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新冠病毒普查的痰液取样法不可行!
2022/4/9 23:10:18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春天了,先欣赏一下京城中轴线上的桃花,能有好心情。

     检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咽拭子取样。但是,少数的专家和百姓一再质疑咽拭子法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提倡痰液取样。并且,还造成一些冲突,甚至有人因此被拘留(图1)。对此,我不得不科学地解释一下。

    

     图1 一些民众对痰液取样检测的“正当要求”

     一、关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使用的是,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这是一种非常敏感、非常特异的检测技术,常用于微量检测。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核酸(DNA或RNA或基因),就能用PCR加以放大和比对,产生威力巨大的“微量证据”。检测时,每进行一次变性-退火-延伸过程,就可以使DNA复制一次,数量加倍,于是,按照1-2-4-8-16-32-64-128-256…这样倍数增加,使得微量的样品在重复循环中倍数级地放大,从而容易被观察到(荧光)。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大多数PCR经过25-35次循环,过多易产生非特异扩增。

     二、新冠病毒(SARS-Cov-2)取样方法

     新冠肺炎检测中,可以使用的取样方法包括:咽拭子取样、痰液取样和肺泡灌洗取样。取得的标本,大约经过五个步骤,除去杂质,纯化和提取核酸。

     由于新冠肺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泡组织,因此,那里的病毒数量最多,但需要深入插管、注入微量液体灌洗,才能取到样品,是相当复杂而昂贵的取样技术,适合研究或特殊病人的精确检测。

     痰液的病毒数量也相当多,但前提是病人有咳嗽和咳痰,才能取到样品。

     口咽部和鼻腔粘膜上,病毒数量很少,但取样很方便。由于检测的PCR技术特别灵敏,只要有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通过增加检测的扩增循环次数,将其增量放大后检测出来。因此,咽拭子法被普遍使用。

     三、痰液检测取样的困难性与传染性

     对于痰液检测,必须明确,除非有肺炎或支气管炎的病人,才有咳痰的症状出现,也才可能取到痰液(干咳者没有痰)。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或感染病毒却没有明显症状的人(即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咳嗽和咳痰的,也不是想咳痰就能咳出来的。即使强行咳嗽,吐出来的也只是口水,而不是痰液。

     一位亲戚老人要去加拿大探亲,因为年轻时得过肺结核,按要求要做痰液培养检查结核杆菌。因为没有痰,就用专门的仪器在局部麻醉下,伸到气管里去刮痰(自费),挺痛苦的。显然,这种的取样方法,完全不适合普查。

     在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已经有了咳嗽吐痰的症状,那已经相当严重了,需要在专门的发热门诊,严格按已患传染病处理,是不可能进入常规筛选和普查的。

     在常规筛选普查时,即使能强行咳出痰来,也是必须禁止的。因为咳嗽时,必然产生大量的飞沫,后者会在空气中扩散5-10米之远。飞沫中的病毒很容易传染给取样的医护人员和排队检查的其他人员。有人向我提出,可以对着一个塑料袋咳嗽。实际上,咳嗽的高速大量气流,在与袋中空气及袋壁碰撞后,会大量反弹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去。因此,咳痰取样,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必须禁止使用。在下面这个视频中,可以看到,吸口香烟后,对着一个大塑料袋子咳嗽,部分烟气立即从袋中弹出,随后,还有烟雾在缓慢溢出(图2)。

     图2 视频可见,对着塑料袋咳嗽后,烟气反弹外溢,表明唾沫会在空气中乱飞。注:急用,视频没拍好的,

     还有人提出,自己轻轻一咳就有痰,或正好口中就有痰,没有影响到别人,就不用取咽拭子了,这样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咽拭子的取样,相当干净,而痰液相当污秽,两者在核酸的提取方法上是有区别的。另外,咽拭子含病毒量少而痰液含病毒量多,设置的检测灵敏度也是不同的。特别是普查时,往往20人的样本混合成一组检测,某1个人的痰液根本无法与另19个人的咽拭子混合处理。因此,普查时,不可能为个别人的痰液而单独采取不同的收集、提取和检测方法。

     就我个人防护而言,在外面行走时,听见旁边有人咳嗽,会立即屏住呼吸,快步离开。如果自己要咳嗽一下,会离开人群,用手或纸巾遮住口鼻部,尽量轻地咳完。

     四、咽拭子取样的不适问题

     咽部取样时,只要受检者张大口腔,平放舌头,充分暴露口咽部,取样人员在可以清楚看见的情况下,将拭子棉球伸到口咽部表面,轻轻旋转一圈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受检者没有暴露出口咽部,取样人员只能凭着感觉把棉球进去,遇到阻力后,再用力旋转,以保持旋转中与口咽部充分接触。这种凭手上的感觉而不是凭视觉的操作,必然产生恶心、刮刺等不适感觉。这样的情况不少发生,因此,才有了捅嗓子的说法(图3)。

     如果配个小手电,取样人员能更清晰地看见口咽部,取样部位会更准确,取样动作也会更轻柔。有的人,特别是小孩,张口就翘舌,不能暴露口咽部,这时,可以用一个压舌板,压下舌头,看清后再取样。我希望这两点小小的改进,能够立即实现。

    

     图3 这种取样方法,只能凭感觉捅嗓子眼了,能捅到恶心和害怕,但取样却可能并不理想。

     咽拭子的采样时机很重要,如果病人刚吃过饭、刷过牙,咽部的病毒被清洗掉了,这时候去采集,即使是病毒感染阳性病人,核酸检测也容易出现阴性结果。因此,在采样前别喝水、别吃饭。上海有位“绅士”,一边排队等检测,还一边喝着红酒,如此不断地用酒精清洗自己口咽部,即使感染了也肯定检测不出来。网民只顾为其“优雅”点赞,却不知道可能为其愚蠢买单。

     五、关于咽拭子的村料安全性

     采样的咽拭子棉棒,实际上是合成材料,是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组成,看起来像棉棒而已。据说,其中加入环氧乙烷用来对“棉棒”消毒,而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因此认为,那“棉棒”是有毒有害的。

     实际上,在干燥的棉棒瞬间擦过湿润的粘膜时,只会将粘液吸附到拭子上,而不会将干燥的药物和纤维脱落到粘膜上。比如,夹菜时一块肉掉到桌子上,一般认为已经脏了,不能夹起来再吃了。实际上,夹起来看看就知道,是肉块表面的液汁粘到桌子上去了,而桌子上的污垢并没有粘到肉块上来,是可以吃的。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棉棒污染了口咽部。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核酸普查时,只能用咽拭子法。大家都好好配合一下吧,甚至可以在家提前练练,如何张嘴平舌,充分暴露口咽部。同时,也希望取样人员在口咽部没有充分暴露的情况下,教教被试者,不要盲目地往里捅。如果配合手电和压舌板 ,能更好地暴露口咽部,取样会更理想更轻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