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下的共享单车:高调进击的摩拜,和低调领跑的ofo
2016/10/27 8:00:07翰林 盒饭财经

    

     中国互联网圈永远不缺故事。进入2016年下半年,尽管资本寒冬已让整个行业哀嚎,却丝毫挡不住单车共享行业如火如荼的大风口。仅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先声夺人的摩拜和深耕多时的ofo 已各自完成最豪华资本阵容的集结和站队。

    

     在引得整个行业侧目之际,两家公司以雷霆之势迅速掀起了跑马圈地的城市争夺战。其间阵势不能不让人想到当年的滴滴快的。这边厢ofo 已由20个城市200多高校挺进北京上海白领聚集地,那边厢摩拜进入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城深圳。两家公司高举旗帜,均已在对方楼下投放了一排自己的单车示威。

     尽管双方在市场扩张上针锋相对,与摩拜密集的公关攻势相比,ofo却一直显得比较低调,有媒体坦言,当他们采访ofo创始人戴威时,发现这位年轻的CEO强调最多的是“务实”。

     作为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单车本来在一线城市这种交通工具日渐边缘化,而在资本催化与创业者热情下,它又再次激活,游戏越来越有意思了。

     对 峙

     历来低调的ofo号称已经是共享单车领域的市场第一,当然,摩拜也是这样说的。

    

     在摩拜较为密集的公关攻势下,较少安排创始人接受专访的ofo从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第一天起,就显得颇为低调。

     但事实是,ofo目前在全国21个城市拥有8.5万辆单车,总订单超过2000万,日订单达到50万。而摩拜这边,投资人对外宣称日订单是ofo的3倍,但亦有人攻击其不足5万辆单车,每天提供的用车量仅在30万上下。

     据公开信息,目前ofo在安卓九大应用市场的总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万次,超过了市面上所有其他竞品的总和,ofo经过早前一年秘而不宣的运营,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规模优势。这也对摩拜的增长和市场公关带来了压力。

     因此,两家公司在公关上选择了不同的策略,作为后来者的摩拜需要用密集的公关攻势塑造先声夺人的印象,从目前来看,这也确实对ofo造成了一些影响。

    

     更酷还是更实用?

     对比一下两家公司的单车不难发现,现阶段摩拜的单车在智能性上要比ofo先进一些。

     令摩拜CEO 王晓峰和粉丝们引以为豪的是,摩拜单车在研发上走了智能硬件路线,车上自带发电装置,有GPS定位功能和智能密码锁。

     ofo 单车在进入城市的3.0升级版本中采用了防盗性能更好的密码锁、实心轮胎等硬件升级,但也无法避免偷盗和人为破坏。

     客观对比分析两家公司的单车将会发现,尽管摩拜强调单车智能化更适应城市复杂环境,但实际上这些技术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壁垒,反而增加了成本。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和别有用心的人事物,ofo和摩拜都需要找出更有效的规避办法。

     摩拜单车采用的GPS定位系统,用锡纸一包即可从定位平台消失,而智能锁也很容易遭到破解。事实上,正是由于零配件价值较高,比起ofo主要是普通人素质较差进行的损害,摩拜这边甚至已经形成了偷盗回收的产业链,这让摩拜损失愈发惨重,而摩拜的用技术建立壁垒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课题。

     寒冬的来临也为两家公司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暴露在城市外部环境下的摩拜,其骑行/太阳能发电系统、GPS和智能锁的稳定性面临很大的挑战,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入冬后,随着恶劣天气的增多,摩拜将会遇到很难跨过的一道坎。

     而ofo这边的单车,虽然机械锁比智能电子锁更加稳定,作为普通自行车不大会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但根据ofo投资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冬季极端天气确实对自行车运营带来很大影响。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进入城市的ofo和摩拜,正在面对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复杂的外界环境。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今年冬天的硬件分水岭,将会让大家透过媒体的包装,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共享单车行业到底需要更酷还是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这将深刻影响未来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思路。

    

