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未来,一个被资本吹到天上却曲解的虚实并行世界
2021/11/13 10:45:27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突然间,商业领域冒出个新概念,叫元宇宙。相关股票翻番上涨,还嫌力度不够。清华大学下属一个研究院出的报告,两年之后,其价值达3千亿美元,十年之后达2.4万亿美元!一场资本大鳄角逐的饕餮盛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还纷纷向政府伸手要钱。一箭而三雕,果如其然否?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组找到我谈谈看法,我说那肯定是商业炒作,经过N多次的“狼来了”后, 已经无意关注了。但节目组坚持要我参加PK,老朋友了,当然不好拒绝。就算布置了作业,我得完成,而且PK这事,我满在行的(请看:11月13日周六晚八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播,次日周日中午一点重播)。
我本来也有过充个数的想法,明白事让明白人去说,想来其他强烈关注的内行们,肯定明白。但认真的品行却让我必须自己弄清楚搞明白,可不能信口开河,乱人耳目。
按方便入手,查了网上中文介绍,根本搞不清楚,只好再查英文。不是本人的专业,读起来还挺费劲的。
总算明白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东西竟然也分国外国内两种类型:国外是工业型,国内是游戏型。
中文网站搜索元宇宙的数量,最近呈指数的N次方上升,但却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权威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本来没有确定的定义和确切的表述,因为那是无限的。那代表世界的未来,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
如果你错过了过去,但你一定不要错过未来。每一个人,都有错过过去的时候,但一定要努力不要错过元宇宙如此伟大而迷人的未来。于是,投资商和普通百姓都跃跃欲试,可似乎又找不到抓手。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和空间中无穷无尽的星系,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但商业领域内出现元宇宙这么一个石破天惊的新概念,瞬间让我变成一个文盲,至少是外行。元宇宙,故名思议,就是本源的、早先的宇宙,就是现在宇宙的原型或源头,或者就是始祖。但是,科学上,只有宇宙起源一说,哪里存在什么元宇宙呢?我不是科盲,一把年纪了,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基本概念。因此,断定那是胡编乱造、故弄玄虚的商业炒作。
大众听不明白,并非自己外行或土鳖,而是说的人根本没有说明白。没说明白也并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说的人本来就不懂。他们故作高深地一番高谈阔论,不过是下饵罢了。
作者既然花了功夫,知道了,就当一回明白人,就在这里介绍一下。
一、错译的翻译(本指并行世界,错译为元宇宙)
中文元宇宙的英文名称是Metaverse,一看就感觉翻译上不对劲。
Metaverse这个词首先出现在英文科幻小说《雪崩》(SnowCrash),描写一群人进入到一座虚拟的城市中生活。
Metaverse是什么呢?
“With NVIDIA Omniverse we can (finally) connect to it to do real work.”
拥有NVIDIA Omniverse,我们(最终)连接它去做真正的工作。
显然,其关键词是伟英达(NVIDIA)的Omniverse和 work, 而不是游戏。Metaverse根源于Omniverse。
词根Meta 是希腊词的缩写形式,表示after(在…之后)或beyond在…另一边; 超过,超出) 。
Vers = turn,表示"转"。
Uni-verse= uni一个+vers转+e→统一旋转,宇宙,万物。
Univers-ity=universe[n.宇宙,万物]+ity表名词→由宇宙引申为知识,知识之地→大学。
Omni-verse=Omni全部+vers转+e:作者认为可译为:全息世界,因为它描述的是尽可能真实的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
Meta-verse=Meta后/超出+vers转+e:作者认为,可译为并行世界,是指位于真实世界后面或另一面的数字世界,与全息世界不同的是,它是处于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运行状态中。
Metaverse最先译为“超元域”,与哲学中元语言等趋同,无法从字面看出意义。后来译为元宇宙,元指本源,起源,源头,就把前与后译反了。一般而言,世界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译成宇宙就太不着边际了。因此,元宇宙的译法,错大了!又元又大,大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从全息世界(Omniverse)到并行世界(Metaverse)
伟英达(NVIDIA)的 Omniverse是一个虚拟3D数字化世界的开放软件平台,用于虚拟协作和实时物理精确模拟。创建者、设计师、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连接主要的设计工具、资产和项目,以便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协作和迭代。它代表三维设计协作与拟真的新时代。
作者总结一下,全息世界(Omniverse)具有六大特征:
Obeyinglaws of physics→Modeling natural world→High-fidelity simulation→Digital Twins+Open platform→ Better work together.
服从物理规律→建模自然世界→高真模拟→数字双胞胎+开放平台→更好地一起工作
即,严格按照物理定律,建立自然世界的数字模型,高度真实地模拟自然界,因此,得到的是一个与自然界几乎完全一样的数字双胞胎或孪生兄弟。这个数字模型是开放的,允许不同的人在里面一起进行工作,即不同的人同时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合作完成工作。
这数字模型有多真实呢?需要严格按物理规律,模仿逼真的粒子、流体、材料、甚至机器上的弹簧和电缆,能真实地反应光照的变化和移动的路径。图1所示的虚拟场景,其真实性令人叹为观止!图2是简明的合作设计工作模式图,图3则是宝马公司的数字化工厂生产线。

