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日本友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020/2/16 13:43:23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昨天半夜降下的冰雹,形成那万恶的冠状病毒。

     致日本捐赠友人:

     物,收到了;诗,也收到了。

     物充所需,诗润网民,赞

    

    

     赋诗为证,略表寸心:

     碧海苍山两茫茫,

     天崖海角共愁肠。

     五千年前同根长,

     此时不解何时囊。

     :碧海茫茫,苍山茫茫,大疫之下,天之崖、海之角,皆揪心愁肠。想来,五千年前,日人与汉人还是生长在同一条根上。那么,此时若不解囊相助,更待何时方解囊。

     本同宗共祖,现隔海相望。虽情深意重,而不必言谢,赞曰:干得好!做得妙!

     天崖海角,一般远达海南,便是极限。今延伸到日本岛上,更显辽阔。

     日人在另诗中有“同气连枝”之句,日人本自华夏大陆迁移而去。虽五百年前不是一家,但五千年前,应是一家了,故直言“同根长”。

     此时不解何时囊,离开婆婆妈妈的情恩义节,坦坦荡荡地接受和称赞,便是高境界,兼有上国之风范。

     和诗答礼

     日人以经典诗句,附赠而来,一时间打翻了五味瓶。一些人惊得目瞪口呆,一些人服得五体投体,一些人羞得无地自容,另有人愁得焦头烂额,还有人憋得哑口无言,更有人酸得七上八下,此以《长江日报》为证(见下图),颇失体面。最显奇葩者,破口大骂,如此异类,如周小平之流,一惯仇恨嘴脸,不屑一顾耳。

     来而不往,非礼矣。自诩礼仪之邦者,岂可无礼乎?

     既有古诗,脍炙人口。若无新作,岂不愧对先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

     苍海连波,共渡永年。(我)

     译:高山河流,虽远为异域它乡,却在同一片天空下,吹着同样的风,照着同样的月光。中日虽远隔苍茫大海,却碧波相连。可顺风扬帆共渡,友好往来,从过去到永远。

     注:日人强调,虽陆遥,却风月同天。我强调,虽海阔,却波浪相连,顺风扬帆可渡。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的地理亲邻关系:风月同天,一水相连。毗邻而居,友善永远。

     源:两句摘自:

     绣袈裟衣缘

     作者:长屋 (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是唐朝时,日本僧人,欲求鉴真大和尚东渡传法,绣在所赠佛衣袈裟上的诗句。求佛之心,感人至深。鉴真大师,历经千辛万苦而去,足见其心之诚厚,其意之力深。此回日人捐赠防护衣、口罩等,与古代赠予佛衣并论,用得恰到好处,佩服!那就永远友善吧,算是表态。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日)

     青青子矜,悠悠扬扬。(我)

     译:谁说没有战(防护)衣?我把我的送给你同穿。那青青的衣襟,飘飘悠悠,飞飞扬扬;我心悠喜,彼德飞扬。

     注:古人战时同享战衣,今抗疫大战,日人赠我防护服,再引用此诗句,堪称绝妙。诗之美,在于吟;诗之妙,在于用。

     某次,于北戴河海边的工人疗养院内,夜坐庭中松林下,抬头一望,明月在上,心中自吟:明月松间照。顿时一股清爽喜悦之气,充溢全身,弥布空中,至今不去。

     某次,春游,于北京远郊,见山间泉水,从石坎上缓缓流下,我自然而吟:清泉石上流。旁边的中文系李老教授感叹曰: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滋性养心。

     故曰:书到用时方知少,诗得用处便知妙。

     对于日人雪中送炭,赠衣附《诗经.无衣》二诗句,在一番绝妙惊喜感叹后,答之以《诗经.子衿》之句:青青子衿,回到赠送的衣物上,其衣悠逸,其貌飞扬;我心悠喜,彼德悠扬,表达感受和感谢。

     源:日人摘自: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本人引自: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解:衿,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 ;青衿,代称秀才。或为古代学子专门服装,如同现今的学士服、博士服等。

     一般认为,此诗是表达爱情,是女子盼望情人:亲亲的人啊,纵然我不去找你,你为么就不能捎个信呢?你为什么就不能来找我呢?

     另有求贤之说,如曹操引用于《短歌行》,表达求贤之心。

     短歌行

     作者:曹操 (魏晋)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之引用,在于渴望天下英才归之。天下的才子啊,纵然我不知道你,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其求贤若渴之心,真真切切,如盼情人。

     某次,九三学社中央座谈会上,金副主席便引用此句,希望九三学者们毛遂自荐,主动效力国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日)

     春升旭日三分暖,

     留得半天予东洋。(我)

     :青山虽分两地,却同受云雨之润;明亮的月光,更不曾有乡土之分。春天来了,光明的太阳,已有三分温暖,我们愿意把一半分给岛国东洋。

     注:既然日人如此强调彼我近邻关系,同云雨、共明月,那么,春风春雨、明月丽日,皆当共享,我们愿意把温暖的阳光,分出半天给他们,更显慷慨大方。

     源:日人摘自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龄 (唐)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日)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

     注解: 辽河,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地,注入渤海。此诗为日人新作,因捐助大连,故将辽河与富士山并提并论。遗憾的是,此诗有显著硬伤。辽河,涉及广大北方地区,若冰雪消融,则春天已来。富士山高近四千米,如果那里已经开花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么,已经是晚春了。因此,后面的“共盼春来”,就很不恰当了。于是,我给改一改。

     另,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日人明显认为自己是汉人,开始称兄道弟。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认祖归宗。

     辽河雪将融,富山花欲开。(我)

     同天不同地,春风迟早来。(我)

     注解:从时间顺序上展开,不会有逻辑硬伤。寒冬必然过去,春天必然到来。在地理上,天同地不同,有先后顺序。在疫情上,好日子早不来,再晚也会来,立下心愿,坚定信心。

     综上,纵观日人诗句,明显含有当年大日本东亚共荣圈的残留意志,不过,现在的理想是称兄道弟,平起平坐。我以为,应当尊重历史,认祖归宗。任何人,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明之传人,都是无比的骄傲与高贵。日人对中华古文明继承之完备、发扬之高远、应用之精准,令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本人和诗以对,首尽诗人风雅之兴,次在勿令日人笑我中华无人,三则瘟疫横行中,以诗文滋润肺腑,强壮身心,对抗疫情。

     最后,看看下图中的标语,必须承认,我们真的需要保护中文的脸皮了。有网络流行诗曰:看到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草羞掉牙。趁此躲避大疫之闲暇,读读写写练练,也是意外收获。

    

     再哆嗦一下,古典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长久基础。比如说,防微杜渐,在这次瘟疫中,显得多么重要啊!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灾难和即将面临的危险。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当然重要,但与传统思想的结合,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华夏先祖留下的文章不能丢,而文章中的智慧,更不能丢。

     后记:日人赠诗已数日,我沉心于研究抗疫之法,未得闲余。截止昨日,先后完成 三文,囊括全部疫情之应对措施,列表如下,供参考:

     1. 非出奇不能制胜:武汉肺炎诊治全方略

     2. 抗疫持久战三建议:教授,请把您的大作译成中文

     3. 防治肺炎的十大家庭隔离技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