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事件之真相:老虎是真的,野生华南虎仍然生活在大巴山上
2021/4/8 19:06:39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常识判断: 上面照片中的这只老虎,具备华南虎的全部五大特征,比动物园的华南虎更典型。其纹理如同人的指纹一样独特,与中国以及世界上任何一只已知的老虎都完全不同。它不是来自大巴山的野山华南虎,还能自来哪里?有人指控其来自一幅画里,那画里的老虎又在哪里呢?

     结论:国内学者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两篇论文,力证虎照为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实验室分别独立鉴定,得出一致结论,虎照为真。本文列举了虎照的六大活体特征和四大立体特征,充分证明野生虎华虎仍然没有灭绝。

     当年印制“年画虎”的浙江义乌商人骆光临,因继续非法印刷,正在坐牢。当年非法主持六方鉴定、强制认定虎照为假的网易新闻总监,早在数年前暴死。以人头赌虎照为假的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付德志,因国际专家评估其学术水平极其低劣而除名,现吃低保度日。

    

    13年,对于常人来说,那是几千个日日夜夜,但对于被冤屈的人来说,那是一个一直没有天明的夜晚,一直在漫漫长夜里,等待天明时刻。

    

    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深山拍虎,为科学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民,却被帖上诈骗的罪名,含冤入狱,其命运之悲惨,可有人道乎?

    

    13年前,一大批打着智商优越性的网民,掀起打虎腥风血雨,13年后,再次检验智商的时候到了。

    

    13年前,普天盖地的网络打虎运动,质疑华南虎照片真相。真相就是,老虎是真的。但打虎网民要的真是:以陕西省林业厅为中心的造假团伙。

    

     13年前,质疑华南虎事件有一个造假团伙。不错,确实有一个造假团队。经过仔细侦察发现,这个团伙就是年画虎造假团伙,其成员包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付得志、浙江义乌印刷厂老板骆光临、南方都市报资深新闻部记者谭人玮和苏中州、山东海关公务员乔勇、成都商报记者龙灿和实习记者柯娟。

     网络舆论,彰显正义,而网络暴力,制造罪恶。稀有的野生华南虎面世,不幸成为网络屠刀下的羔羊。

     人需要正义,老虎也需要!科学,有能力发现真相;民众,有义务坚持真理。

     概 述

     野生华南虎在25年未见活体的严峻形势下,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世界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科学》)多次发文特别关注。2007年10月,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到的一组野生华南虎照片(简称周照虎),包括31张胶卷照片和71张数码照片,是对深山中一只老虎持续交替拍摄而来。随后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质疑照片的真实性。因为那老虎在近半小时时间里一直卧在那里没有明显的活动,而且一直吐着舌头,很可能是纸老虎或布老虎。2008年5月周正龙被捕入狱,被指控用一张年画虎拍摄假虎照,以诈骗罪判刑两年半。但周正龙一直坚称虎照为真,没有造假,坚决要求翻案。此案目前在最高院申诉审察中。

     事实是,2 007年掀起的打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批的记者、专家和无数的网民卷入其中,强烈指责存在一个涉及国家林业局,包括陕西省林业厅和镇坪县政府的造假团伙,企图制造假虎照建立保护区,骗取国家经费,中饱私囊。最后到了要么是政府不诚信,要么是广大媒体、专家和网民分不清真假的地步。至此,由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记者并打虎先锋记者谭人玮和张书舟、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并打虎派首领付德志、浙江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光临等人组成的一个造假团伙,利用周虎照,在电脑上合成了一只年画虎,声称六年前就已印刷发行,并反指周正龙是利用年画虎拍摄假虎照。在周正龙拒不承认的情况下,公安介入,声称破案,从而制造了这一惊人的冤案和奇案。

     以北师大刘里远为代表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表明,那年画虎是由周正龙的6和29号虎照合成,并有从打虎造假团伙中不慎流出的年画虎合成过程的中间图片为证。由于周正龙的虎照腿部、尾部和耳部等被植物部分遮挡,造假团伙不得不“画虎添脚”、“画虎添耳”、“画虎添尾”等等,结果那年画虎只是一只虎形怪物,明显违反老虎的基本生物学结构:牛马样直杆腿、蝙蝠样超大耳朵、粗大尾巴、倒立性犬牙等;明显由照片部分和绘画部分构成,完全不是其最先声称的来自德国的高清晰专业虎照。2010年6月14日,年画虎厂商已公开发博文承认,其老虎是人工合成的艺术品,不是自然的老虎。(参见 震惊:年画虎老板向法院承认,老虎是PS的)

