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诗图记:土林奇观/长城/教堂/农家
2020/8/27 21:47:15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晋北行
驱车登高原,游走风尘间。
黄土足下立,太行身外延。
沟壑纵横去,柱台独孤残。
北上云低处,长城卧关山。
注:2020年8月中旬,参加地理专家组织的地理-历史旅游团,乘大巴从北京出发,南下保定,经重重隧道,横穿太行山,进入晋北黄土高原,即山西大同一带。太行山脉是我国第二阶梯地理分界线之一,东边是华北平原,西边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具有丰厚的生长型黄土层,年龄约七千万年,由来自新疆的风沙沉积而成。由于气候差异,呈现显著的层状结构,包括红黄白三色土层,最多者达三十二层。如同南极冰柱一样,土层特别有利于研究历史气候变迁。
在长期流水冲涮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纵横交错。有的地方,在河流和雨水双重作用下,残存的黄土呈柱状、台状、墙状、矛状,呈现土林奇观。
黄土高原北接内蒙高原,在千米海拔处呈现逐渐上升的过度段,黄土层和沙砾层共存。其地理分界,古代以长城为界,是抵抗匈奴的前线。北上到达左云县的摸天岭,长城遗迹赫然在目。由于城砖早被村民取走盖房,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墙。在高原的蓝天和清风中,显得既古老又年轻,颇有健美男秀肌肉的感觉。
在快到长城时,我突然高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作为四川长大、长期定居京城的我来说,黄土高坡仍然如同传说。此时有恍然大悟之感:我真的在黄土高坡上了,而且是最高坡。
令人意外的是,在如此偏僻的边关高坡上,紧靠着长城,竟然存在赫赫有名的天主教堂。此教堂在梵蒂冈注册,为中国七大天主教圣地之一。清末被义和团摧毁,后用庚子赔款重建,文革时再遭红卫兵强拆。当拆至主体塔楼时,爬上塔顶的红卫兵摔下惨死,受吓阻而停止,留下孤独的主塔,挺立于风雨之中。高大、雄伟,不屈不饶;精致、典雅、不俗不媚。其独特而精致的残缺造型,更显艺术造诣与宗教氛围,令人不得不想到如雷贯耳的断臂维拉斯雕像。我前后左右拍摄,始终拍不出满意的照片。待从长城下来,从对面的河沟经过,猛然发现那才是最理想的拍摄机位,依靠相机的长变焦功能,得到非常满意的照片。
诗云:
高原关山长城边,
天主教堂傲云天。
屡遭浩劫残孤塔,
断臂之韵流人间。
====================
买瓜记
长城脚下贫农家,
破旧小院藤上花。
借问老妪价几何,
今来游客欲买瓜。
注:如前述,大同左云县,北边以摸天岭长城与内蒙为界。长城脚下,就是古时兵营。低矮的房屋,结实的院墙,厚实的屋顶,多已残破不堪。其中一小院,坐北朝南,院门东开,仍有农民居住。一位满面沧桑、一身朴素的老太太,诧异地望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我望着半开的院门,轻轻问:可以进去看看吗?老妇静静地答应。院子狭小,西面的院墙残破不堪,东面墙角下开着一丛无比炫丽的土豆花。院子里除留一人行过道,皆种上蔬菜瓜果。交错的老藤上,几颗南瓜和金瓜,特别显眼,瓜藤末端仍然开着新花。
我想着做一点点善事,指着地上的椭圆形南瓜问:我要买,多少钱?老人家一时紧张而局促,张口而无语。我掏掏口袋,只有一张十元的新钞票。放到老人手里,说十元买下这个瓜。一时找不到摘瓜的方法,老人弯下腰,在瓜蒂处轻轻一拔,瓜藤分家。看着老人脸上隐隐的兴奋,我将南瓜扛在肩上,如同凯旋。回到大巴上,我高兴地讲,今天做成一笔生意,很满意。有人说,给五块钱就够了。我说:五块钱不好意思拿出手啊。想着老人院子里的一只瓜变成了十元钱,有种神奇的感觉。再想到,长城脚下、黄土之上,结出的瓜,味道一定很纯正。
这是个很简单的小事,因为包含着善良,也能作成一首好诗,读起来别有美感。
土林奇观(浑源县)













天主教堂残楼






摸天岭古长城遗迹








古代兵营残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