图1在NVIDIA Omniverse的Marblesat Night(“夜晚的弹球“)上建立的基于光学物理的演示范例,完美模拟了夜晚场景下不同来源的数百条光线,以及它们实时反射出的不同光线效果。

图2通过NVIDIAOmniverse,创作团队可以在真实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工具,在同一个项目上合作。图中表示七个设计师在“一起”工作,设计一个建筑小区。

图3 宝马团队使用NVIDIA Omniverse创立一座未来工厂,一个完美的“数字双胞胎”,设计从始至终全部是在NVIDIA Omniverse中数字化的和模拟的。这条数字生产线与实体生产线平行运行,每分钟可以生产一辆汽车。
这些就是并行世界(Metaverse),开放的、精准的、基于物理定律的高真虚拟模型,或者说,是虚拟世界或数字化的现实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平行存在,并行运作,交互连接,交互作用。
这本来是设计和工厂的精准要求和高效应用。因此,他们说:
未来已经在这里,只是没有均匀地分布(The future is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very evenly distributed)。也就是说,并行世界(Metaverse)已经成功实现了,但还没有普及开来。
总之:
“NVIDIA Omniverse providesa description for these shared worlds that people and robots can connect to —and collaborate in — to better worktogether.”
NVIDIA Omniverse提供了这些共享世界的一种描述,人和机器人可以同它连接,共同协作,更好地一起工作。除了强调人在虚拟数字世界的一起合作完成工作,还强调了机器人通过虚拟世界进行学习,获得人工智能。依靠人教机器人,实在太有限度了,还得让机器人有机会自学成才。而虚拟数字世界,则是机器人最好的学习教材,因为那是按物理定律数字化的世界,定性、定量、精准、规则!
到此,非常清楚了,已有开放软件平台全息世界(Omniverse)是对现实世界物理的、详尽的、全面的、数字化的描述,构建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数化字虚拟模型或孪生子,而并行世界(Metaverse)则是实际应用,是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实时连接和合作应用。因为平台开放,可以让不同的人一起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工作,共同完成同一项目或同一任务或同一生产。
三、沸腾的游戏世界与技术瓶颈
当扎伯克更名Meta公司,将他原来的Facebook(脸书)及新并购来的脑机接口技术公司置于其旗下时(图4),整个商业圈凌乱了,特别是中国。游戏商们紧紧盯着Omniverse(全息世界)的高真实性,着眼打造高真的虚拟游戏世界,创造逼真的沉浸感,让人们进入其中,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并且在虚拟世界创造无数的所心所欲的身份、感觉和体验,让人们乐不思蜀,不愿返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图4 Facebook 创始人扎伯克在展示他的Meta未来
举一个简单的实用例子,世界各国的专家关于疫情召开视频会议,这是眼下的状况。理想的并行世界视频会议是这样的:每位专家戴上一个特制的眼镜,并有电极连接到大脑。这时,与会者彼此看到的就是大家围坐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室里,全都面对面。自己打了一个大喷嚏,对面的人会立即擦一下脸,因为感觉唾沫喷到脸上了。旁边的人在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自己会闻到来自大脑电刺产生的模拟香味。甚至,如果自己要想一杯的话,会立即得到一杯虚拟的咖啡,靠虚拟的手端起来,喝到虚拟的嘴里时,自己则能感觉到真实品尝一样的味道。如此这般,人们可以无限遐想在虚拟世界里得到而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体验。
作者总结了一下游戏类并行世界(Metaverse)方面的三大要素:区块链,脑-机接口,3D软件Omniverse(全息世界)。
区块链(Block-Chain)的官网,已经更名为Metaverse了(https://mvs.org)。区块链一直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不过是一种多账本的并行记账方式。用到并行世界中,是要保证每个游戏者具有唯一的身份,防小人不防君子而已。如前,Omniverse(全息世界)具有丰富的软件工具,可以满足许多方面的需要。关键的技术瓶颈,在于脑机接口。
大家都熟悉的是马斯克将电极阵列插入大脑的技术,这种技术企图读出大脑的想法和输入相关感觉给大脑,即输入-输出技术,即大脑-计算机/机器接口技术(图5)。马斯克的理论基础在于,记忆、意识和思维全都存在于大脑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之中,只要插入足够多的电极,就能将那些信息读出来或输进去。

