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山峡不会溃坝;被炸,也不用怕!
2020/6/25 21:07:33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三峡卫星高清照片

     去年开始,网上传言三峡大坝变形。据说,最先是日本网民,通过谷歌地图发现,大坝已经严重变形,国内也跟着炒作一阵子。最后,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称有变形,在设计范围内。

     当前,暴雨不断,洪灾泛滥。网上又开始涌现一波接一波的三峡溃坝风险说,不仅给出了淹没区域,甚至给出了逃生路线。

     我要说的是,山峡大坝,虽不敢吹固若金汤,但绝对没有溃坝危险。即使被核武轰炸,也不过出现一个缺口,形成一股洪流而已,绝不会形成势不可挡的滔天洪水。

     理由如下:

     三峡大坝开建于1992年,完成于2012年。动工时我正读博士,还看了截流的直播,一辆辆重型卡车,将一车车石块倒入水中,横断大江,筑起堤坎。两边向中间合拢,在最紧张激动的最后合拢时刻,倒入的石块“石沉大海”,毫无作用。最后使出“杀手锏”,沉入铁丝网包裏的三角水泥块,有惊无险,最后缺口被堵平,大江成功截流!滔滔长江滚滚长流,其威力不过如此。历经20年,我是看着、听着、伴着三峡大坝建设过来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真实了解。

     一、花钢岩底座,坚强的基础

     一位德国水利专家来考察,进入大坝坝址下面打的探测洞,从洞中爬出来说:上帝赐予中国人最好的坝址。因为下面全是花钢岩,这意味道着大坝是建在坚硬的花钢岩基座上,永远不可能有沉降的风险。基座被岩石卡住,永远不可能有滑动位移的风险。

     二、重力坝,稳如泰山

     在中国第一大江的三峡处筑起大坝,第一风险,就是防轰炸。尽管人类迄今也没干过如此罪恶滔天的缺德事,但为了防止战争打到山穷水尽时狗急跳墙,仍然不得不防。如何防?当然是不惜一切代价,做到万无一失。这个高枕无忧的万全之策,就是建设重力坝。

     重力坝就是靠钢筋混凝土,硬堆起一座上窄下宽、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超重横行壁垒,依靠自身强大的重力,抵抗水压,防止滑动。这样的超重壁垒,就是大水漫堤而过,也不会发生崩溃。据我所知,建设大坝的材料及重要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举例说,用焊条达两千之多,国产仅一二条入选。注意,山峡大坝,决不是豆腐渣。再说,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那么腐败呢。

    

     重力坝模式图,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沉稳坚实。

    

     美国胡佛大坝,非重力大坝,显得相当单薄脆弱。

     山峡大坝最高蓄水位175米,根本不可能对大坝产生多大的压力,令其位移或崩溃。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山峡因洪水而溃坝之说,根本无从谈起。当前,无论三峡库区以上发生多大的洪水,即使洪水漫堤而过,也不会发生溃坝事故!当年用土石就可以截流的大江,在如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壁垒前,其可奈何?

     大坝的防溃重点在于抵抗超级轰炸。靠普通轰炸机或导弹携带的炸弹,准确投掷后,也不过炸出一些小坑而已,无伤大雅。如果用美国的炸弹之母来轰炸,可以在坝顶炸出一个缺口,但形不成泄漏。如果用核弹轰炸,估计可以炸开一个大缺口,产生洪流。

     三、即使溃坝,上限而下纳,有忧而无患

     如果发生超强地震或受到核弹轰炸,大坝发生崩溃,会是怎样的情形?

     首先,大坝是重力坝,下宽上窄,不可能一溃到底。大坝体量巨大、坚固、分段构成,粉粹其中的一段的一部分,只是形成一个缺口,其它部分仍然在那里,岿然不动。即使移动,也仍然堆在那里,堵住河道。不可能像土坝那样,缺口迅速扩大,全面崩溃。

     其次,三峡水库与一般水库不同,是建在长达200公里的巫山横切夹缝中,三峡名称即由此而来。普通水库以堤坝处最宽,一旦溃堤,便倾泄而下。三峡水库相当于把水装在一个200公里长的管道里,即使完全打开管口,以每秒五米的速度下泄,也要十小时才能流完。在只是溃裂一个缺口的情况下,流量更小,流速更慢,影响有限。

