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疼痛,共创无痛-多学科疼痛管理大咖谈
2020/6/16 18:05:03 医师报

    

     2020年是全球预防疼痛年,随着国家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等工作的不断深入,为积极响应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倡导,强化科学规范化镇痛的理念,促成多学科疼痛管理,首届“普道?无痛”疼痛峰会于6月13日在线上隆重召开。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于生元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裴福兴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梦涛教授,以及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风湿病学系Ernest Choy教授和台中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谢祖怡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来自疼痛科、骨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四大科室的众多顶级大咖,共聚云端,共话疼痛治疗新进展、新经验与新挑战,共启“普道·无痛”新纪元。

    

     樊碧发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中国疼痛患者治疗现状与需求

     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既是疾病的症状,同时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疼痛已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中国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与全球其他国家相似,女性和男性患病率分别为39.9%和32.2%,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骨关节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痛是中国慢性疼痛的主要人群。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约40%的患者因疼痛产生的半年治疗费用约为1000-5000元。颈痛、腰背痛及头痛均排在因非致死性疾病导致YLD(非致死性疾病导致的寿命损失)的前八位。鉴于疼痛的疾病负担和因此带来的阿片危机,美国已将疼痛纳入国家战略。

     虽然慢性疼痛是一种高发疾病,但在中国存在疼痛控制不足、镇痛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低等情况。患者对镇痛药持负面态度甚至拒绝镇痛治疗、中国疼痛科建设不足,医生对疼痛基本知识掌握欠佳可能是主要原因。

     为此,呼吁我们的医生在疼痛治疗时需要评估疼痛发生的机制,如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功能障碍性疼痛,根据发生机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进行多学科多纬度管理。

    

     Ernest Choy 教授

     英国卡迪夫大学风湿病学系

     纤维肌痛的识别、诊断和管理

     根据疼痛的发生机制,纤维肌痛属于中枢敏化/功能障碍性疼痛,是中枢神经传入处理功能失调引起的弥漫性疼痛综合征。1990年美国ACR(美国风湿病学会)首次提出纤维肌痛的诊断标准,但由于需要进行18个压痛点检查,医生感觉不容易记忆和操作。

     ACR在2010年和2011年又分别更新了基于医生评分和患者自评的诊断标准,但由于2010/2011诊断标准容易将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归类为纤维肌痛,因此2016年进一步更新了纤维肌痛标准,保留了1990版的纤维肌痛的诊断与其他诊断无关,同时将2010 ACR基于医生评分和 2011 ACR基于患者自评的诊断标准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可同时供医生和患者使用的新标准。

     2017版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推荐,根据患者症状/合并症进行个体化治疗,采用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多模式治疗,制定长期的纤维肌痛管理计划。

    

     于生元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管理的挑战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超过80%的NP患者报告疼痛为中重度,且不同类型的NP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分布相似。NP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经济负担重。

     多种原因如毒物/药物、创伤、缺血、代谢、感染/炎症等均可引起NP,在NP的发生和维持中又有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导致中枢敏化形成,使得NP的临床表现多样(如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感觉异常等阳性症状,或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等阴性症状),且常伴随睡眠和情绪障碍,使得诊断NP存在挑战。

     即使在诊断后,NP的治疗也面临着巨大的治疗挑战,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NP患者未接受治疗,即使在接受治疗后,还可能存在药物选用不当,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甚至会因为老年患者合并使用药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的情况。

     鉴于目前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的挑战,需加强对其规范诊断和治疗的推广,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裴福兴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无痛化管理

     预防急性疼痛的慢性化

     术后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术后炎症反应是造成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而炎症反应又会延缓加速康复,因此围术期无痛化管理是加速康复的核心。

     术后急性疼痛控制不佳会转换成慢性疼痛。研究显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在20%左右。术后慢性疼痛严重程度比较高,影响患者功能,且常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征,不容易治疗。

     多种因素可促使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中枢和外周敏化是慢性疼痛发生的主要机制。可通过术前识别患者风险并纠正高危因素、优化围术期疼痛管理、提高手术水平、优化镇痛药物及方法的选择来预防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李梦涛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疾病慢性疼痛的机制与治疗

     慢性疼痛是风湿免疫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断发作,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角度讲,可能是伤害感受性疼痛,也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或者两者并存。疼痛常随情绪紊乱、睡眠障碍或疲劳。

     炎症和中枢敏化是风湿免疫科疼痛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指南推荐炎症性关节炎应当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与管理,而药物治疗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在兼具神经病理性疼痛成分的疼痛患者中,还应当采用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

    

    

     谢祖怡 教授

     台中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

     骨关节炎疼痛治疗

     疗效和安全性的均衡热点

     NSAIDs是指南一致推荐的骨关节炎治疗药物,兼具镇痛、抗炎作用,然而NSAIDs所引起的心血管、胃肠道不良反应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对于骨关节炎疼痛管理,如何平衡抗炎、止痛作用及避免药物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中的环氧化酶(COX)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合成产物而发挥作用。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是参与正常生理作用的结构酶,参与保护胃肠道粘膜,调节肾血流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等作用。COX-2是诱导酶,在炎症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大量表达,继而促进各种前列腺素合成,介导疼痛,炎症和发热反应。

     NSAIDs分为非选择性NSAIDs(同时抑制COX-1和COX-2)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多个大型随机研究显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安全性优于非选择性NSAIDs。非选择性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孰优孰劣,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争议。近几年大型研究结果如PRECISION、PRECISION-ABPM、CONCERN等研究显示,塞来昔布和非选择性NSAIDs具有相似的心血管安全性,且心血管事件并不是COX-2选择性抑制剂特有的。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以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同时有具有良好的胃肠道和心血管安全性。

     最后,于生元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目前新冠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其实疼痛也是我们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疼痛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去实践科学规范化治疗。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科室和更多的专家,共话疼痛,共创无痛!

     编辑:秦苗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

     请联系值班编辑:58302828-6808

    

     往期回顾

     ●《医师报》直播间重磅来袭,60场直播,800万余人次参与,权威大咖与你零距离!

     ●无罪!时隔8年,李建雪医生终于迎来了终审判决!

     ●“致敬英雄 共话炎症风暴”直播Talk Show⑤| 新冠肺炎及重症感染中的炎症治疗策略

     ●“医生,我真的很想活下去”刚做了5天妈妈的新冠患者说,她想隐藏自己的眼泪,却发现无处可藏!

     ●【视频】医师报:致敬生命 致敬医者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