图5 脑-机接口示意图
实验研究表明,整个大脑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记忆的区域,似乎又是无处不在。严重脑积水儿童,皮层被压得很薄很少了,却并没有影响智力,有的人甚至还成为数学天才。重要的是,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濒死患者,在醒来后,竟然能描述其死后的经历,包括医生护士们的抢救过程。事实上,佛学和道学已经清楚告诉我们,人是由物质的肉体和非物质的灵体构成。灵体,就是我们通俗的灵魂体,承载着记忆,拥有感觉、认知、意识和思维,肉体的大脑和灵体存在复杂的接口(Interface)。灵体在肉体死亡后离开,并且具有更灵敏的感觉和更强大的记忆,因此,就有了那些精彩的濒死体验。当电极阵列插入大脑后,只能记录到大脑的电信号,但完全不可能记录灵体中的思维意识信号,因此,要读出思维或意念,是完全不可能的。其有用之处有二:
一是瘫痪病人,当灵体的意念启动大脑运动皮层发出运动指令时,可以记录到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发出的下行电信号,通过机器,绕过断裂的神经,直接刺激相关肌肉收缩,可以粗略地模拟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因为运动过程存在复杂的反馈控制,要精确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是消除烦恼或精神痛苦,比如抑郁症患者,缺乏兴奋和兴趣,可以直接刺激相关大脑区域,模拟愉快的兴奋神经活动,从而让灵体感到娱悦。对于疼痛患者,可以通过刺激来抑制相关区域的兴奋,来抑制疼痛。对于毒品成瘾者,或者可以刺激相关区域,代替毒品来达到吸毒的效果,或者可以通过刺激甚至毁损某些区域,来抑制毒瘾兴奋点,达到戒毒的效果。
动物实验初步表明,给大脑愉快的电刺激是会上瘾的,当人上瘾后,就不能自拔,最后会产生毒品依赖一样的苦果,导致大脑神经和心智人格的严重毁损。
那么,靠脑-机接口来操作游戏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体验游戏。但这种体验是依赖性的,成瘾的,甚至毁灭性的,或者说,是有害的。正常人不可能为体验游戏的感觉而打开大脑,插入电极。总之,靠脑机接口的输入输出来操作游戏是行不通的。
或许,并行世界(Metaverse)技术可以极大地让游戏场景逼真,大大提高沉浸感。但是,逼真的虚拟数字世界会占用极大的贮存空间并需要极高的运行速度,这是超级计算机级别的功能,个人电脑和手机的远远达不到要求。
为了提高游戏的体验性,世界上一直在研究更好的屏幕(Better screens),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s)和混合拟真设备(mixed-realitydevices),比如微软全息[光]透镜(Hololens)(图6)。韩国政府计划每年股入一亿美元用于并行世界研究,其中主要是投到技术开发上。

图6 特制的虚拟世界显示屏
小 结
元宇宙是对英语原词Metaverse的错误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并行世界,是基于三维数字化虚拟软件设计平台--全息世界(Omniverse)的开发应用,后者是基于物理定律建立的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模型--高度拟真的虚拟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孪生子。建立并行世界的主要用途是工作,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同步并列运行,即虚实并行。适合大任务下多人的合作设计,特别适合工厂的数字化设计与运行,即现实生产线与虚拟生产线并列运行,比如,有些人在现实生产线工作的同时,有些人则在虚拟世界工作。由于其高拟真需要极大的贮存空间和运行速度,以及脑-机接口的技术瓶颈限制,对游戏方面并不会有多大的改进。建议投资人和政府,要把钱投在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方面,建议股民们谨慎参与相关游戏股票的炒作。
最后强调,建立物理规律下虚拟数字化的高拟真并行世界(Metaverse)的根本目的是:Work and Corporation,Not Game and Play! (是工作和合作,不是游戏和玩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