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串串烧】厉害了这些中国研究者!
2017/8/17 医师报

    

     “牛艳红·①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减轻再灌注损伤②空气净化器使用24 h后 空气质量安全长期静息心率变异性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多次怀孕及流产增加我国女性心血管风险,[513].医师报,2017-8-17(5)”

     江洪等在JACC子刊发文: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介入术后

     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减轻再灌注损伤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等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首次证明,低强度耳缘迷走神经刺激(LL-TS)能够显著缓解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7,10:1511)

     研究者表示,LL-TS这种新的神经调节方法或能用于无创治疗STEMI患者。

     该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两个方法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是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二是再灌注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图1 再灌注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L-TS组在前24 h内再灌注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图1);同时,7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曲线下面积明显较小。

     LL-TS还显著降低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和室壁运动指数,并升高了左室射血分数,提示LL-TS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

     同时,LL-TS组的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此外,既往研究结果显示,LL-TS是低强度颈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房颤的一种无创替代方法。江洪教授等近期研究还显示,对于心肌梗死犬,LL-TS能够减少心脏结构和自主神经重构,改善心室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性。

     该研究纳入在症状发生12 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LL-TS组(47例)或对照组(假刺激,48例)。LL-TS组中,在患者到达导管室后,以减慢窦性心率的一半电流刺激右耳缘,并持续到球囊扩张(再灌注)后2 h。所有患者随访7 d。

     复旦大学阚海东Circulation研究称:

     空气净化器使用24 h后 空气质量安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等对我国健康年轻成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高水平的大气污染会导致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以及不良代谢改变,而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减弱这种负面影响。(Circul-ation.2017,136:618)

     研究重点关注了细颗粒物(PM2.5)。研究者指出,虽然这种主要空气污染物能够导致不良心血管和代谢结果,但其中的生物代谢机制尚未阐明。

     该研究显示,在暴露于细颗粒物后,人体中97种血清代谢物水平显著改变。其中,应激激素水平随着细颗粒物暴露增多而升高,这能够诱导高血压、炎症反应和代谢作用。

     在细颗粒物暴露水平高的受试者中,血糖、氨基酸、脂肪酸和脂质代谢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导致其血压、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部分解释了空气污染暴露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原因。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假净化器组相比,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使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平均降低82%;使用24 h后空气质量达到WHO的安全范围。而且,使用空气净化器后应激激素水平短期降低。

     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共纳入55名健康的年轻大学生,在其宿舍随机使用真的或假空气净化器。

     开滦研究最新结果:

     长期静息心率变异性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等发表的开滦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无心血管病的一般人群中,长期静息心率变异性增加是全因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Sci Rep. 8月14日在线版)

    

     图2 全因死亡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照静息心率标准差四分位

     研究显示,静息心率标准差第1至第4四分位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4%、1.7%、2.5%和2.7%(图2)。校正与死亡潜在相关的变量后,与第1四分位组相比,第3四分位组和第4四分位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升高51%和43%。

     此外,与静息心率变异系数最低组相比,最高组的全因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

     该研究于2006-2011年纳入近4.7万例受试者,分别在3次不同检查中测量静息心率,并使用静息心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定义变异性。所有受试者中位随访49.4个月,随访时间为第3次体检到2014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时,共有973例受试者死亡。

     多次怀孕及流产增加我国女性心血管风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等报告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妊娠及妊娠丢失次数与我国女性的心血管风险相关。(BMC Med. 2017,15:148)

     研究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与仅怀孕过1次的女性相比,怀孕次数每增加1次,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就升高3%。而且,这种关联在既往吸烟及有高血压史的女性中更加显著。

     此外,有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和死产史的女性,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分别升高4%、4%和7%。如果反复妊娠丢失,则风险更高。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和死产每增加1次,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分别升高4%、2%和4%。

     研究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其中所涉及的生理、行为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果确属因果关系,对于妊娠次数多或反复妊娠丢失的女性,增加筛查频率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助延缓或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2008年纳入10个不同地区的302 669例女性,年龄为30~79岁。随访7年期间,在289 573例基线无既往心血管病的女性中,共发生了43 968例循环系统疾病,其中14 440例为冠心病,19 925例为卒中。

    

     《医师报》8月17日5版

    

    

    

     扫码查看往期报纸

     编辑、排版:《医师报》 毕雪立

    

     推荐阅读

     【直击】九寨沟地震:急救!急救!急救!……那些奋战一线的场面多么感人!

     【启示】美国枪支泛滥、暴力犯罪居高不下,为何恶性伤医杀医事件鲜有发生?

     【医者】医生临终捐献眼角膜:让我最后一次救治病人吧

     【振奋:吗啡医疗纷争案赢了】将掀吗啡使用新篇章!

     【热点】14例热射病2例死亡 这五类人是高危人群!

     【号外】“红名单”、“白名单” “黑名单”来了!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上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