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进位 提效跨越 | “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湖北专场圆满落幕
2022/8/29 19:26:20 医师报

英雄之城武汉的夏末秋初,迸发出巨大活力与生机,这里曾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的主战场,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与故事;从这里,中医药抗疫发扬光大;从这里,中医药事业更加备受关注。
为了引领全国中医医院管理者解读和探索新“国考”下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8月24日,由医师报社、湖北省中医院和康弘药业共同举办的“‘守正’与‘创新’ 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第三场——湖北专场,回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

会议由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叶松和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湖北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李晓东、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凌瑞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陈国华、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襄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宋俊、宜昌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刘宏军等湖北省6家中医医院的管理者们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对于新“国考”的理解,及新“国考”下中医院的发展思路。
本次会议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进行直播,同时还在新浪新闻客户端、白大褂之友、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全国约40万中医院管理者进行了观看讨论。
嘉宾致辞
“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中医院院长 何绍斌

何绍斌院长表示,此次论坛是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时期召开,目的是凝聚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优势力量,共同研讨与谋划湖北省中医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路径,实现湖北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 “提质进位、提效跨越”。
他说,近几年,随着绩效考核进程不断深入,在指标数据的理解填报向转化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引导公立医院优化内部管理、落实功能定位、强化质量安全、提高运营效率。“绩效考核工作表面看是数据变化体现排名高低,内涵实质还是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量化体现。”
未来,湖北省中医院将“聚”全省之力,“扬” 高质量发展之帆,“谋”高质量发展之计,“做”高质量发展之事,以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书写全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旨演讲
中医有特色 西医不落后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襄阳市中医医院 院长 宋俊

襄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宋俊带领全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医院分会场进行线上学习。宋俊介绍,医院确定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中医为主,中西并重,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发展理念,打造汉江流域及“襄十随神”城市群标杆医院,服务南襄盆地。
医院重点加强对中医外治、中医优势品种、中医病历内涵质量,特别是理法方药一致性的持续提升与改进。2014年,医院以“药房信息化”和“制剂现代化”两项优势获得全国唯一地市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举办13期全国培训班。
医院坚持均衡发展,组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救助中心、儿童救助中心及新生儿技术中心,形成了以重症医学科为龙头专科,ICU为辅助的ICU群的打造。今年,医院在湖北省综合卒中中心排名第二。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以传统龙头学科的发展,带动重点学科群的建设,也是医院的办院理念。骨伤科(何氏正骨学术流派)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业务量居全省中医院之首,以此为根基,医院准备建立骨伤医院,以“院中院”的形式来实现质的飞跃,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骨伤科技术的紧促和发展。
发挥中医特色 做好“面子”“里子”工程湖北省中医院 副院长 李晓东

湖北省中医院已有154年历史,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十四五”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新药研发于一体的大型省级中医院。2020年湖北发生疫情后,他们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和干预特色,收治了566名新冠患者。在仝小林院士带领下,医院开设了全国首家中医康复门诊,组建了全国首批新冠康复协作网络。
目前,医院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李晓东副院长说:“如何把绩效考核这个‘面子’和DRGs付费改革这个‘里子’做好,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面对的挑战。”为此,医院确定了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大的发展之路,并围绕短板开展了重点工作:
医疗质量上,医院结合国家绩效考核和医疗质量分析,将提升中药饮片使用率和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为医疗质量重点改进目标。为此,医院发挥老专家的带头引领作用,让年轻医生“信中医、用中医”;开设中西医结合班、“西学中”班,提升西医医生的中医能力和水平;在科室层面,以结对子的形式,为西医科室制定一些中医基础方和协定方,降低他们使用中医药的门槛。
关键技术建设方面,2021年医院专项建设心脏大血管手术项目,提升西医危急重症技术能力;肿瘤治疗方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胡凯文教授合作,将中医与微创相结合,创建了肿瘤绿色诊疗中心;在仝小林院士的带领下,针对肥胖病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综合一体化减重疗法等。
内控体系建设方面,通过“一个过程、两个保障(基础保障、机制保障)”来实现医院的运营有序和管理规范,实现内部整个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高度的统一。
医院继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后,2017年入选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今年再次进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名单。李晓东说:“国家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和期望,围绕绩效考核4个维度,我们一定不断努力,在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引领下,做好工作,回馈国家和人民。”
经验分享
中西医协同 构建医院发展新体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院长 凌瑞杰

凌瑞杰副院长介绍,十四五期间,医院明确了“西医做强大,中医做特色,中西医融合求创新”的发展理念。医院去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签署了部省属医院共建战略协作试点,与广东省中医院结合形成技术战略协作,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新体系,努力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以30个疾病病种为核心,打造多学科的中西医系统协作的治疗模式,开展多学科门诊。探索出中西医临床科室协作模式,中西医医院医联体协作模式,中西医结合专病门诊与专科专病科室建设模式以及远程会诊等慢病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了医院临床诊疗能力、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2019年,石学敏院士国医大师工作室落户医院,为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0年,医院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及张忠德院长的领导下,作为第一批疫情救治定点医院,率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药使用率达到了96.39%,中医药参与新冠患者治疗中90%的患者治愈出院。武汉战疫胜利后,张伯礼院士名医工作室、岐黄学者方邦江教授名医工作室、马丁院士名医工作室等相继成立,稳定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加速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医院还充分实施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各级人才跃上新台阶。
以DRGs为抓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院长 陈国华

