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破天机:佛经是佛陀讲法后的即时笔录,并经佛校正
2022/7/3 10:40:21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asp/image.asp?m=0&w=gh_665c2a32fbb3&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1ZAo0zVoicAXNmsicpnianLYyxOduZQtLcuoTDVpk894jLQLAXGo0z9OyAgic5t44kZ76iaUpFwJkxUzYG1iaFhVibXHw/640?wx_fmt=jpeg)
关于佛经的由来,流行的说法是:不是佛陀亲自写的,而是佛陀逝世后,佛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涅槃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集结起来,以传后世。其中,持律第一的优婆离于三个月内,诵出戒律《八十诵律》;多闻第一的阿难则诵出经(法)藏。阿难将佛陀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不同根器众生所说的教法,一一讲述,并唱说:「我是听佛陀这样说的。」这就是经典开头首句「如是我闻」的由来。
如此,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每部佛经往往几十万字,单凭往日记忆,肯定会出错的!佛义本深奥隐秘,就是一个字的错误,也会给参悟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由此,演化的说法是,佛陀未留文字,佛法以心传心。其中,又以拈花一笑的典故为例。宋·释普济在《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于是,很多人热衷于简单的修行,而忽视佛经的重要性,崇拜高僧,祈求灌顶,希望得到佛心的修植或磁化。 当作者研读佛经时发现,此乃大谬矣! 事实是,每当佛陀讲完经后,弟子就立即记录下来,对于不确定的地方,要找佛陀校正。文字方面,力求通达流利,方便诵读、流传与理解。每部佛经的名称,都是佛陀在讲法过程中指定的。主要佛经出自阿难笔下,是因为阿难在累世的修行中,都以多闻强记著称,在人间有多闻第一的美称。在佛陀出世后,生为佛陀表弟,一直跟随佛陀,再次发挥其多闻强记的优势,确保佛经的完整与准确、通达与流利。 佛陀涅槃前讲的最后一部经,也是佛陀强调的最重要的一部经,是《大涅槃经》,清楚表明了佛经的诞生过程。注:涅槃是指佛陀离开人间肉身,进入不生灭的永恒极乐状态中去了。佛陀在《大涅槃经.梵行品第八之一》详述了全部的十二部经,其中的“修多罗经”,就是指以‘如是我闻’开头,至‘欢喜奉行’结尾的经卷。这明确表明,‘如是我闻’类的经卷,在佛陀在世时就存在了,并非是佛陀离世后才回忆记录的。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善男子,何等名为修多罗经?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 那么,什么时候记录的呢?佛陀说:若得正法,受持正法,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若闻法已,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言奴婢不净之物佛听畜者,无有是处。 这清楚地表明,听闻正法后,按照听闻的佛法,马上书写下来,收藏、奉持、阅读、背诵,并转为他人说。相反,如果听法后不写不持不说,是没有益处的。听法弟子众多,各人修行、文笔与记忆不同,那么,由谁来执笔呢? 迦葉菩萨当场对佛陀说:世尊,我于今者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如是《大涅槃经》;书已读诵令其通利,然后为人广说其义。 这表明迦葉菩萨发大誓,愿意书写佛陀最后讲的《大涅槃经》,并且写完后还要诵读,修改,使其通畅流利,然后广泛传播。 许多佛经由阿难执笔,对此,佛陀讲明其原因。 佛陀回忆当初选给使(近身侍者或近侍)时的情境: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王舍城。尔时,我告诸比丘言:‘诸比丘,今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供给左右所须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 五百罗汉先后一一报名,全被佛陀否定。弟子目揵连遂入于定中,见到如来心中所念的是阿难,于是,找来不在场的阿难,作了佛陀的给使。佛陀总结说,阿难事奉二十年,具有八种不可思议的本领,其中之一就是: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泻瓶水置之一瓶,唯除一问。佛陀讲的十二部经,除了一次外,阿难一经耳闻,就能全部完整地记录下来。佛陀也说了,法会有的是菩萨,都具有这样的本领,但是,各有各的任务和修炼,不便一直跟随和记录。只有阿难,将十二部经全部受持,像将泻流的水,收集在一个容器中一样完整统一。也因此,佛陀还当场问阿难去哪里了,想让他回来受持这部涅槃经。 佛陀再补充说:“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者,弘广菩萨当能流布。阿难所闻,自能宣通。”即阿难没有听闻的佛法,由弘广菩萨来流传发布。而阿难听闻的,他自己完全能够宣讲通达。因此,佛陀涅槃后的集经法会,应当属于阿难等诵读及背诵经卷,众人抄录,以使更广泛地流传开去。至于那拈花一笑,不过是佛陀通过他心通,得知了迦叶的想法,也是迦叶将自己的感悟以心传心,传递给了佛陀。这种与佛心的来回交流,属于菩萨的能力了。同时,那种极深的修行境界,只可意会心传,难以意说表述。 佛陀专有一偈表明此意: 若能听书写,受持及读诵, 诸佛秘密藏,则生不动国。 同时,佛陀还要考察过问读诵的效果:若有读诵大乘典者,我当咨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即,当有弟子诵读大乘经典,佛陀还会咨询、过问,直至读得通顺流利,再分别为其讲解,相当于个别辅导了!佛陀在世时尚且如此,现今修佛,更要反反复复熟读佛经,慢慢地理解领悟,就算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吧。而有的人,把佛经当小说看了,开口就称读了几十部佛经。