    

     上图中那丑陋不堪的虎形怪物,就是年画虎,与上面的真虎比较,根本就不是生物学上的老虎。

     学者刘里远在国际生物多样性英文杂志上,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力证周照虎的真实性――周照虎具有众多活体特征和立体特征,是典型的野生华南虎。尽管周照虎看起来卧在那里没有大的动作,但是:(1)其眼睛一直在动,瞳孔或大或小,或正中或偏向一边;(2)其尾巴总在动,有一张照片虎尾是直立的,还有一张照片,尾巴正从紧帖大腿的地方甩开;(3)其鼻尖的反光一直在变化,因镜头角度不同,或三角形,或四方形;(4)其鼻孔下方和上嘴唇中间的阴影同样随着镜头角度而变化,或浓密或消失,甚至由直线型变成90度的弯曲形。反光和阴影表明,那里确实有一个三维立体的鼻子和嘴唇,而绝不是一张平面画;(4)最大的变化还是头部,当拍摄者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显著不同的机位拍摄时,老虎的眼睛都盯着镜头并正面面对镜头,表明老虎有一个很大的转头动作,正如周正龙所述,拍摄过程中老虎一直盯着他看。总之,周正龙拍到的是一只立体和活体的典型华南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一张虎形怪物画拍摄而来。

     201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实验室,分别独立对虎照进行了鉴定,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照片真实,动物体发热、活动、立体,是真实的老虎照片。

     周照虎的真实性研究

     一、周照虎拍摄概况

     1.拍摄地点:陕西省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神洲弯一小草坪,海拔约1600-1800米

     2.拍摄时间:2007 年10月3日下午16:30-16:48,历时28分。 3.拍摄过程:周正龙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跟踪,发现老虎在神洲弯的活动区域,向其亲戚借来两台相机,继续跟踪。10月3日上午发现老虎捕食野猪残骸,顺着脚印,找到正在卧休的老虎,躺坐在一小草坪中间的一个带小弯的小树旁(小弯树)。周正龙躲在小坪前的石坎后面,在左右两个机位用两台相机交替拍摄,两机位相距约2米(图1-5)。离老虎最近距离9.3米,最远约13米。用佳能EOS-400D数码相机拍摄40张照片(图6-9),其中前5张是跟踪过程中发现的老虎抓痕。用长城牌全自动胶片相机拍摄31张照片。除少数码照片放大后,可以看见较为清晰的老虎,绝大部分胶片照片放大后,老虎都看不清楚。周正龙称,最后因为闪光灯闪了,老虎受到惊吓,怒吼一声,他立即躲到石坎下面,过会儿起身见老虎已离开,自己也立即下山。

     4.公开过程: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6号虎照 ,当晚于某野生动物网站公布8张质量较好的照片。

     5.拍虎距离:现场考察,小弯树距大石坎正上方9米,虎头在小弯树后面约30厘米,因此,虎头距相机的最近跨度约9.3米。公安现场重建称,最近拍虎距离为3.9米。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任何一张虎照中,都可以找到石坎前方八米线上的特征性树木。如果周正龙越过大石坎就把自己暴露在老虎面前了,其虎必假。除了24号虎照外,其它虎照都拍得不全,表明拍摄者一直躲着,隔着树丛偷拍。拍得最全的24照片,却很模糊(图1-8),说明拍摄者站起身拍过一张,但高度紧张恐惧,相机抖得很厉害,显示那确有真虎。

     6.照片真实性:经过无数的检验,周正龙提供的40张数码照片,是原始拍摄,未经过任何修改。

     7.老虎性状:周照虎是具备典型华南虎的全部五大特征:小耳圆头,红棕色背毛,乳白色腹毛,菱形纹,细小尾,是一只完全正常的或典型的华南虎照片。

    

