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图:秋上草原
2021/9/22 22:02:18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草原行一路西风北上行,高原风光渐入深。山渐低来地渐阔,树渐稀来草渐盈。

     纵马一奔十里外,牛羊群中岁月静。胸中不再凌云志,一曲长歌与风听。

     2021中秋佳节,参加好友组建的文化之旅三日行:坝上草原+金长城+多伦古城+京北风光大道(第一天路)。

     中国大地,山向西北高,地向东南倾。从北京出发,向西北爬升,首先要穿越京城北面的燕山山脉。从地图看,西有太行山,东有大兴甘岭,夹在中间的燕山并不起眼。真要穿越,才知群山茫茫,沟壑纵横,由于极不规则而极难穿行。说是穿行,因为高速路的修建,并不需要曾经的翻山越岭,只需从腹中隧道穿过即可。与众不同的是,本来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取直线,山中打隧道,更该直线贯穿,可燕山中许多隧道,却是弯曲的,一条大隧道名字就直接命名为螺旋隧道!这由于山脉走行极不规则,即使高速大道,也只能曲折而行,在不限制速度的前提下,以大弯道为保证。而那螺旋隧道,环转超过360度,抬高百米,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穿过燕山,便是古称塞北之地了,塞北的高原风光,渐渐清晰真切起来。纬度越来越高,海拔也越来越高。山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低。山间的河谷越来越宽,也越来越平。同时,树木越来越矮,也越来越小,从山顶移到山腰,再从山腰移到山谷。取而代之的是草垫,先是爬满了山顶,继而占领了山腰。最后,铺满山谷,树木被挤压到山沟里或山坳里的一些阴湿的角落。此时的山,也不好意思自称山了,只能算是一些小土包。此时的原野,平坦而广阔,堪称一望无垠或一望无边。除了草,就是比草高的牛群、羊群和马群。如果没有车马,哪里也走不到边。行走在厚实的草垫上,充满弹性的柔软,让人想起唐玄宗躺在他那胖婆娘杨贵妃怀里的感觉。

     大概是高原农耕时代的来临吧,很多草原已经开垦成了粮田。一大片一大片的粮田,如果问有多少亩,那就问得太傻了:谁有那耐心拿着尺子去丈量长宽呢?即使丈量出来,往往是三位数四位数的面积,又有谁能记得住呢?为此,草原人发明的方法是圈地,骑上马,跑一圈,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就是多少土地。非要给个单位,往往六十亩或一百亩为一个基本单位:一垧(响)。经常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却没有一户人家,足见土地之辽阔与人烟之稀少。可是,土地虽广,土质虽肥,却因为高海拔和高纬度,气温低,光照少,产量极低。南方的麦田里,长出的燕麦,视为杂草,是要人工拔除的。但草原上,小麦是长不了的,却是专门种燕麦,正名莜麦。看起来,长得密密麻麻,却只结很小的种子。放在手心里可以忽略不计的、可怜巴巴的样子,却是草原人餐桌上的主食。在条件好的地方,种有荞麦,又粗又黑,如果没有好的佐料,真不知道如何咽得下去。荞麦好歹可以在下锅时压成面条状,可那莜麦,更难成形,一般压成面片,卷起来蒸了吃。早早种下的玉米,晚秋的时候,勉勉强强可以收获一些细细的玉米棒子。南边的人们不会想到,高原上中秋时节的绝大部分玉米,才刚刚扬花含苞!不过,不用担心,那不是给人吃的,是给牲口吃的。过不多久,就连叶带苞一起收割,粉碎成青料,供牲口过冬。这相当于把东北和华北的主食玉米当作牧草种植了。

