石坎上缓缓流下,我自然而吟:清泉石上流。旁边的中文系李老教授感叹曰: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滋性养心。
故曰:书到用时方知少,诗得用处便知妙。
对于日人雪中送炭,赠衣附《诗经.无衣》二诗句,在一番绝妙惊喜感叹后,答之以《诗经.子衿》之句:青青子衿,回到赠送的衣物上,其衣悠逸,其貌飞扬;我心悠喜,彼德悠扬,表达感受和感谢。
源:日人摘自: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本人引自: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解:衿,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 ;青衿,代称秀才。或为古代学子专门服装,如同现今的学士服、博士服等。
一般认为,此诗是表达爱情,是女子盼望情人:亲亲的人啊,纵然我不去找你,你为么就不能捎个信呢?你为什么就不能来找我呢?
另有求贤之说,如曹操引用于《短歌行》,表达求贤之心。
短歌行
作者:曹操 (魏晋)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之引用,在于渴望天下英才归之。天下的才子啊,纵然我不知道你,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其求贤若渴之心,真真切切,如盼情人。
某次,九三学社中央座谈会上,金副主席便引用此句,希望九三学者们毛遂自荐,主动效力国家。

叁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日)
春升旭日三分暖,
留得半天予东洋。(我)
译:青山虽分两地,却同受云雨之润;明亮的月光,更不曾有乡土之分。春天来了,光明的太阳,已有三分温暖,我们愿意把一半分给岛国东洋。
注:既然日人如此强调彼我近邻关系,同云雨、共明月,那么,春风春雨、明月丽日,皆当共享,我们愿意把温暖的阳光,分出半天给他们,更显慷慨大方。
源:日人摘自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龄 (唐)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肆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日)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
注解: 辽河,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地,注入渤海。此诗为日人新作,因捐助大连,故将辽河与富士山并提并论。遗憾的是,此诗有显著硬伤。辽河,涉及广大北方地区,若冰雪消融,则春天已来。富士山高近四千米,如果那里已经开花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么,已经是晚春了。因此,后面的“共盼春来”,就很不恰当了。于是,我给改一改。
另,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日人明显认为自己是汉人,开始称兄道弟。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认祖归宗。
辽河雪将融,富山花欲开。(我)
同天不同地,春风迟早来。(我)
注解:从时间顺序上展开,不会有逻辑硬伤。寒冬必然过去,春天必然到来。在地理上,天同地不同,有先后顺序。在疫情上,好日子早不来,再晚也会来,立下心愿,坚定信心。
综上,纵观日人诗句,明显含有当年大日本东亚共荣圈的残留意志,不过,现在的理想是称兄道弟,平起平坐。我以为,应当尊重历史,认祖归宗。任何人,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明之传人,都是无比的骄傲与高贵。日人对中华古文明继承之完备、发扬之高远、应用之精准,令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本人和诗以对,首尽诗人风雅之兴,次在勿令日人笑我中华无人,三则瘟疫横行中,以诗文滋润肺腑,强壮身心,对抗疫情。
最后,看看下图中的标语,必须承认,我们真的需要保护中文的脸皮了。有网络流行诗曰:看到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草羞掉牙。趁此躲避大疫之闲暇,读读写写练练,也是意外收获。

再哆嗦一下,古典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长久基础。比如说,防微杜渐,在这次瘟疫中,显得多么重要啊!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灾难和即将面临的危险。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当然重要,但与传统思想的结合,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华夏先祖留下的文章不能丢,而文章中的智慧,更不能丢。
后记:日人赠诗已数日,我沉心于研究抗疫之法,未得闲余。截止昨日,先后完成 三文,囊括全部疫情之应对措施,列表如下,供参考:
1. 非出奇不能制胜:武汉肺炎诊治全方略
2. 抗疫持久战三建议:教授,请把您的大作译成中文
3. 防治肺炎的十大家庭隔离技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