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十大学术原创报道(一)
2016/1/8 医师报

     1、关键词:规范医疗 2007-2015年

     一个人被置入67枚支架的反思

     2007年1月1日,《医师报》创刊号即独家刊登了“药物洗脱支架(DES)临床应用的争议:FDA发话了”一文。这是在2006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提出DES晚期血栓风险和心梗/死亡风险后,FDA于12月召开讨论会,评价了盲目扩大DSE适应证范围是不适宜的,并对支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支架后血栓问题提出了重要建议。此后,有关DSE与裸金属支架的比较、再狭窄等问题的讨论不断在《医师报》上全面展现。

     2011年1月,发表在《JACC》的病例 “在过去10余年,一位56岁的患者共进行了28冠脉造影,置入67枚支架”。《医师报》刊出报道,讨论“支架置入多少才算多?有无相关指南指导?缓解心绞痛症状,除了支架,有无其他措施?支架的费用是否可负担等”。

     之后刊出“支架滥用仅是过度医疗一角”等文章,引发了业界对于DES滥用的大讨论。

     2015年,《医师报》刊出“支架雾霾背后的医生和患者”一文,这是钟南山院士和霍勇教授针对“支架滥用”问题的讨论,深刻剖析了现阶段我国支架的两难悖论和中国医生的悲哀,本质是我国对行业发展的监管尚不足。

     解读:我国近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例数年增10%以上,年均完成50万余例。随着我国冠心病介入不断规范,以及DES技术不断升级,DES相关问题逐渐明晰。

     “万洛”撤市沉浮录

     2007年12月,《医师报》独家报道了COX-2抑制剂万络(罗非昔布)相关的诉讼。这是起源于11月9日,美国默克公司(在中国称默沙东公司)宣布,愿意赔偿48.5亿美元结束近5万宗在美国发生的万络诉讼,这是史上迄今赔偿金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药物灾害事件。

     万络于1999年相继在80多个国家上市,我国于2001年上市。2004年,APPROVe研究结果证实,与安慰剂相比,连续服用万络18个月,可导致患者心脏病、卒中和血栓或心原性死亡风险加倍。而且该药可能已造成2.7万起心脏病发作和心原性死亡案例。2004年9月,默沙东宣布,全球范围撤回万洛。而后,默沙东在多国成为被告。

     解读:近些年,类似“万洛”、“罗格列酮”等药品不断卷入药品安全风波,提醒业界,应客观看待药品,谨慎评估新上市或已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企业应保守企业操守,临床医生应保持独立思想精神,专业媒更应是专业信息的守护者。

     假药还是好药?医生的两难境地

     2010年,轰动一时的上海“眼科门”事件源于阿瓦斯汀(贝伐单抗),当时该药适应证仅为肿瘤治疗,但上海市第一医院为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注射该药,被认定为“假药”。

     2011年5月,《医师报》独家刊出“由阿瓦斯汀看药厂与临床博弈”,曾经一度认为是“假药”的阿瓦斯汀,被《新英格医学杂志》刊出的CATT研究结果彻底翻身,成为了物美价廉的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好药。

     解读:在超适应证用药时,医生考虑的是“该不该”,而法律则回答“可不可以”。医学发展与说明书修改滞后往往呈现矛盾,应推动相关政策的修改,让医生不在处于触犯法律与实际需要的的两难境地。

    

     2、 关键词:环境与健康 2011-2015年

     空气污染是“杀手”:从雾到霾

     “中国雾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2011年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 PM2.5 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社会关注,我国终于承认 “雾霾”一词。事实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雾霾就已显现。

     2011年11月,《医师报》刊出“细微颗粒污染损害健康有新证”,首次对细微颗粒(PM2.5)进行了报道,指出PM2.5理应成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该文指出,PM2.5是主要心肺疾病致死污染物。估算我国PM2.5所致医疗总费用为223亿美元,专家呼吁,应把PM2.5应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该文的学术证据,为各大众媒体的报道宣传奠定了专业基础。

     之后,《医师报》在2013年刊出WHO声明,室外空气污染和PM2.5是Ⅰ类致癌物。2013年7月刊出“研究称空气污染导致我国北方人减寿5.5年”。2015年刊出《自然》的研究称,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至2050年,臭氧、PM2.5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将导致每年660万人早死。

     2015年3月,《医师报》独家刊出“《穹顶之下》热度之下的冷思考”,再次确认,空气污染增加心血管管风险证据确凿。

     解读:近些年,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问题。空气污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硬伤”,应呼吁社会各方力量,莫让“伦敦雾霾杀人事件”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3、关键词:烟草 2007-2015年

     中国控烟:阶段性胜利了吗?

     2015年10月10日,《柳叶刀》杂志发文指出,中国有2/3的年轻男性正在吸烟,很多人不到20岁就染上烟瘾;除非大规模戒烟,否则1/3的中国年轻男性最终将死于吸烟。 事实上,2008年,《医师报》报道了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等进行的研究,在中国成人中,吸烟与卒中风险存在量效关系,提示在我国成人中开展控烟行动应作为降低卒中风险的一项重要战略。

     2015年4月,杨功焕教授等在《柳叶刀》发文指出,中国亟需强有力的控烟政策,因为中国烟草总公司全权负责烟草的生产和销售,国家烟草专卖局负责烟草供应的管制和监督,这样的关系使中国很难颁布行之有效的禁烟政策。

     解读:《医师报》多年来持续报道烟草防控的最新进展。2015年12月28日,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公布,吸烟者仍总数上升,每日吸烟量上升,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下降。报告还显示,虽然27.7%吸烟率保持了5年的节奏,但我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

    

     4、关键词:精神疾病 2007-2015年

     我国精神疾病负担已“汹涌呈现”

     2009年,《医师报》刊出研究表明,国人精神疾病现患率高达17.5%,推测全国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从未接受过任何医疗服务。表明我国对精神疾病认知不够,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农村精神卫生资源缺乏等。

     201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中国城市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问题,老年抑郁情绪的检出率较一二十年前有显著升高。

     解读:有报告预计,精神疾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因此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精神卫生服务是当务。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期编辑:李彤彤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