     图1 2008年3月现考察照片示拍虎机位:蓝色箭头指示的大石坎为拍虎隐蔽位置,红色箭头指示前方虎卧草坪。周正龙分别躲在大石左边和右边山岩处拍照。

    

     图2 机位:拍虎十天后,周正龙在安康电视台视频中演示拍虎机位。

    

     图3 2008年3月现考察照片示虎卧草坪:箭头标示特征性树木,右下箭头示虎卧处小树。

    

     图4 虎卧位:约拍虎十天后,周正龙在安康电视台视频中现场指认老虎卧处:绿色的草坪上,虎卧处的枯叶压迹仍然存在。

    

     图5 2008年3月现考察照片示虎卧位置及左旁小树. 注意:小树位于一小坡台上,其左下后方平坦处,才适于老虎躺卧。但根本不适宜放置一张画!!

    

     图6 左侧机位:比较清楚、身体暴露较多的6号虎照。

    

     图7 左侧机位:最清楚的29号虎照。

    

     图8 左侧机位:暴露最充分但很模糊的24号虎照。

    

     图9 右侧机位:仅见头部的35号虎照。

     二、周照虎的活体性

     1.老虎的眼睛一直在活动

     一只卧着的老虎,你身体自然不会动,其头部也可能没有大的动作。但其眼球一定会动,会扫视四周,其瞳孔也一定会变化,随外界光线而变化。另外,卧着的老虎的尾巴一般都会扫动。按照这样的思路,在不同虎照中对眼瞳尾巴进行了针对性的比较研究。

     如(图10)所示,29照片中双目圆睁,瞳孔居中,呈虎视眈眈状,盯住前方。40号照片由于头部上抬,虎脸缩短,瞳孔上移,呈向前上的探视状。26号照片眼睛瞪大,瞳孔开大,明显是睁大眼睛,欲看清前方遮挡物的正视状。35号照片右侧瞳孔开大,但部分隐藏于眼睑下。从这系列的眼裂变化、瞳孔变化和眼神变化,显然,那儿卧着一只活力四射的真老虎、杀气十足的活老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9号和40号照片的面部有一些小树叶,这些小树叶距老虎的距离并不近,但其宽度仍与虎眼接近,就此一点就足以说明,那只老虎还真不小--远处的一片树叶都不能遮住其眼睛!

    

     图10 周照虎眼睛及神态的巨大变化

     2.周虎照25、26号眼动解读:瞪眼瞬间

     第25和26号虎照的清晰度是基本一样的,不存在清晰照片与模糊照片的对比。两张照片中,由于面部正好被树叶挡住,反而使眼睛(右眼)变得清晰,非常有利于分析。

     如图11所示,26号虎照的右眼明显睁大变圆,黄色的眼球围绕着黑色的瞳孔,且瞳孔中央呈白色,表明瞳孔是开大的。而25号虎照的右眼则小得多,瞳孔小且靠近上眼睑。将眼睑和瞳孔描边后(内插图),其差别极其明显。26号虎照上眼睑与眉毛间的白色带比25号虎照明显增宽,另有额部王字虎纹上抬,是与睁眼相关连的额部肌肉收缩上提现象。当把两张照片叠加做成动画片,让身体的虎纹完全重合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头部的这些变化:伴随着26号的眼睛睁大、瞳孔放大,可见额面肌肉联动导致的额部虎纹移动(动画图参见:华南虎照片之科学分析报告(完备版)),十分生动。

     Exif据显示,25号虎照拍摄时间为16:52:31,26号虎照为16:52:32,两张照片相差仅1秒,如此短的间隔如此巨大的变化,发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足以成为活老虎的铁证。

    

