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专访余学清:中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驱动力
2016/2/22 医师报

     【编者按】2016年2月20日,《柳叶刀》在perspectives栏目发表了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余学清的人物专访文章。据悉,《柳叶刀》杂志在近几年来,仅对数名在疾病防治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国专家,以人物素描专访的形式发表过文章,这次对余学清教授的专访,标志着国际医学领域对我国肾脏疾病防治工作成绩的认可,是以余学清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肾脏病专家面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2016年2月2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perspectives栏目发表了“Xueqing Yu: a driving force in Chinese nephrology(余学清:中国肾脏病的驱动力)”人物专访专栏文章。文章简要介绍了余学清教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团队领导者,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健康为使命,在肾脏病防治领域长期耕耘,积极探索,最终成为中国肾脏病学的学科带头人,成为改善中国肾脏病的驱动力的过程。

     余学清教授在肾脏病的基因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诸多创新成果,享誉国内外,与此同时,还对中国农村、基层地区的肾脏病防治工作始终关心,以饱满的热情、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的工作方式,在构建基层肾脏疾病防治体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科研、临床工作之余,余学清教授还保持着“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待人友善、广交朋友”的行业领导者形象,特别关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关心青年医生的成长,并领导行业组织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余学清教授正领导着国内肾脏病行业,借鉴以往工作的经验,配合国家医疗改革的实施,开展面向全国的基层肾脏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工作,造福中国的肾脏疾病患者。

     据悉,《柳叶刀》(《Lancet》)杂志在近几年来,仅对数名在疾病防治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国专家,以人物素描专访的形式发表过文章,这次对余学清教授的专访,也标志着国际医学领域对我国肾脏疾病防治工作成绩的认可,是以余学清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肾脏病专家面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

     附人物专访原文翻译

     人物专访

     余学清:中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驱动力

     生长于中国江西一个农民家庭的余学清,是家里获益于高等教育的第一代人。“我生长于农村,目睹农村医疗服务匮乏之疾苦”,他回忆道。投身医疗的想法就此萌生,并最终成为一名内科医生:这份职业引领他迈向其所选专科——肾脏病学的巅峰。余学清现为医学教授、中山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

     余学清在科研领域,尤其是肾脏病的基因学研究方面,享誉国内外。然而,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丝毫未影响他对中国农民实际需求的关切。在中国,尤其是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发生率高,普遍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并不现实,经济上也不可行。意识到这一点,余学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另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腹膜透析,并最终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腹膜透析中心。其所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现有腹透病人1000多名,中国南方的另外9家卫星中心共收治病人数千名。

     余学清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受导师鼓励,他选择了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肾脏病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前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医学中心进修1年。进修期间,他得以接触新的思想,并借此机会专心科研。5年后,他在美国贝勒医学院访学6个月。他说,尽管学生时代向往梦寐以求的国外工作,渐渐成长后却改变了以往的想法。他虽然仍然珍惜曾经的经历,但亦深知当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优先考虑。1998年余学清获聘为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与高血压科主任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Johnson)教授说,自余学清在莫纳什大学进修学习期间起,即开始与他合作。他们通过阻断osteopontin抗体,抑制其肾小球肾炎模型中的表达和功能。约翰逊形容,余学清是一个兴趣和热情使然的人:“他具备卓越的领导力。热爱科研,践行科学的理念,促成诸多的合作”。余学清的研究领域从基础到临床,其涉及范围之广也令约翰逊印象深刻。其中,流行病学是一个重要方面。慢性肾病在中国患病率高,北方和西南地区尤甚。余学清及其团队针对可能引起这一差异的危险因素展开研究,生活方式(城市或农村)、尤其是饮食,乃至海拔可能都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率的升高:这样的趋势将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的快速增长。余学清作为共同作者,并于2002年刊载于《柳叶刀》的一篇报告,称慢性肾病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建议“应尤其关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居民”——他们也正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的人群。

