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了解不足|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2021/6/6 17:24:14 医师报

    

     “眼部健康在人体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眼睛就像一部高级相机,保护好镜头才能捕捉世界的绚烂。平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建议大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健康检查。”

     ——姚克

     2021年6月5日,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强生眼力健大力支持的“视界连动你我——2021全国爱眼日关爱眼健康公益项目”之大咖睛彩谈在杭州举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等多位专家和行业大咖与乒乓球女双奥运冠军乔红女士齐聚一堂,就白内障等公众关心的眼健康话题进行了“睛”彩对话,向公众传递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眼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视界连动你我——2021全国爱眼日关爱眼健康公益项目”与会嘉宾合影 左二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党光福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乒乓球女双奥运冠军乔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强生眼力健大中华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区域副总裁王利平

    

     姚克教授、王利平副总裁等与奥运冠军“过招”

     活动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医师报》联合推出的《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正式发布。该调研覆盖了来自全国一至四线城市、一至三级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300多名眼科医师,是近年来眼科行业最深度、最全面聚焦白内障的调研报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共建共享作为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老年人群的白内障问题愈加凸显。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白内障的诊疗现状,把脉行业趋势,开出发展良方,助力保障和提高国民的眼健康水平,造福更多患者和家庭。”

     “调研结果显示,58.4%的患者对人工晶体植入术有所了解,但仍希望获得医生更多的介绍。”本次调研指导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党光福教授在进行报告解读时表示:“不同人工晶体的选择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视觉需求,例如,对动态视力需求较高,比如喜欢打乒乓或经常开车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方案,享受清晰视界。”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在报告解读环节对姚克教授、吴峥峥教授、党光福教授、曾明兵教授和陈晓勇教授对本次调研的专业指导和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她说:“白内障的疾病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眼科医生在为患者普及正确医疗知识的同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充分的术前沟通,予以耐心的引导。结合报告结果来看,要提高国内白内障手术率仍存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的空间,需要综合医生、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看到了患者端对白内障科普的需求,也听到了行业端对创新科技的期待。作为全球眼健康领域的领导者之一,我们深知责无旁贷。”强生眼力健大中华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区域副总裁王利平表示,“强生眼力健始终致力于让人们看得更清晰、沟通更有效、生活更美好。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与各方力量共勉共进,以更优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普及白内障手术,帮助患者重现年轻视界。”

    

    

     会后,《医师报》记者对姚克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针对调研报告中关键的洞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姚克教授

     超六成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

     了解不足


     调查显示,62.1%的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不够了解,30.0%的患者对白内障疾病比较了解,我国患者对白内障诊疗存在的前几大误区包括“白内障要‘熟透了’再做”、“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等疾病者不能手术”等。

     “随着我国防盲工作多年来的开展,广大民众对于白内障疾病的认知和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大幅进步。”姚克教授表示,以前,大多数白内障患者都认为白内障需要“熟透了”再做,而随着显微外科在眼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白内障手术方法已从囊内手术发展到现代的囊外手术,在此基础上,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白内障要‘熟透了’再做”的认知早已过时。姚克教授表示,目前,白内障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白内障开始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就应尽早进行手术。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等慢病患者不能手术”等诊疗误区。而事实上,如今白内障手术大都采用表面麻醉,医生通过缜密的术前评估,在白内障患者慢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白内障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大幅提高视力。姚克教授表示,眼科医生应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充分的术前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职业和视觉预期,并详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帮助患者认识术后结果和理想结果之间的差距,管理好患者的期望值。

     我国已进入

     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阶段


     近年来,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CSR)大幅提升。调查显示,80.1%的医生所在的城市CSR值都在2000以上,其中,33.3%的眼科医生所在的城市CSR在3500以上,远超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我国CSR要在2020年底达到2000以上”的目标,这也标志着中国防盲治盲水平显著提升。

     对此,姚克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白内障手术在医生数量、手术技术、器械、仪器设备、人工晶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已下探到县级医院,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技术水平已与国际接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阶段转变为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阶段。

     姚克教授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防盲治盲水平,推进中国眼健康事业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明确了“两条腿走路”的目标:一方面是抓好基层的防盲工作,通过健康扶贫,让欠发达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能够“看得见”,在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CSR值;另一方面,是向国际眼科学技术的前沿发起冲击,充分满足广大白内障患者对更高视觉质量的要求,让他们“看得清”“看得好”“看得舒适”。

     “与人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比,飞秒激光撕囊获得的囊膜和囊口更加均匀、规整,且不过分依赖术者经验和技巧,手术可重复性强,可操控性好,且具有学习曲线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助于推广白内障的标准化手术技术,对于推广精准白内障屈光性手术有着很大帮助。”姚克教授介绍,目前,我国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例数和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浙大二院每年开展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达到了3000余例,这一数字更有望在2021年达到4000例,位居世界首位。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大量刊发于国内外权威期刊,引起了国际眼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该领域实现了“领跑”。

     患者需求将促使我国屈光性

     白内障手术比例进一步提升


     调查显示,参与调研的眼科医生在过去一年开展的白内障手术中,最多的两种类型为单纯复明性白内障手术(45.3%)和合并其他症状的白内障手术(31.9%),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占(22.8%)。参与调研的眼科医生在过去一年最常使用的人工晶体类型为单焦非球面人工晶(40.3%),其次包括多焦人工晶状体和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在内的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占近3成。

     对此,姚克教授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他指出,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以往,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的需求仅限于满足日常生活,而现在,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的白内障患者往往仍处于事业巅峰期,需要开车、读写、看电脑,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需求自然也会不断提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白内障手术领域相关技术也突飞猛进,其中,各种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应用、术前各种先进检查设备的更新、超声乳化仪的换代、飞秒激光辅助技术以及术中导航的出现等,均使白内障手术更加微创、安全、有效、精准和稳定。“目前,我国白内障手术技术已完全能够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视觉质量需求。”

     用循证医学证据推动指南、共识的更新

     共识和指南是行业领军者们的智慧结晶,也是指导医生开展临床工作的“指南针”。调查显示,超六成的眼科医生认为行业内需要新的共识,或更新现有共识,以帮助、指导医生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具体为:更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指南、每年更新具体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应用手术适应症、更新高度近视的多焦点人工晶体选择、高龄老人的多焦点人工晶体选择指南、更新单/多焦点散光人工晶体选择指南及白内障手术规范指南等。

     对此,姚克教授指出,共识凝结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领导下的全国各地各主要医院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以及对于目前白内障疾病诊疗现状的综合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适应症方面能够涵盖每一名患者的个体情况及个性化需求。“比如,95%以上的高度近视眼患者会发展为黄斑变性,因此,《中国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将高度近视眼作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绝对禁忌症,是为了保证绝大多数患者的安全。”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共识、指南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更新现有共识,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姚克教授特别指出,共识与指南不是法律法规,医生在具体临床决策时可以不受共识的约束。同时,他也期待能有更多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用循证医学证据推动指南、共识的更新,促进我国眼科学事业的发展。

    

    END

     排版:李慧

     编辑:尹晗

     审核:王丽娜

     更多内容请点击:

     寻找科普之星 | 2021“瑞启心安”整装再出发!

     世界卫生组织简短戒烟干预在线课程中文版正式上线!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请联系值班编辑: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