     图11 周虎照25、26号眼动分析:上图来自25号照,下图:来自26号照。内插图显示,眼裂、瞳孔变化皆很显著。

     3.老虎尾巴一直在摆动

     如前所述,卧着老虎的尾巴一般会四处甩动。如图12所示,所示, 12号虎尾离开大腿有一定距离,末端水平后伸;24号虎尾在大腿末端即转向左后方;26号虎尾有一大段直立于大腿后面;29号虎尾紧贴大腿之后,但远端的树丛中露出一段向上的弯虎尾;30号与29号相似,其远端向上的虎尾更清楚;31号的虎尾正处于离开大腿的甩尾状态;此外,增加了40号的虎尾,其仅在大腿后面一小段虎尾,但非常清楚。由此可见,在可以看到虎尾的照片中,虎尾形态各不相同,或呈水平后拖状,或呈弯钩状,或呈直立状,或者紧帖大腿之后,或者离开大腿后面一定距离,或者完全离开大腿远中部。虎尾的这些生动活泼的变化状态正是卧位老虎的典型动态活动特征,正如眼睛的生动变化一样,是活体虎的铁证。同时,12号的虎尾明显在草叶丛上延伸弯曲,毫无疑问是真实的老虎的尾巴,而绝不可能是平面的纸板。

     相比而言,年画虎的尾巴,可谓丑陋不堪!

    

    

     图12 周照虎的尾巴(黄色箭头),一直处于明显的运动之中。右下为年画虎尾部:扭曲、变形、不成比例、根部有明显PS痕迹!

     4.老虎头部的转动

     网民一直质疑的是为什么照片中的老虎一直盯着镜头而没有动,因此,那一定是假老虎。周回答,因为拍摄过程中,老虎一直盯着他。研究表明,当周正龙在左右两个机位拍虎时,老虎都是正面对着他,因为老虎转过头去看他了。这是一重要的活体证据,是老虎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头动作。

     看得比较清楚的照片,比如6号和29号,都是周正龙扒在大石坎后面拍的,称为第一机位(左前机位)或1号机位,左右移动很小,因此不可能看出什么盯人的变化来。在拍第18号、35号等照片时,周正龙右移,靠近右边的小道和石壁,称为第二机位(右后机位)或2号机位(图13)。如果老虎继续还要盯着周正龙,那就得转头,从左边的大石坎中间到右边的石壁处,至少需要30度转角吧。18号和35号中,经过老虎面部的正中线,指向着那石壁旁的拍摄者(第二机位处)。最清晰的29号照片中,面部中央线指向大石坎处,第一机位。因此,在左前和右后两个机位中,老虎的头确实跟着镜头在转动,很大的转动,转过头来一直盯着周正龙。因此,那些专家们看到的“不动”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机位没动。

    

     图13 29号虎照中,通过老虎面部中央的中线指向大石坎处,老虎双眼瞪着镜头。18号和35号虎照中,通过老虎面部中央的中线指向过道和石壁,老虎盯着拍摄。两者间,老虎需要向右转头约30度角。

     下面是一个虎头转头更直观、更清楚的证据。

     29号中老虎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侧身相,35号中老虎只有一个头部(图14)。如红色箭头所示,29号中老虎头部左前方有一细树枝斜行经过,其中两片树叶清晰可见,一片就在老虎头前上方。35号中,这个树枝及树叶也清晰可见,但是,它却在老虎的右方,而那两片树叶却远离虎头。显然,这两张照片分别在那树枝的左右两侧,说明是在两个明显不同的机位拍摄的照片。同时,如黄色箭头所示,29号远离虎头左侧的那片树叶, 在35号明显位于虎头右侧,同样表明两个机位相差显著。但是,虎头却是完全正对镜头。

     图15是两张虎照的下半视野,可以看到现场有两条路径可以拍到老虎。左边的黄线处是一条过道,可以拍到老虎的全貌,而右边的红线路径的远端长满低矮草木,仅能拍到老虎头部。中间是一丛较高的灌木,挡住视线,看不见老虎。左右两个机位拍摄,需要绕过那灌木丛,是一个较大角度的移动。当从那么大的灌木丛两边都能拍到老虎的面部正面相时,毫无疑问,老虎有个较大角度的转头动作,从左到右,盯着拍摄者。如果是纸版,从左到右,偏离那么大的角度,一定可以直接看到边缘线了!

     总之,相机移动了,老虎也跟着转过头了。这,当然是一只活老虎!打虎的根本证据就是老虎没有动,而事实上是,老虎和相机一起动!