     定位和模式之争

     ofo 和摩拜无论是从定位还是从模式上,都是两家非常不一样的公司。作为一家共享经济理念下的公司,ofo 选择了轻B2C租赁和共享单车的模式,以及更为大众的市场定位。相比之下,摩拜作为有个性的智能硬件公司,期待用具有设计感和科技感的单车赢得年轻人和白领的喜爱,并选择了自主研发并完全B2C的模式。这是他们选择的定位和模式。

     那么,共享和租赁,连接车和研发车,到底哪一个可以走的更远?单看两家公司选择的发展方向,似乎哪一种都可以代表互联网+的未来。但放在近身肉搏的战场上,不同模式的背后所显示的格局的高下,决定了一定会有胜负。

     我们首先来看不同模式下的竞争成本。

     摩拜目前主要投放造价3000元的橙色车辆,最近推出了造价1000元的太阳能发电版本,但由于冬天的来临,太阳能轻骑版在未来几个月还无法完全取代3000元的车辆。ofo 的车辆成本在300元,未来也许将推出成本更高一点的车型。

     从单车造价计算成本,我们会发现,目前,ofo还是占据了一定的成本优势,这有利于ofo以更快的速度在城市铺开。但相应的,车辆的运营成本也会增加。

     摩拜采取的路线目前来看依然不能节省运营成本的投入。由于车辆的造价太高,未来在资金和扩展速度上将面临更大压力。

     另外,我想从使用年限的角度来谈一下ofo和摩拜。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摩拜单车的设计使用寿命是四年,但由于电子设备的不稳定性,在真实的城市环境中,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摩拜单车的无维护使用寿命将大幅缩短到一年以内,尤其是在冬季,将有可能死伤大片。这也是摩拜这边亟待解决的问题。

     ofo 就是普通的自行车,正常情况下可以长期使用,但现阶段确实需要比摩拜较多维护。成本和运维,也是ofo需要去权衡的一个天平。

     从整体情况来看,ofo选择的平台模式将比摩拜的B2C模式更有格局和空间。但目前两家基本上都相当于是自己造车投入的B2C公司,虽然ofo选择的低成本策略比摩拜更利于占领市场,但在两家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未来的竞争格局还需要看两家具体的打法。

     说到这里,还需要再进一步提一下ofo 的共享模式和摩拜的纯租赁模式。

     全球的共享经济走到今天,均已孕育出令人惊诧的独角兽。以打车市场为例,既有租赁也有共享的滴滴成为出行领域的巨头,坚持共享经济的优步在全球范围内比滴滴估值更高,纯自营B2C路线的神州无法与前面两家公司比肩。恐怕单车领域也是如此。

     当两家的资本投入都已到了极限,摩拜的纯B2C路线会越来越重,而ofo 的共享单车平台由于大众共享车辆的加入而获得更大的规模,下沉到更多用户当中去。

     至少现阶段的种种迹象表明,朱啸虎和滴滴选择ofo不是没有道理的。

    

     谁能赢?浅谈共享单车市场的未来

     平心而论,在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摩拜和更为大众的ofo之间,我和身边的一些互联网创投圈的朋友们更看好ofo一些。

     尽管带有些许的公益色彩,共享单车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必须考虑实际,回归到商业模型当中去。作为一项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可能降低车辆和运维的成本,才更符合商业逻辑。

     从这个角度说,ofo无论是在商业模式和策略上,选择都更为合理明智。目前被人诟病的单车不够智能的问题,只要加强技术研发改善即可,相比之下,由于选择了比摩拜更为切合实际的运营思路,产品问题不再是主要矛盾。

     而摩拜大量投放高成本车辆在城市,无法规避人性问题,反而创造了偷车产业链,在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丢1辆车就相当ofo丢10辆,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这种损失实在是不明智。

     客观来看,ofo先投入低成本单车培育市场,随后再根据情况推出高配单车的策略确实更聪明一些。

     当然,除了ofo和摩拜,目前市面上已涌入了至少6家不大不小的玩家,也不排除这些后入者中有人能提供更好的共享单车解决方案。

     但至少在目前,ofo摩拜已站上一线地位,成为这个品类的代名词。

     *本文经由作者翰林授权发布,不代表盒饭财经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盒饭财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