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崔朝勃教授:树利他之心,临床、科研、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2022/8/30 12:08:51 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冯倩倩)走进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朝勃的办公室,办公桌正对面挂着的一幅字“上善若水”特别醒目,“别人好,你才能好,无论是对团队人员,还是对患者,都要抱有利他之心。” 他这样诠释四字精髓。

     从医30多年,他4次临危受命,经历了一系列与呼吸、重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指挥非典救治;2009年指导救治甲型H1N1重症患者;2016年发现并成功救治河北省首例重症H7N9禽流感;2020年在新冠疫情来临的时候,他自行驾车日夜奔波在衡水市新冠疫情发生的县市区,进行400多次学术交流,涉及会诊、答复、技术指导,病患治愈率高达100%。他担任首批衡水援石重症医疗队队长与华西医院共同接管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ICU,为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他担任北京冬奥会火炬手,点燃了世代相传的奥林匹克精神。如今仍然躬身践行着医学联盟建设。

    

    

     1 临危受命,“疫”路前行

     崔朝勃回忆起2003年非典时,衡水有一例孕妇感染者病情十分危重,他便向上级申请临时购买无创呼吸机救治患者,此后他更加明白了临床技术的重要性。

    

     2003年救治非典患者

     “大夫,我不想死,我就要当妈妈了,救救我!”2009甲流期间,崔朝勃同样接诊了一名感染的孕妇,患者入住ICU病房,病情十分危重。然而患者极强的求生欲触动了崔朝勃的内心,他深知技术有时也不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医学中常常需要安慰,患者还需要心灵上的支持。他与团队人员轮流坐在这名孕妇的身边安抚,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孕妇康复了,最终母子平安。为重症甲流孕妇实行手术,这也是河北省首例。

    

     2009年河北省首例重症甲流甲流H1N1孕妇治愈出院(左三为崔朝勃教授)

     2016年,崔朝勃接诊河北省首例禽流感患者,团队在为患者使用呼吸机插管过程中,血水突然喷溅而出,尽管面对的是未知的病毒,崔朝勃并没有退却,坚持为患者完成治疗,后来病毒检测为H7N?型,随后崔朝勃判定为H7N9禽流感病毒。经过国家疾控中心复核后,病毒分型最后确定为河北省首例H7N9禽流感,证实了崔朝勃的诊断。由于救治正确又及时,患者康复了。

    

     2016年崔朝勃教授团队成功救治河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

     “竭尽所能要成功,平时多积累才能在这朝夕之间厚积薄发。”崔朝勃表示,医生要善于积累,并且举一反三,他根据以上救治案例,总结了一整套抢救流程,救治了更多患者。

    

     2 全面构建学科建设“一盘棋”

     1992年,衡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成立,2020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9年成立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在从医30年多年里,崔朝勃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总结与创新是他身上的两个鲜明的特质,他常常说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时光匆匆,所以仍想马不停蹄地有计划、有导向、精细化地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技术就是底气!”崔朝勃十分注重临床技术的革新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呼吸科从简单的气管镜、肺活检,到如今能做支气管镜狭窄治疗、冷冻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活检、放置支气管支架技术、局部用药、电切等。在机械通气救治方面,尤其是目前在慢阻肺、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方面,团队承担多个科研项目,获得了省厅级多个一等奖。在重症医学方面,崔朝勃带领团队主要从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以及机械通气肺保护性策略的研究,目前还在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尽管重症医学起步有些晚,但是我们在河北省的排名比较靠前,会坚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崔朝勃信心十足地说道。

    

     ECMO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近年来,从卫生政策到医学界都有一种思想观念上的重要改变,即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应从过去以诊治为主转向“促防诊控治康”。“促防诊控治康”分别是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与康复。

     为响应王辰院士的号召,崔朝勃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提升在肺栓塞方面的诊疗理念并提出:“预防先于治疗,预防胜于治疗。”他带领团队承担了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三五”肺栓塞精准医学研究课题。衡水市人民医院2022年20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综合征(VTE)防治体系建设,预防高危肺栓塞的发生以及并发症。崔朝勃指出,应从院级层面着手,为此医院还形成了委员会,包括管理机构、科研小组、临床人员等整个体系,做好过程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对VTE防控意识,此体系覆盖到了衡水市和各县市区。

