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刘又宁:脚踏实地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医匠也是莫大的荣光
2017/9/2 医师报

    

    

     刘又宁教授

     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生如何处理好临床和科研、外语的关系永远是不可回避的争论焦点。笔者的观点是,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临床第一线的医生来说,精益求精做好临床工作是第一要务,也是全国人民的需要和全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对于那些在非教学医院工作的临床医生,不必苛求外语水平与科研、论文成果。

     救人生命的“雕虫小技”比脱离实践的大道理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在临床领域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无论具有多高的学术头衔,做好临床工作,有高人一等的临床技能永远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等于尚没有通过“及格赛”就成了名,“遭殃”的将是慕名而去的患者。一位医术平庸的临床教授,无论其他方面如何优秀,也永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因为他们有愧于“大夫”、“医生”这神圣的称呼,有愧于患者对他们的期待。能救人生命的“雕虫小技”,比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不知道好过多少倍!

     笔者就知道有一名外科教授,当本院同事或亲属需要做手术时,都特意赶在他出差或休假之时。另一名著名内科教授,在处理一名巨大肺大泡患者时,没有考虑解决肺大泡的问题,却机械、教条地选择了“肺减容手术”,其结果会怎样大家都能预料到……

     长期以来,某些医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也不以为做好临床工作是最大的荣耀,被迫去做自己不擅长、也无兴趣的“科研”,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来发表SCI论文。这种怪现象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旧的职称制度的影响。有人认为,30年前制定的职称制度,在现阶段已经产生了有害的人才导向作用,造就了一批不教书的老师,不看病的医生,却享有较高的学术职称。好在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已正式印发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干什么评什么”,要克服“一刀切”、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让科技工作者能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本职工作上。

    

     中国人讲不好英语与美国人讲不好汉语并无本质区别

     在最重要文献都是用英语来发表的当今,无疑科技人员需要掌握外语,特别是阅读能力。但实际上中国人讲不好英语,与美国人讲不好汉语并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语言导致的交流障碍将会很快彻底消失。用英语发表的来自中国的SCI论文,许多是零引用率,不加节制的追崇SCI,岂不是误人青春,误人子弟?

     因不能重复发表的原因,笔者在国内的几项重要的临床研究都选择了中文刊物发表,引用率很高,影响也很大。如选择SCI刊物,肯定也是读者寥寥。至于有的大医院升任护士长也要求英语答辩;某些年轻医生在学术交流时,本来用中文可说地更透彻的问题,故意要塞进几个连自己也不全懂的英文单词;中文科技报刊中英文略语泛滥,连同行都难以看懂。这些奇怪的事为何仍在屡屡发生,值得我们深思。

    

     科研创新靠的是如痴如醉般的兴趣与献身精神

     医学科学研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重要性无人能否认,近年来国内也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临床研究改变了传统观念。但是科学研究与创新绝不能靠以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完成,“文革”中的“全民攻克气管炎”就是深刻教训之一。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是靠着如痴如醉般的兴趣与献身精神来完成科研的。名利驱使下的科研则很容易走上弄虚作假的邪路。

     记得曾有一位著名的日本教授,因其一名女学生学术造假,影响很坏,不堪忍受而自杀。这样过激的行为笔者当然不赞成,但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必需具备起码的廉耻之心!希望著名的大家们能首先在这方面带个好头,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中国科协最近发布了2017年41号文件,末尾强调指出:“反对压制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反对滥用学术权利徇私舞弊,利益寻租,反对学术评价中唯论文数量、唯SCI等不良倾向。反对行政化官本位。”这行规定都正中时弊,非常好,但希望不只是说说而已,能落到实处。笔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许多有学术不端行为者是拥有行政权力与话语权的学术界与舆论界红人,甚至有个别人不从根本上找自己的原因,而责怪刊登虚假论文的SCI杂志把关不严,在中国学术造假所付出的代价太小,几近于零。同时人们已习惯了被巧取豪夺的行为,将这些人视为令人佩服的能人。

    

     做一名“能蒸好馒头的医匠”也不胜荣光

     笔者并不是一位纯临床型的大夫,早期在国外获得学位,也拥有教授头衔和许多学术职务;曾经学习过三门外语:俄、英、日,后两门基本达到实用水平,但也深知为学外语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同时也从事过不少有临床实用意义的研究。但我始终认为,无论你是教授,还是院士,只要是来自临床各科,首先都要经过临床能力的“及格赛”,你的临床水平、技能永远是最根本的,失去这一前提,其他都无从谈起。有人不恰当地将临床技能比作“蒸馒头”(医师报2017年8月10日02版),其实“蒸馒头”学问很大并非易事,据笔者所知,该作者也是“蒸馒头”的高手之一。在中国语言中一般“匠”的含义并不上档次,什么木匠、铁匠、臭皮匠,上不了大雅之堂,只有人才、教授、医学家之类的称呼才令人羡慕。国外只在教学医院一个专科才有一名教授,国内则有些泛滥,有许多顶着教授光环者是名不副实的冒牌货,不必盲目崇拜。

     笔者认为,中国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应当与教授称呼是无缘的,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因为你们可能比兼职教授的医生在临床上投入的精力更多,对患者贡献更大,中国基层百姓们的医疗重担主要扛在你们肩上。在草根医生尚缺少话语权的当今,我们不能作贱自己,自当抬起头,挺起胸,无比自豪地承认自己就是一名会看病、能治好病,技术精湛的“医匠”,并争取成为一名“医学巨匠”!

    

    

     扫码查看往期报纸

     往期回顾

     谴责医闹千遍,不如追责一次!兴平市政府终于行动了!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致陕西省兴平市市委:全国医务人员在等待回应!

     不输液的村医获7.6万!我就问问你们眼不眼红!

     妥协换不来和谐!山东恶性“医闹”续: 惠民县公安局长被免职,医院30万赔款被追回!

     行医半生,临终献光明! 贵阳医生遗愿清单:把眼角膜给农村15岁以下的孩子

     我不哗众取宠,我叫医师报,这是我的新名片!

     编辑、排版:《医师报》 毕雪立

    

    

    

     过往的君子帮点赞哈~~老板说点赞满 500 给小编加鸡腿~~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