     余学清及其团队也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遗传学特点,并与高加索人群进行对比。长期以来,他致力于发现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和高加索人群比较,从而使现有的指南具有更广泛的国际代表性。在他看来,“缺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证据,这样的指南只适用于部分国家和种群,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他也希望将遗传学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如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易感性和早期发现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高危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的陈崴教授,工作伊始即与余学清共事,至今已超过15年。除了流行病学研究,陈崴还谈到余学清发起的一系列队列研究,“例如,他所组织和领导的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大型队列研究,希望发现导致中国慢性肾病患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余学清经历了中国巨变的改革开放时代。他感恩于中国改变带来的红利:更多海外求学和参与研究的机会、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蓬勃发展的科研平台和行业。约翰逊回忆起他与余学清一道走访了中国的许多地方,称他的朋友“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待人友善、广交朋友”。另一位合作者蓝辉耀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教授,自90年代中期即开始与余学清合作。“他富有领导力”,蓝辉耀如此评价,“同时大力支持青年医生和研究人员”。 陈崴说,余学清个性鲜明。“工作中他要求严格,处理每件事情都必须严谨认真。但作为朋友他又很开朗,喜欢旅行、美食和唱歌”。此外,余学清自己说,他喜欢爬山。“爬山让工作更有动力”他说,“努力工作也是人生中一件很有趣的乐事”。

     余学清简介

     余学清,现任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国际腹膜透析理事兼会员委员会主席、亚太肾脏病学会执行理事、《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务副总编辑,Associate Editor of 《American Journal KidneyDiseases》,Subject Editor of《Nephrology》。

     《医师报》对余学清的人物专访:

     【对话高端】余学清:肾脏内科改革创新与基层普及并行

     本期嘉宾: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余学清

     采访者: 本报记者 许奉彦 牛艳红

     在医疗中,小到药物治疗,大到外科手术、慢性病,几乎所有的疾病最终都会或多或少累积到肾脏。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的成立,为我国的肾脏病治疗与知识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余学清认为,分会今后的工作重点仍将放在改革创新与推进基础知识的普及上,让肾脏内科在学术上“高精尖”,在普及上“广深准”,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惠及患者。

     肾脏内科发展要质量也要认可度

     《医师报》:在“高精尖”方面,肾脏内科的发展要求是什么?

     余学清:做好国内,拓展国际,与世界分享成就。

     余学清介绍,临床研究成果有国际通用的四个标准,即高质量、高水平、国际共享、国际认可。余学清指出,我国肾脏病学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以现阶段我国的发展水平来讲,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大量工作的背后,还存在质量不高、严谨度不够,很多研究成果还得不到世界的认可与分享。

     “小到肾脏内科,大到西医的引进,以前我们是跟着人家学,现在要超过人家,我们必须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此外,我们的研究方向要着眼于如何解决临床问题,依照我国特点,打好国内基础,扩宽研究思路,这样才能让世界认可。”余学清说。

     承接国家项目 更好地为基层患者服务

     《医师报》:“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和培训项目”意义何在?

     余学清:该项目将惠及800个县,挽救无数中晚期肾脏病患者。

     余学清介绍, 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130万,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而很多县医院尚未开展该业务,尤其是边远地区,导致有需求的患者不得不去大城市、大医院接受透析治疗,大幅增加交通、食宿等支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此,2013年,分会承接了原卫生部“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和培训项目”。余学清介绍,该项目工作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约150个培训基地,并完成培训讲师的集中培训工作。第二步:完成全国800家县医院医护人员的基地培训、现场指导,以及考核和认证工作。其中优先选择边穷老少地区及红色革命根据地地区,其次是省委省政府较为重视,能够给予资金帮助中心建设、购买设备的地区。预计到2015年底,建立全面覆盖的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准备好了再做”不如“先做起来”

     《医师报》:对于偏远地区的肾脏内科发展您有何建议?

     余学清: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只有你愿不愿意去做。

     余学清自上任以来,每年都会到中西部地区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工作,对于当地的年轻医生,余学清最大的感受是进取心和现实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

     余学清认为,对于年轻的肾脏内科医生来说,他们的发展才是肾脏内科真正的未来,他们的发展才能决定当地肾脏内科的发展水平。“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这是我最反对的态度。”余学清谈到,所有的事物都要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开始,尽管现在做不好,但至少已经开始,这就有进步提高的可能性,也将积累经验,最终得到认可。

     未来分会将继续致力于平衡区域发展水平,提供理念和资源,提供平台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治疗的不是机器”

     《医师报》:您对年轻医生有哪些期许?

     余学清:更强的技术,更多的人文关怀。

     余学清是一位成功的学者,也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在他的团队中,年轻医生往往成长地更快,他们受益最大的是余学清言传身教的医学人文理念。余学清认为,医学干预只是医生治疗一部分,如何和患者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疾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医生一辈子要进修的课程。

     “医学是一门科学,是和人打交道的科学,所以要求我们在工作时不能像修机器那样,把患者的病患想象成零件,坏了哪里换哪里。”

     “我希望年轻医生能够尽早意识到这个问题。”余学清强调,医生治愈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个富有情感的人,而情感,也许会最终决定医生治疗的成败。

     本期编辑:苏宁宁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