     第三,建设三峡大坝前,考虑到万一情况出现,在其下游38公里处,先建了葛洲坝水电站,就是为了暂时接住洪水,缓冲三峡大坝溃堤风险。

     第四,在三峡下游江段上,有巨大的潘阳湖和洞庭湖,是固有的长江水位调节器,可以接纳下泄的部分洪水。另外,在长江大堤的多处地段,一直设有分洪区。如果洪水过大,就炸开江堤,将洪水暂时分流到淹没区。多少年来,长江下游的大中城市从未受到严重水灾影响,就是归功于分洪区的牺牲。

     以上四方面表明,即使山峡大坝受意外攻击受损,也只是产生有限的洪流,并可以被下游接纳缓冲。

     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秘密

     当网传大三峡三坝变形时,我打开谷歌地图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本来呈几何规则体的大坝,竟然扭曲变形得面目全非,有变化达数米及十数米之巨!细想一下,不可能吧。如果这么严重了,再厚的纸也包不住这样烫的火啊。官方的解释是,卫星地图存在高程算法差,因而造成形变假相。我仔细对比谷歌地图的多种多样自然参数,特别世界各处大坝的图像,最后确定:那是从地面故意人工干扰的结果!卫星地图分两种,一种是可见光型的,受影响因素多,误差是必然的,当然,不会很大。另一种是雷达型的,通过雷达扫描,精度高,误差很小。这两种类型,只要地面给予可见光干扰或雷达干扰,都很容易破坏成像,便其严重失真。显然,为了有效保护三峡大坝及其它重要秘密地面设施,实施必要的隐身和失真干扰效应,是理所当然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来干扰来袭的导弹,使其偏离目标。

     既然我们知道三峡大坝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必然实施非常严格的防范措施。大坝运行以来,不可能没有变形,但需要现场精确的测量。靠现场的肉眼观察,不可靠;靠谷歌地图,更不可靠。

    

    

     三峡大坝正面观和侧面观,呈规则几何形状。如此厚实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如同一道横亘的山脊,区区水力,岂能撼之?

    

     谷歌地图上三峡大坝卫星图片,严重失真:严重沉降扭曲变形,惨不忍睹!

     关于三峡水库的严重问题

     三峡水库现在面临的真正严重问题是尾水污染,即位于各支流两侧山谷中的死水区,长期缺乏流动和循环,腐烂变质严重。如果控制养殖,可以适当减轻。大量洪水漂浮物是第二严重问题,用专门的打捞船打捞,还是可以解决的。至于老水利专家提到的鹅卵石堆积,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当务之急。真到堆积到一定程度,影响发电了,再想办法排放或炸坝,这是几十年上百年后的事情了。关于地震的影响,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三峡大坝经受住了考验。下次相关大地震,应该在四十年后了(六十年周期性规律,恕不详述)。

     如果真有什么意外发生,非要炸坝不可,那就慢慢泄洪,慢慢炸坝吧。比如,战争状态下,泄掉一部分库容即可无忧。要知道,我们怕的并不是溃坝,而是保证正常发电功能、通航功能、防洪功能等。完全确定,眼下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需要紧急炸坝的任何风险和理由。

     总之,三峡大坝是建设于花岩上的重力坝,由若干分段构成,底宽上窄,十分沉重,十分坚固,十分稳定。坚不可破,重不可移。即使遭受丧心病狂的核弹攻击,也不过在某段坝体上破碎一个缺口,在狭长三峡的限制下,库容不可能倾泄而下;在下游湖泊的接纳缓冲下和分洪区的分流下,不可能产生下毁灭性水灾。国人尽可高枕无忧,而不必杞人忧天!该抗洪抗洪,没有必要同大坝过不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大坝在对长江中下游产生明显生态影响的同时,却促使南水北移,使大西北降水量逐年增加(机制较复杂,恕不详述)。当青藏高原下大雨的时候,当塔里木河发洪水的时候,我们乐见华北不再干旱、西北变成绿洲、沙漠长出草木、盆地变成湖泊…….。我很欢这些年的北京,冬春飞雪频繁,夏秋雨水不断,出门想着打伞,夏天想着防洪…….。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其此之谓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