     为响应“促防诊控治康”中的康复理念,崔朝勃带领下的两个科室目前也开展了呼吸康复,涉及肺功能锻炼、手部肌肉力量锻炼,“要做就做标准化,以专家共识为支撑,结合实际优化、细化每个环节,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获益。”崔朝勃表示,目前科室也派出了一部分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朝着更加规范化的目标发展。

     学科发展将依赖于信息化的推进,崔超勃表示,随着新院区的投入使用,通过学习全国各地医院智慧化建设的成果,博采众长。“信息化是工具,又是推动力,相当于我们走路更便捷了。?”崔朝勃表示,具体而言,在肺栓塞领域,数据传输对于VTE防治体系的整体推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慢阻肺、肺炎等领域正在推进病例库的登记研究。我国40岁以上的人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发病率为13.7%,接近1亿人群,发病率较高。以此比例推算,衡水市慢阻肺患病人群也值得关注,崔朝勃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常见病与慢性疾病的管理。

    

     3 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为了促进学科持续长久地发展,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崔朝勃表示,第一,引领团队人员向高层次人才方向努力,鼓励他们当学科带头人。第二,用科研引导学科发展,科室每年都会申报科研项目,并促使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科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第三,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进步。第四,不拘一格,开拓眼界,除了科室自身举办培训班以外,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国家、省级的培训与进修项目,促进学科整体发展。

     “像张孝骞、林巧稚等‘大医’一样,成为一个纯粹的好医生。”崔朝勃常常以此诫勉年轻人,也立下要求:第一,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成为好医生的目标;第二,学会看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从中学习并找到科研思路。第三,学会用故事把病例讲出来。第四,经常下病房,床旁管理患者。第五,吃苦耐劳。第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医生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而不是其他。

     “作为医者,何德何能可以举起奥运火炬来传递这世代流传的奥林匹克精神?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继续为人民服务,医治更多的人,将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实实在在地惠及千家万户。”回想起自己2月3日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高举冬奥火炬时的健步奔跑,崔朝勃依然心潮澎湃。然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30多年对医学的坚持,他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当仁不让,4次临危受命,一次次冲锋上阵,运筹帷幄;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守护在人民身旁。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奥运精神。

    

     崔朝勃教授担任首批衡水援石重症医疗队队长与华西医院共同接管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ICU

     值得一提的是,热爱体育的他,上大学时就很自律地坚持长跑、打篮球,甚至在步入工作岗位的30多年中,每天早上5点起床,打一个多小时的篮球,吃过早饭后便早早来到科室。正因为这样,他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在他看来,平时要未雨绸缪,练就强壮的体魄,遇到危重患者或手术时,才能冲在前面。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递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也传递着劳模工匠砥砺奋进的昂扬精神。

    

     崔朝勃教授作为2022年冬奥会火炬手传递奥运精神

    

     4 探索的脚步从不停止

     崔朝勃与团队始终以学科技术发展为动力,科研为支撑,凝聚团队力量,培养专科人才,秉持“从理论到实践,细节决定成败,减少治疗中再次损伤,从整体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发展理念,将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快车道”。

     “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努力。”在崔朝勃心中,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未来他还计划:扩大ICU病房规模。培养人才队伍。继续推进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内科胸腔镜的开展,系统、规范地推动呼吸康复。始终以科研为支撑,促进重点学科的整体发展。还要把衡水市各二级医院联系起来,形成联盟或者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将呼吸危重症事业夯实发展。

    

     崔朝勃教授带领下的重症团队

     “一个医生要像水一样,有时深潭微澜,有时波澜壮阔,有时站在悬崖峭壁上也能直挺挺地站起来。”崔朝勃用不同的状态总结了自己的30多年行医之旅,提及未来,他眼中有光,心中有梦。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 陈昶:全心全意为民 守护肺部健康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韩宝惠教授:40年在呼吸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呵护百姓健康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邹多武教授: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张北平教授:中西结合 精诚至善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张力教授:临床科研并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排版:冯倩倩

     编辑:冯倩倩

     审核: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