陈国华副院长分享了医院探索DRGs付费综合改革,从而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面对当下医疗环境的新挑战,医院紧紧抓住DRGs付费这个“牛鼻子”,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深化医保精细化管理,强化病案数据的质量管理,是唯一一家通过卫生部4级甲等评审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通过了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5级评审。
陈国华副院长说,医院在推行临床病种“五化”(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亚专科化、多学科诊疗化、中西医结合品牌化)基础上,将每一个科室以中西结合作为品牌去推进。筛选“重点病种、重点手术、重点中西医结合技术以及重点新技术”4个重点,从而推进整个医院DRGs付费的覆盖率,填补专科空白。另外医院还鼓励一些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比如开展了从口腔入路做甲状腺手术治疗,既保证了手术的美观,也提高了手术的含金量,CMI也得到了很好提升,患者也非常满意。
陈国华副院长总结道,第一,医院的运营管理一定要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相适应;第二,医院综合改革应该纳入医院整体的管理统筹;第三,多方位联动才是医院综合改革成败的关键;第四,医疗服务大数据才是评价高质量支撑的平台,夯实医疗质量安全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技术+效率 用数据说话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武汉市中医医院 院长 张瑶

张瑶院长分享了医院提质增效的四点具体做法:
第一、坚守中医底线。鼓励开展西医技术,技术不设天花板,但前提是中医人要做好中医事,年轻医师必须开草药,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其次中医院就要有中医院的样子,中医元素应该在全院100%覆盖和体现,努力实现“中医氛围浓起来,草药香味飘出发,中医内涵强起来”的美好院景。
第二、通过数据管理。以数据说话,对科室整体业务、DRG、科研、成本管控以及绩效等全方位数据进行点评,精准找到各个科室在医改中突出的亮点、凸显的问题、遇到的阻力和制约的瓶颈,做到“一科一策精确指导”、“调整方向立整立改”。针对业务量不足的科室,找准特色,加强宣传,提升医生影响力;针对人力成本高,平均绩效水平低的科室,适当分流医生,医护协同拓展中医适宜技术范围和人次,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同时提高护士参与度及获得感;针对工作量不饱和以及西医技术不强的科室,要求走出去学手艺,引进来教技术等。
第三、通过DRG中“费用消耗指数”增高的科室,靶向找到药占比、辅助用药占比、高值耗材使用较高的科室以及个人,进行个案点评,精准管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警醒全院的作用。
通过一年多的具体实践,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从全国第47名、全省第2名上升到全国第35名、全省第1名。张瑶表示,面临新医改及疫情带来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有“不进则退,进慢亦退”的危机感,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办事的效率,结合国家政策方针和行业要求,制定作战图、时间表,按照“四定”(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定结果)原则,把每项工作抓实抓细,倒逼医院努力走得更高更远。
找准定位 明确目标 抓住机遇宜昌市中医医院 副院长 刘宏军

在“三降两升”的现状下,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明确中医特色和差异化发展”是宜昌市中医医院做出的抉择。
刘宏军副院长介绍,在加快加强急诊抢救能力建设情况下,医院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首先在制剂研发方面加快进度,加大力度。他认为,“名医名药名科”发展战略中,名药是一个载体,通过名药能带动名医和名院发展。其次,加大治未病中心建设,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治疗。
2021年,宜昌市中医医院的DIP分值付费做到了结余500多万的好成绩。而医院也以DIP分值付费为抓手,指引医院和科室的发展策略。每周,医院都组建医院院关团队深入一线科室,对于每一个病种进行DIP分析,找问题,查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所以基本上我们的科室都是盈利的科室。”
会后采访
多方聚力 让中医药走出去、走下去
会后,何绍斌院长在专访中表示,论坛为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开拓了视野、凝聚了力量、统一了思想,对于各级中医院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何绍斌院长说,新“国考”为各级中医院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面对“新”国考,中医院要进一步彰显中医特色,提高门诊/住院中药饮片使用率,提升医院中药制剂使用;要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要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与产出。
在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像康弘药业这样的有民族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民族企业,对此,何绍斌院长认为,中医药的发展要对接“产、学、研、医”,像康弘药业这样的企业深度参与到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在传承创新中推进中医药科研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完成的“中药干预COVID-19恢复期临床研究及应用”项目中,康弘药业旗下的舒肝解郁胶囊因临床表现优异,被纳入到该项目,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项目作为解决新冠恢复期患者情绪问题的推荐药物之一。
何绍斌院长充满信心地表示:“在各方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真正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时让中医药走出去、走下去。”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团队:齐心抗癌 温暖同行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丁彦玲麻醉团队:突破瓶颈,麻醉天地大有可为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海泉教授:一系列颠覆性成就的背后 唯愿患者无恙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杨衿记:做肺癌患者生命中的“拾光者”
排版:管颜青编辑:荆冰审核:尹晗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