必须知道,佛陀在世期间,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传授不同的经文,除了少数一直跟随的弟子外,其他都是就近的或远道而来的弟子和信众。因此,很多人都是通过读佛经来学习系统的佛法,也是拿着学习的佛经向佛陀求教。因此,佛陀要求先要熟读佛经,然后再讲解。佛陀在讲各种佛经中,都强调抄写、诵读、传播的必要性与功德性。在《大般涅槃经》中,这样的重复约百处。除了前面外,类似的说法还有:书写读诵,为他广说。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为众生故广宣流布。 或有众生书持读诵如说修行,如是流布大乘经典。若我弟子有能受持读诵书写演说其义,为诸众生之所恭敬、尊重、赞叹、种种供养,当知尔时佛法未灭。
对于熟读佛经的重要性,讲得很多很多,比如,佛陀说:菩萨若能如是了知十二部经,名为知法。这里明确,知佛法的基本条件是:了知十二部经。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即,如果想见如来佛,就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包括读诵书写。 受持如是大涅槃典,读诵通利,书写经卷,广为他人开示分别解说其义,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提出回向无上正等正法的条件,是得到大涅槃经,读诵通顺了再书写下来,拿去向他人开示解说。在没有印刷术时,佛陀特别强调书写传法的重要性。 善男子,我涅槃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诤,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鍮石、银易白镴、绢易氀褐,以甘露味易于恶毒。这里强调,如果舍弃二十部经,转而读外道的书,相当舍弃甘露而服用毒药等蠢行。但时下许多修行人,却热衷于读佛祖以外的“经典”,且以之替代佛经。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这里指明,众生要发佛的菩提心,就得自己读佛经、写佛经,并劝他人读佛经、写佛经。
众人或有疑问,为什么佛陀不亲自写出来,而是让弟子听后写下来?首先佛陀讲经的对象,并非只有人,还有大批的菩萨、天人、阿修罗等等,其数量远超凡人。这些听众,并不使用人的语言和文字,而是靠心语心音交流。因此,我们看到的佛经,是人间弟子用人类语言文字(梵文与巴利文)记录下来,在人间流传的。其次,从凡人到大菩萨,修行相差极大,根本无法用统一的佛经来讲解,因此,绝大多数的佛经,都是以问答形式进行的。即,针对某个具体的发问者进行的针对性说法,令法与问相适应。读者则能明白,是什么层次的弟子,在问什么阶段层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矛盾的说法,比如,对于比丘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菩萨层面就相反的。 注意前面两种表述的区别: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受持如是大涅槃典,读诵通利,书写经卷,广为他人开示分别解说其义闻已书写,受持读诵。 前者是书写在前,读诵在后。而后者是读诵在前,书写在后。前者是听佛讲法后,当然首先是书写下来,然后才能读诵。但后者就不同了,是得到了佛经,就要先反复读诵,通达流利后,再书写,这是因为,只有熟读经卷后书写,才能确保不抄错或尽量少抄错。足见佛陀布设之精巧、教化之微妙。
总之,流传于世的佛经,都是佛陀讲经后,弟子的即时笔录,并经佛陀校正。在佛陀在世时,就在广泛流传中,并且佛陀会辅助弟子阅读理解佛经。佛陀反复强调,要修行者诵读、书写、广为传播。绝不是传说中的,佛陀未立文字,佛经只是佛陀涅槃后的讲法回忆录。 听法后书写,这是对所有听法者的要求,不过,一般人只能记记重点,写写体会,唯阿难等进行全记录,而且可以方便地找佛陀校正。注意,佛陀时代,没有纸张,写作材料十分稀缺,以树叶为主,布帛最为精贵,另有墙壁、树木、岩石等。佛陀讲法用的是口头语言,而记录用的是书面语言,尤其是佛陀常用巴利语讲法,记录则多用梵语。因此,佛经不是佛陀讲法的直接记录,而是对口头语的整理、加工、润色及转译。也因此,佛经开头总是用’如是我闻’,以此指明,是“我”听到的佛法。
欲学佛法,必读佛经!不读佛经,不得佛法;读非佛经,得非正法。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asp/image.asp?m=0&w=gh_665c2a32fbb3&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1ZAo0zVoicAXNmsicpnianLYyxOduZQtLcu9IbApzic6LHbibBYpUvLxg7lM7yMIWP6XCYAHPqhNrOHXdCIEMvmGBeA/640?wx_fmt=jpeg)
消息:作者书稿《楞严经译注》---佛学原理与实践,预计年底出版。《楞严经》在,则佛法在;《楞严经》灭,则佛法灭。可见,此经之重要,无以复加,乃是佛陀之无上正等正法之正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