    

     图14 周照虎的大角度转头动作图示,分别从那树丛的左边和右边拍摄的29号和35号照片中,老虎面部和眼睛都正对着镜头。

    

     图15 周照虎两机位下半视野对比图:29号和35号虎照中,虎头分别于位箭头指示树丛的左边和右侧。直线代表相机拍摄路径。相机从那树丛的两侧,都拍到同样的老虎面部的正面,生动地表明,那老虎向左转头,盯着相机。

     5.数码照片中老虎的低头甩尾过程:31号虎照,一段动态的视频

     照相和录相当然是不同的,前者是静态、瞬间画面,后者是动态、持续画面。可是,二者又是相同的,都是记录图像,都有个时间过程,差别只在于时间长短。当拍摄对象正在运动时,照相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运动过程。比如,夜晚拍流星雨,拍出来都是一条条的运动轨迹。31号虎照,就是这样的动态照片,看起来模糊,但包含重要动态信息(图16)。

     如前所述,31号虎照中显示老虎的尾巴翘起来了。且注意到尾巴的与大腿之间还有些黑色的虎纹痕迹,认为那是由于尾巴正在翘起时正好拍了照片,所以,出现双影。

     只有6号和31号的左脸相对暴露充分。31号的左面颊有一条很长的斜行黑色粗大虎纹,哪里也没有见过的!6号的月牙铲样虎纹不见了!显然,31号照片的头部很模糊,这肯定是模糊的原因造成的。再看那老虎的右耳下面,赫然多出了一条黑色虎纹,清清楚楚摆在那里,不可忽略。还有那眼睛,眼脸断裂错位,眼睛中有双瞳孔。

     这是老虎运动造成的还者是相机抖动造成的?

     从图中那些标记的树枝和树叶都可以看出,二者是的形状是高度相似,并没有出现双影或变形。这充分表明,在拍31照片时,相机并没有抖动。同样,老虎躯干后部对比,可以看到,两张照片中,臀部典型的Y字纹是基本一样的,后腿上的两条横纹也没有差别。这些同样证明机机没有抖动。当相机没有抖动,那么,31号虎照的尾巴的运动和头部的模糊就必然是静止身体上的局部运动了,那些拉长的和多出的虎纹、畸变的眼睛,就是老虎自身运动造成的了。

     老虎右耳下面的虎纹肯定是多出的,不是自然的。这多出的虎纹跟老虎的眉头纹理颇为相似,显然,这是老虎头部斜向运动造成的双影,其中间还有淡淡的拉影。

     数码相机记录到的动态过程是不连续的,是间断性和分散性的。网友大山魂先生用佳能400D拍出过一个猫头两张猫嘴,把一条弹动的橡皮筋拍成两条橡皮筋,这都是这种原理的反应。基于以上原理, 31号老虎右侧的眉纹一个在左上,一个在1-右下,中间只有很淡的拉影。由此判断,老虎的头原来在左上位置,当按下快门时,向右下移动。当开始读数时,那黑色的虎纹留在了最先的位置,当再读数据时,老虎的头已经右下移动了,眉纹已经到了我们看到的正常位置了。由于左侧面部的虎纹是斜的,与虎头运动方向一致,右下移动的结果就是一条拉长的虎纹,并与本来就靠得很近的颈部虎纹的那个“头部”融合了。同样地,在尾部,先记录下了尾巴紧靠大腿后面时的黑色纹理,最后记录了全部的正常尾巴数据。

     再来看眼睛,老虎右眼的瞳孔拉成一条链,而左眼明显有两个瞳孔。右眼的下眼睑“插”入到眼角黑纹的外侧,并被明显拉长,这由于斜行的眼睑与虎头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形成一条相当清晰的下眼睑,黑色的眼角纹也向右下移动,因此,它跑到了原眼睑上端的内侧来了。右眼睑上形成一个“断裂”,这必定是由于相机MPU阅读CCD数据的不均匀和不连续造成的,也是不同部分色彩叠加的紊乱结果。左眼的内上方产了一个“缺乏”眼睑的“缺口”,也是同样的原因造成的。右眼的下眼睑显著扩张,是由于平行下移的结果。而老虎左侧吻部(长胡须和触毛的地方)的那两条虎纹变化并不明显或有些拉长。注意,眉纹的位移距离很大,而瞳孔的位移则小些,这说明,这个低头的动作,并不是头的简单的右下移动,还要复杂得多。事实上,所谓低头是头部绕着颈椎轴点的转动,面部各器官相对轴心的位置不同,其运动结果当然也不一样。

