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位“洋医生”的行医智慧
2015/12/17 医师报

     ▲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陈琦

     自有医生这个职业以来,医患关系便成为医界绕不开的话题。可惜医患关系并不总是和谐,有时,医者在施仁术之前,先要缓解患者的猜疑,甚至敌意。西医传入中国之始, 洋医们如何取得病家的信任,不仅关乎医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时甚至关乎医生自身的性命、教义及现代医学的传播。

     公开透明尊重礼貌

     1905 年, 美国医生爱德华· 休姆(Edward Hume)前往中国长沙。他憧憬着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大受欢迎,可以开设一所现代医院,并实现开办医科大学的梦想。没想到,船刚驶入湘江,便被好意提醒要格外注意当地人的排外情绪。在震惊中,这位洋医生只能告诉自己“没办法,不能回头了”。

     休姆希望医学能成为友谊的桥梁。为了能和患者交流,他先学起了汉语, 还取了个中国名字叫胡美。胡美将一个租来的破旧客栈改造成“雅礼医院”( 湘雅医院的前身)。消除怀疑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开透明。医院粉刷一新,明亮整齐,工作室设在面朝街道的走廊上,旧式的纸窗都换成玻璃,每个人可以自由地四处看。竭尽全力让前来医院的患者感到愉快,离开医院时感到所受服务物有所值。

     医院开张那天,一位双目患白内障的老农民问胡美,“先生,你是哪里人?是不是宁波来的?”胡美很振奋,忙解释自己来自美国,并真诚地说道,“您能在开业这天光临我们医院是我们的荣幸。”老人说: “先生,我们中国人讲‘礼多人不怪’,我听到你每次询问患者‘阁下尊姓大名?府上何处?’就知道你会受欢迎的。”老人离开时,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不久会来请你治眼睛, 我相信你能开刀做手术。”一位眼睛看不见的老人,仅凭听到的医生的言语,就决定托付自己的信任。可想而知,仅学了一年汉语的胡美, 语言并不会太流利,让他赢得信任的是言语中对患者的尊重和礼貌。

     体察不同病家的需求

     可是要赢取不同患者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天,一位道台屈尊来医院就诊。胡美将道台的左手放在一叠书上认真诊脉,发现他发烧后又拿出温度计放其嘴中。取出温度计后, 道台怒骂胡美不懂医,拂袖而去。胡美请教中国同行, 才知中医认为脉分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他只给道台的左手诊了脉,自然被认为不懂医。于是,除了学习中国文化外,胡美也努力去理解中国人的医学思想。胡美常想,当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像相信中医一样相信西医呢?如今,西医已在中国普及。但是,今日之医者获得病家信任仍非易事,体察不同的病家特征及其需求,也仍是医者需要做的功课。

     1914 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学院的前身)成立, 胡美的梦想得以实现。1927 年,胡美返美。在华二十余年里,这位洋医生曾为躲避暴徒袭击,携家眷深夜砸开后院“太平门” 逃命;也曾被自己的学生严正告知已被学生联合会列为处决洋人名单中的首位。好在他日积月累的名声救了他,每次危机最后都得以化解。在他的回忆录中,看不到一丝怨恨,只是平静地讲到自己“亲身经历了骚乱、革命和内战,这些斗争是中国的苦难,从中诞生了新的生活之路”。

     如今,医患话题仍在继续。各种患者充满期待或许也带些怀疑地前来医院接受来自“陌生人的照顾”。如何化解他们心中的疑惑,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同样需要医者的智慧。

     本期编辑:赵佩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