     高原上,所有的庄稼都是那么地矮小、瘦小、弱小,但也有另外,那就是向日葵。南边的向日葵,早在夏天就成熟收割了。草原上的向日葵,又高又大,又粗又壮;能高过人头,能大过脸盆。中秋时节,才开始收割,还有更高更大的品种,却还在花期,不知何时才能熟一些。余时不多,全熟是不可能的了。看起来,喜气洋洋;算起来,一片地能收入上百万。我摘一粒,嗑开,没籽;再摘一粒,还是没籽!我花五元向老板买下一朵,依照我的生物学知识,取了东南角上的第一朵,还好,多数有籽,一路上让大家尝新尝鲜,感觉很好,只是手臂举得酸疼。不可忽略的是,地里有庞然大物,是由车轮支撑的浇水系统,纵贯整片大地。想来没有几十万,是建不起来的。再想想,草原人种点好东西,投入不少,收少不多,三个字:不容易!庆幸,我的祖先当年没有选择闯关东去东北,也没有选择走西口上高原,而是从湖广移民去了天府之国四川。

     看了农田再去看本色的草原:牛羊成群。风轻轻地吹,云漫漫地飘,牛羊专心致意地低着头,吃着草。它们不需要像南方那样,不需要抬头,不需要寻找,不需要远走,草就脚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永远也吃不完。没有争,没有抢;没有喧哗,没有吵闹。除了上餐桌前的那一刀,一切皆岁月静好。

     草原太过辽阔,人身太过渺小,只有骑到马背上,才能看得远些,走得远些。就是走了半天,感觉还是在那个地方。南方的人总是觉得云在天上,而高原的云,除了在头顶上,就是在地平线上,在这边,在那边,在身边。因此,南方人的壮志凌云,在草原是不适用的。走在草原上,空旷、寂寥,憋不住地想吼两嗓子。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就得唱上一曲。骑到马背上,更想吼、更想唱。草原上缺人,更缺听你唱歌的人,于是,对着天唱,对着地唱,对着风唱。歌声随风而去,没有丝毫的回音,纯正而清亮,原汁原味,是自己真正的心声。而在山间、在房舍内的歌声,总是伴着杂乱的回音,真假相混。我建议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到高原上去解散心结、放飞心情。

     最具草原特色的是骑马,这是草原本色!诗中写得似乎挺美,另一面却甚为无情,我将专门著述《躺平时代:草原犹在,骏马难寻》。

    

     世界上最长的公路螺旋隧道,位于延崇高速公路上,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北京市进入崇礼赛区的公路主通道。

    

     平滑丰盈的高原草垫及流水冲涮形成的“山沟”

    

     广袤的向日葵地,这东南角的第一朵,被我以五元买走。

    

     向日葵地中巨大的喷淋浇水系统,令人惊叹。

    

     砍掉部分杆体、挂在杆尖的向日葵盘,自然干燥中。

     如千军万马,列阵待命。

    

     正常向日葵,高过头顶,大过头颅。

    

     中秋时节还在开花含苞的向日葵

    

     草原遍种的燕麦或莜麦,原本是南方麦田的杂草。

    

     广袤的莜麦地,呈双曲线分布。

    

     广袤的莜麦地,呈长方形分布。

    

     山顶的牛群和对面的麦田

    

     山顶的羊群和山下的松林

    

     康熙一统蒙古草原的多伦会盟纪念碑

    

     康熙敕建的第一喇叭寺:多伦汇宗寺。

     大殿里,喇叭们一本正经地诵经修行。

    

     多伦汇宗寺香炉顶上神秘而独特的雕塑

    

     多伦汇宗寺大殿顶上神秘而独特的雕塑

    

     清代多伦山西会馆,是内地在蒙古的商贸中心,多达四千家商行。

     拥有超现代的股份制:银股+身股,更有超现代的商业道德规范。

    

     清代的马车车轮,可以看清制造的工艺。

    

     多伦城里,如此美丽庄重的建筑,大门紧锁,似乎已被遗忘。

     南方盛行人造景,此地美景无人问!

    

     仍在使用中的三百年前的普通商舍,屋顶达七层之厚,墙体也是多层砖构,坚实,保暖、恒久,堪称百年大计之经典。

    

     街边盛开的观赏型向日葵,丽艳得倾国倾城。

    

     天路上的草原湿地,所谓水草丰盛,即是如此。

    

     小雨之中,黄昏之时,京北第一天路的牌子格外高大庄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