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医生猝死,年仅39!只有医师健康,更多的患者生命才能得到救治
2021/1/26 17:16:49 医师报

    

    

     “一路走好,‘大雄’医生!”1月22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叶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事情突发于1月17日,年仅39岁的叶雄医生,不幸猝死!可能也与过劳有关,因为猝死前他还做了多台手术。

    

     同天,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胃肠外科41岁医生莫湘琼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

     1月11日,石家庄市长安区跃进街道办事处55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献忠于凌晨倒在工作岗位上;

     2020年12月31日,安徽省立医院40岁医生章琦在上班途中猝死;

     2020年12月8日,河南汝阳县中医院急诊科41岁医生李晓宁在家中猝死。……事实上,并不仅仅这些!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年时间里,中国报告了107起医务人员猝死事件,抢救成功率只有2.80%。猝死多发生在年轻医师身上,猝死医务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9岁,男女比例为7.75:1。

     与死神抢救患者的生命是医生的天职,而医生的生命也更需国家、社会、单位的关爱,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一项对7762名中国医生的调查发现,超过90%的医生报告他们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26%的医生每天工作10到12小时,13.5%的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此外,超过80%的医生表示没有周末,53%的医生每周工作6天,29%的医生每周连续工作7天。在不幸猝死的医生中,连续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占到58.7%,连续工作时间在24-47小时的高达21.7%。

     1989年首次将“过劳死”一词引入社会医学领域的日本学者Uehata曾总结,五种工作模式可能导致过劳死:工作时间过长或上夜班;不间断的工作;高压力的工作;极度繁重的体力劳动;昼夜不停的高压工作。不幸的是,中国医务人员的工作契合以上五种模式。

     39岁,风华正茂。“也许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工作忙压力大负担重也是一个原因。”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发文悼念叶雄医生时,提到在确保工作的同时,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也应放在第一位。

     对中国的医务人员来说,过劳死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日内瓦宣言》是医师精神的概括,2017年版增加了“我将照料自己的健康”这一条宣言,呼吁医师关注自己的健康,也提示医疗保健系统的管理者,关注医师的工作压力——因为只有医师健康,更多的患者生命才能得到救治。

    

     (综合自医师网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

     编辑:昕亚

     审核:张玉辉

     更多内容请点击:

     浙医一院爆燃事件|呼吁全国医院加快建立安检制度!

     观点 | 当“代孕”成为筹码,为法律买单是必然

     从0到1 再到蝶变 | 厦门市第五医院持之以恒打造人文关爱型医院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医师网专题页面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请联系值班编辑: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