     老虎的尾巴和头部一起动,很自然的事情,这就是照相机记录下的老虎运动过程。或者,是老周指认的老虎低头(或抬头)过程。

     一张咋看起来很糟糕的照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观看时,竟然是一幅活生生的老虎低头运动图。在一张照片上,记录下头部运动的整个过程和轨迹,太绝妙了!人们希望看到的只有摄相机才能拍到的老虎动态效果,竟然保存在31号照片中,简直是奇迹!

     田径100米的成绩都可小于10秒,则人每秒可以跑10米!31号照片的曝光时间是1/40秒,如果老虎以人同样的速度低头,则1/40秒内可运动25cm(10×100×1/40)。假设老虎的眉纹厚1.5cm,其下行距离约两个眉纹距离,等于3cm,显然,在可运动的25cm的范围内运动3cm,是绰绰有余!运动速度再慢些,也完全可以,再快些,也可以理解。毕竟老虎的运动速度远在人之上,而头的运动速度远比肢体快。

    

     图16 31号与29号虎照局部对比,二者的臀部和后腿上的纹理形状是一样的,没有拉长或扭曲,表明这些部位在拍照是静止的,相机也没有抖动。因此,红色箭头指示双影的眉纹、双影的瞳孔、拉长错位的下眼睑和断裂的上眼睑等纹理变化就必然是局部运动的结果。黄色箭头示因运动而“多出”的面纹。

     6. 活动的嘴唇

     对周照虎的质疑,一个严重的疑点就是,所有照片中,老虎都吐着舌头,非常令人不可思议。仔细观察可见,舌头的右侧前突厚实,或受伤肿胀而伸到嘴外。其中,12号和6号虎照的舌头相对清晰完整,对比可见,其舌头伸出嘴外的部分还是明显不同的。比如,上嘴唇的夹角,12号明显比6号宽(图17)。

    

     图17 老虎舌头形状及上嘴唇夹角比较:12 号比6号夹角宽;舌头右侧似有肿胀。

     三、周照虎的立体性

     1.老虎鼻尖反光和鼻下阴影一直在变动

     在画中,看起来的任何凹凸起伏明暗深浅,都是油墨的多少分布不同而已,翻拍时不会再发生变化。但是,给实物拍照却完全不同,随着焦距、机位、光线的变化,随着光圈的大小和曝光时间的不同,其明暗和形态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检验周照虎是拍摄的是实物还是平面画的重要方法。

     如图18所示,年画虎鼻下阴影呈Y字形,这与6号和40号虎照高度相似。但是当12号对焦不清时,Y字下段消失,呈V形。我们拿相机反复试过,由于那年画虎Y字是最鲜活的色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明显,根本不可能消失掉的。因此,只有那里有一只真老虎,代表鼻唇沟的Y字下段阴影才会因为聚焦不好而模糊消失。最奇特的是29虎照,其Y字左角不再是直的,而是向鼻孔里显著弯曲,成弧线状,角度改变达90度。显然,周照虎的口鼻部只能是立体的和真实的。只有真实的鼻孔、鼻唇沟才能产生这样的影像变化,这些变化无可辩驳地证明,那是真实的老虎!至少,也得一个真实的老虎模型。

    

     图18 周照虎和年画虎鼻唇部阴影对比图:左上年画虎局部,黄色箭头示右鼻孔处阴影的巨大变化:消失或90度弯曲;红色箭头示鼻唇沟阴影的巨大变化:消失。

     老虎的鼻尖部光滑无毛,常被舌头舔润,光洁如镜,反光十分明显。年画虎的鼻尖反光只是一条亮线,主要由人工的亮点构成(图19)。而40号周照虎却是一个长方形亮块,反光均一,边缘逐渐减弱,是典型的自然成像特征!6号周照虎为散射光,不规则;12号周照虎反光上移且向左侧倾斜,呈三角形,露出右下色素斑。从40号到12号和6号,如果不是真老虎的自然反光,何以能如此变化?!

