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学: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2019/2/28 7:00:00张广有 医师报

    

     吴以岭院士:学术没有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2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期间,记者见到了感人的一幕:越南传统医药大学校长窦春景专程守在会场门口等候吴以岭院士,特意向他赠送了一幅越南传统工艺品——大米做的莲花画,以示敬仰之情。窦春景校长说:“尊敬的吴院士,您的络病学说在越南影响很大,我们已经翻译了您的专著《气络论》,即将正式出版。越南传统医药大学正在筹建络病研究中心,非常期盼得到您的指导!””

     对于吴以岭院士40年来致力于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的巨大成就,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等领导,以及陈凯先、葛均波、高润霖、张运、于金明等15位两院院士纷纷盛赞:络病学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此外,本届大会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越南、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共两千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大会现场。千余个视频分会场同步直播,超过3万名医界同仁同步收看会议盛况,为历年来影响人数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届络病学术盛会。

     院士论道

     吴以岭:传承与创新并重

     理论和时代同行

     络病理论对重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两千多年来虽有散在论述但未形成系统理论。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大力扶持,吴以岭院士40年来致力络病理论传承创新,首次系统构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三大络病理论体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出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养正消积胶囊和津力达颗粒等10个创新专利中药。主编《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为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从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至今,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28省市及60余个地市级的络病专业委员会。吴以岭院士还指导建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创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吸引了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形成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依托络病理论与创新中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络病学科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研究成果,其中,“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期,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正式启动,美国杜克大学以及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医疗机构已经加入该项科研中,这既对开辟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临床治疗有效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40年络病学研究的薪火传承。

     更让吴以岭欣慰的是,在会议当天,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卡尔加里分会宣告成立。此外,大量国际合作的络病学科研项目正在开展,《络病学》英文版课程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南洋仲景学院等海外高等医学院校开课。一批通络中药已经进入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对此,吴以岭感慨地说:“学术没有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对于这些成绩,吴以岭院士坦言:是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一生,从高中一年考入大学,大学一年考入研究生,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的每一步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决心进一步深入发展中医络病学理论,将这一独特创新理论转化为提高重大疾病临床疗效和创新药物研发,为推进中医药学术创新、学科进步、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葛均波院士:泛血管医学的建立

     受到络病理论的启发

     葛均波院士在《泛血管医学发展及展望》报告,向大家介绍了泛血管医学的概念,为未来泛血管疾病医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泛血管疾病指是一组血管系统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广义的泛血管疾病包括小、微血管、静脉以及涵盖肿瘤、糖尿病和免疫等疾病。葛均波院士表示:“泛血管疾病概念的提出和完善,受到了吴以岭院士建立络病理论的启发,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希望能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整体观出发,多维度探索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在葛均波院士看来,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血管疾病共性与特性的系统认知,也制约着创新成果转化。为此,他领衔创建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以临床重大血管性疾病治疗为目标,通过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肾脏科、介入科等学科融合与交叉研究,整合血管及其相关疾病大学科,系统探索泛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开展血管再生与组织工程、重大血管疾病系统与原位干预、靶器官损伤与修复、细胞分子相关机制等研究,搭建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系统、新一代仿生组织工程人工血管以及泛血管精准医学和信息化大健康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大科研创新及产品研发突破。

     葛均波院士说:“只有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与中医界广泛合作,汇聚更多力量,携手开展心血管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我国心血管病的‘拐点’才能早日到来。”

     张运院士: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

     证据和机制获美国认可

     张运院士在会上分享了他的团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一篇万字综述文章(J Am Coll Cardiol,2017,69(24):2952-2966):“传统中医药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证据和可能机制。”他还透露了文章发表后的一个故事:该研究在线发表的当天,美国心脏病学院向国际媒体发布的官方新闻中指出:“根据今天《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发表的最新进展综述的结论,传统中医药对于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可能成为西方医学的补充或替代疗法。”

     在2006-2016年的近千篇文献中,按照国际标准筛选出56篇高质量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他们系统分析了中药有效成分多酚(黄芩甙、姜黄素、丹参多酚)、萜类(丹参酮)、皂苷类(人参皂苷、黄芪甙)和生物碱(小檗碱、苦参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以及基础研究采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并在附录材料中详细介绍了治疗上述疾病所用中药方剂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机制。

     张运院士表示,虽然临床实践中的中药处方大多为复方,且医师常依据个体化原则自行组方,但传统中医药某些活性成分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已获得阐明,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某些中医药已可作为现代医学的替代和补充治疗。如通心络胶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成果已获得国际认可,并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和循环生理学》。

     权威声音

     吴以岭院士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推动了临床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中医药理论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医药创新发展以及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

     国际络病学大会已成为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开展战略执行、组织学术出版、加强国际交流、发挥高端智库作用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中医药络病学的国际化进程,必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易建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和以岭药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新药研发领域开展对天然物化学分析、药理机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推动产品在美国等国家的注册。密西西比大学正在开展针对大复方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临床研究,期待临床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

     Ikhlas A. Khan教授

     疾病没有国界,不管中国还是美国,都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威胁。中国一直致力于用中医药改善国人的健康,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通心络循证临床研究,验证其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希望该药物及理论能够造福全世界人民。

     ——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中心

     Eric D.Peterson教授

     直击现场

    

     高润霖院士、葛均波院士、吴以岭院士、张运院士、于金明院士等荣获络学研究40年功勋专家

    

     张运院士团队、杨跃进教授团队、黄从新教授团队、吴伟康教授团队等荣获络学研究40年卓越团队

    

     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会长张瑞端(左)、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卡尔加里分会主任委员马炳恒主任(右)与吴以岭院士(中)共同为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加拿大中医药络病学会卡尔加里分会成立揭牌

    

     “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启动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启动

     往期回顾

    

     遭遇医患纠纷,如何破解那句“他当时没说清”的魔咒?

     医生为何沦为医疗纠纷中的“弱势群体”?很多人忽略了这点

     医疗纠纷TOP榜新鲜出炉,这三个科室竟是“重灾区”?!

     代表委员,请帮我向总理捎句话!|两会调查

     调查丨执业医师法要修订啦,你造吗?

     【8.19首个医师节】“我心中难忘的医生”征文评选,哪篇文章最让你印象深刻?

     【8.19首个医师节】“我心中难忘的患者”征文评选,哪篇文章最让你印象深刻?

     【视频拜年】医师报携手医界大咖给您拜年啦!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贾薇薇 许奉彦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