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中医死守的10个驻颜秘方,90%的人都不知道!
2017/3/11 仁康中医馆

    

     春润万物,春天美丽的外表下,却潜藏着诸多健康隐患。面对着乍暖还寒、温差悬殊的春季气候,女人需要“补血养肾保暖”,这是延缓衰老、留住女人青春的妙方。

     尤其当女性30岁以后,体内自身的雌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一些衰老的症状会慢慢出现。 从中医角度来说,女性衰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受寒、血虚和肾亏

     所以,女人要想抗衰老,首先就是补血养肾,这样,即使到了更年期,女人也能风采依旧。

     女人血虚造成衰老

     不少女性都出现过面色惨白或萎黄的情况,尤其在经期后更为明显,这大多是由血虚引起的。血虚也是造成女性衰老的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舌苔比较薄、白,经血颜色会比较淡、稀,而且在平常会感到疲倦、头晕。

    

     体寒,春季保暖是关键

     俗话说:“十病九寒”。在中医临床中,寒是导致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刚步入春季,切忌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许多女性追求美而穿得过少,不注重腰腹部和足部的保暖,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加重肾的负荷,进而加快衰老的步伐。

    

     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暖工作,不能因为美丽而伤害健康。

     肾亏或因太过疲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也是女人美丽与健康的发源地。补肾气能帮助黑色素代谢,让肤质更显粉嫩。

     此外,肾气不足大多是因为太过疲累引起的,如果你突然觉得疲惫劳累、胃口不好,就应该检查一下是否肾虚。

    

     其实,想要解决衰老根本问题,

     只要解决“受寒、血虚、肾亏”这三大问题就行。

     那有无一招搞定这三大“烦恼”?

     嗯嗯,有哒。

     ↓↓

     不老女神的葵花宝典:艾灸

     艾灸强调由内而外的调理,

     同时艾叶又是一种自然无公害的药草,

     特别适合女性驻颜春回,

     每天坚持艾灸,灸一灸“十大补血穴位”,

     养出自然迷人气色,白里透红桃花肌。

     十大补血养生穴

     一、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常对天枢穴施灸,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二、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三、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它能调血、理血、引血,在血海穴施灸,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均有效,配合关元穴、三阴交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四、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胃气虚的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艾灸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九、期门穴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仁康中医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仁康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