    

     图19 鼻尖反光分析:右下是年画虎的鼻尖部平窄反光线及亮点,周照虎的鼻尖反光模糊、均匀,且一直处于变化中。

     2.老虎的前肢在地面上向前平伸

     虎照中最重要的环境参照物就是老虎旁边带小弯的小树,定义为小弯树(图4,5)。24号虎照拍摄的老虎最全,但小弯树的根部仍然看不见。其它虎照中,小弯树下面都看不见。24号虎中老虎的左侧肩背部的一小部分位于小弯树之后(图21), 15号胶圈照片同样显示这种关系(图23)。而老虎的左前腿明显在小弯树前面的地面伸展,这一前一后,清楚地表明,那只能是一只立体的老虎,而不可能是张画。因为画放到小弯树后,腿就绝不可能跑到小弯树前面去。如果小弯树的根部就在虎腿前面或同一水平,那么,这个论证就不能成立。由于虎旁小树的根部被草叶遮挡,无法确定其根部和地面。最终,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如何确定小弯树的根部呢?我现场考察时拍摄了小弯树的照片,其机位与拍摄虎照相近。29号虎照最清楚,小弯树的可见部分也较多。于是,将现场拍摄的小弯树放到29号虎照中,按照两小弯树的标志性特征进行角度和比例调整(图20)。当上面可见部分对齐后,现场小弯树的根部就是虎照小弯树的根部了,从而划出一条水平的基准线。在29号虎照得到的小弯树根部基准线,适用于所有其它虎照。

    

     图20 29号虎照小弯树与现场小弯树(右中内插图)的全等排列。红色箭头指示小弯树上的局部放大图。黄色箭头指示小弯树上的四个特征点:三个断枝残桩和一个拐弯点。红色水平线指示小弯树的根部基准线。注意:虎照上的断枝残桩难以看清,高处小弯似未对齐,是由于拍摄角度所致的视觉误差。

     小弯树有两个明显的小弯,一个在中间,一个在高处。在两个小弯之间,有两个从树干发出的断枝残桩。在中间小弯的下方,有一个明显的弯曲拐点,在小弯中间偏上处有一个小的断枝残桩。这四处可以定位出四个点,作为调整参照点。调整现场小弯树的角度和高度,当两小弯树相互平行时,当两小弯树的四个点都水平时,两小弯树成为全等图象。从现场小弯树的根部划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就代表虎照中小弯树的根部了。从这里我们可以惊奇到看到,虎照中小弯树的根部明显高于老虎胸腹部下缘,相当于胸部的中间位置。

     依照29号虎照的基准线同老虎腹部和腿部纹理的关系,在24号虎照中划出同样的基准线,同时也将现场小弯树移入(图21)。在老虎左前腿末端(白色爪子处)划一条水平线。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条水平线间的地面上,就是向前伸展的虎腿,几乎是整条的前腿。同时可以看到,其后腿同样在基准线下的地面向前伸展。小弯树后的肩背部和小弯树前的大部虎腿,清楚地显示出三维立体虎的轮廓。至此,我们找到老虎立体属性中最鲜明而巨大的特征。

    

     图21 24号虎照的空间关系图。红线代表从29号虎照与现场小弯树(右侧内插图)确定的小弯树根部基准线,蓝线代表老虎左前腿末端基线,老虎前肢的大部分位于两线之间的地面上(黑色箭头线),而老虎的右肩背部的一小部分则位于小弯树之后(左上插图示其放大部分)。

     3. 虎尾上虎毛真实存在,树枝嵌入毛中

     虎照中,虎尾部有一小枝,紧靠虎尾,向右后方伸展。在所有照片中,29号和40的虎尾最清晰。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树枝与虎尾靠贴处,黑色的虎尾纹理侵入或叠加到后面的树枝上,呈M形(图22),黑色的虎尾黑色纹理几乎完全遮住了树枝。如果那是一张虎画,树枝只能与纸板相切。只有那里有真正的虎尾和虎毛时,树枝才能轻易地嵌入虎毛中,产生重叠影像。因此,那里必须有一只立体的老虎,不是真虎,也得是带毛的模型虎,而绝不可能是一张纸画。

    

    

     图22 树枝嵌入虎毛中:29号和40号虎照中,黑色的虎尾黑色纹理叠加到后面的树枝上。

     4.胶圈照片的层次感显示出老虎的立体属性

     周照虎胶卷照片虽然像素很低,清晰度也低,但仍然可以读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特征比胶卷照片和数码照片可以发现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胶卷照片树叶颜色偏黄,这符合高山秋深的景象。相反,数码照片那偏绿的叶色显然是整个照片偏色的结果。其二,胶卷照片的立体层次感很强。在15号胶卷照片上,可以明显看到如下几点(图23):

     (1)老虎的左肩部肯定在小树后面,而且还隔着一些距离。

     (2)老虎左颈部的大叶子明显在小树后面,同样隔着一定距离。

     (3)老虎的头额部离小树更远,差不多有一个头宽的纵向距离,估计为30cm。

     (4)比起老虎的嘴部来,老虎的臀部明显靠后。

     (5)老虎的右前肢明显向前突出,在黄色虎毛的前方有一段明显的白色虎毛。在白色虎毛的前方还有黑色斑块,这与12号和24号数码照片上所见基本一致,不过,白色虎毛要明显得多。

     (6)老虎的右耳部比较完整,而所有数码照片上都只是一个矮桩。我曾一度怀疑那耳朵受过损伤了,但15胶卷照片清晰地显示,那耳朵的尖部明显存在。这很可能就是周正龙所述的耳朵直立起来的情况。

    

     图23 15号胶卷虎照局部图,树叶颜色最接近真实,画面纵深良好,明显可见老虎位于小树之后。注意:老虎臀部靠左后,左肩部靠右后,右前肢前伸。

     5.重建后的周照虎是一只卧在地上老虎

     周照虎多被树叶遮挡,其真实面目难得一见。因为人们看不到整个老虎而为平面虎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周照虎29号最清楚,且可以看清前面的地面(灰白色的枯枝枯草),但腿部多被树叶遮挡。24号身体最全,但非常模糊。12号虽然被树叶遮挡很多,但是其右前腿却是所有虎照中暴露得最多的(图24)。为此,将24号和12调整到与29号一样的尺寸大小,叠加到29号上,使其躯体部分最大程度重合。去掉24号和12号的绝大部分,24号保留左前腿和右后腿趾端,12号保留右前腿和左胸前部。这样,就为29号接上了被遮住了的腿部,一只生动的老虎出现在照片中,其腿部沿地面向前伸展,而左肩部在小树后面。现在,通过重建,最大程度展现了周照虎全貌。周照虎,从照片中面向我们,虎视眈眈,呼之欲出。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画虎的后腿呈直杆状,根本就不是老虎的腿脚型。老虎为趾形动物,踝部有一个显者的踝弯曲,就如同人的踝关节一样。但在周照虎24号照片上,那个踝弯曲是明确存在的。

    

     图24 周照虎重建图。红色箭头指示双前肢和右后肢末端,黄色箭头指示位于小树后面的左肩部。注意,后肢的踝弯曲明显存在。

     综上所述,周照虎具有典型的华南虎特征,具有活体性和立体性,是一只活生生的老虎,而绝不是薄薄的纸片或三维的模型。

     通过我们十来年的追踪考察,那只老虎仍然健康的生活在那里,脚印由2008年年的10.5cm,长大到2018年的13cm,已经成长为一只成年大老虎。最近,作者再去考察,发现一大一小两种老虎脚印,现在正是老虎交配季节,表明那里新来一只异性虎,雌雄配对。更重要的是,作者曾在距离周正龙拍虎处约5千米的山垭上,用监控相机拍到过一只老虎,因为大雾,照片质量欠佳。

     野生华南虎没有灭绝,它们仍然生活大巴山及邻近的神农架大群山中,种群或超过15只,这是一个让中国无比兴奋与喜悦的好消息。而坏消息是,那里的偷猎相当严重!

     我们期待最高法为周正龙冤案平反,期待大巴山列为华南虎保护区,期待中国虎永远活在中国的大地上。

     注:随后,将公布学者在大巴山考察发现的老虎活动痕迹及拍到的老虎照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