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第十七届乳腺癌高峰论坛恰逢其时 | 开创乳腺癌诊疗新时代
2022/8/31 6:30:00 医师报
十七届阿斯利康乳腺癌高峰论坛
肿瘤是一个“古老”的病,20年以前,由于临床上应对肿瘤的方法有限,人们提到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常常是“谈癌色变”。肿瘤内科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近二十年来,肿瘤内科学治疗实现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乳腺癌领域突破多个诊疗瓶颈,让经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世界先进水平持平,把谈之色变的癌种变成了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但乳腺癌的诊治依然任重道远。当下,新的诊疗技术与方法不断涌现,如何致力于患者的个性化精准选择,给众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8月21日,第十七届阿斯利康乳腺癌高峰论坛上,中国数百位乳腺癌顶级专家共同探讨乳腺癌个性化“精益求精”的未来之路。
本次会议在全国六地(北京、上海、无锡、广州、杭州、成都)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展开讨论,重点围绕乳腺癌诊疗进展及医生和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讲者不仅有来自乳腺癌外科学者教授、乳腺癌内科顶级院士专家,还有药学、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聚探讨乳腺癌诊疗的过去、现在、未来!


四大里程碑 不断更新乳腺癌诊疗新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在开幕式中介绍,聚焦乳腺癌研究领域有四大里程碑式的发现,促进了人类认识乳腺癌和治疗乳腺癌的进展发生质的飞跃。19世纪90年代,豪斯泰德教授创立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开创了实体肿瘤“Halsted手术”治疗模式;20世纪60年代,Fisher团队提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推动了保留乳房根治手术的普及应用;21世纪,Perou等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把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分型,并提出乳腺癌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类疾病。从而促进了针对基因表达谱的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发展。现如今,我们通过揭示肿瘤和宿主内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肿瘤生态学说”,这必将引领未来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即从肿瘤本身延伸扩大到宿主整体,为催生各种免疫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院士介绍,现如今,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但可喜的是乳腺癌的死亡率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下降的曲线与乳腺癌诊疗的快速进展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来,基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发展,大大提升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此时此刻,我们站在了乳腺癌诊疗跨越式发展的新起跑线上,探索精准诊疗的药物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早期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谈之色变的癌种变成了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势在必行。”
锚定总目标出发,提升乳腺癌需精准发力
党中央和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为达到肿瘤防控的总目标,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创新,主要聚焦在抗肿瘤新药的研发领域。随着特别审批、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这四项药品加快上市程序的设立和执行,让我们看到了新药上市的“中国速度”。
不难看到,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已从Me-too、Me-better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台阶迈进,市面上同质化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企业开始着重布局创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以及更好的联合治疗解决方案等。以抗HER2乳腺癌药物发展为例,随着抗HER2乳腺癌治疗不断演变,从单克隆抗体到小分子靶向药物再到抗体偶联药物(ADC),每一步跨越都是一场抗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的革命。
曲妥珠单抗开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时代,帕妥珠单抗成就“双靶”晚期一线治疗新标准;小分子TKI药物在二线治疗中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PFS);ADC药物(T-DM1)在晚期二线和强化辅助治疗中显示明显获益,并随着ADC技术的不断成熟,新一代ADC药物带来更多获益。
徐院士介绍,近年来,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技术上的突破,药物研发取得快速的发展。现阶段乳腺癌成为实体瘤中获批ADC药物最多的瘤种,引领了抗肿瘤治疗药物的最前沿。所谓抗体偶联药物,是由抗体、细胞毒性药物及偶联物桥接而成的药物。其中,抗体会像“导航”一样特异性地识别并引导药物到达病灶,而偶联物一般可以在病灶部位发生断裂,从而释放出具有治疗作用的细胞毒素(弹头),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传统化疗相比,其既可以提升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也可以克服化疗所导致的全身毒性,从而提升全身治疗指数。而结构上的创新更是赋予了新一代ADC药物更高的效力和特异性,新一代ADC药物不仅进一步提升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生存,而且进一步拓展了靶向HER2治疗的获益人群。但这并不是终点,未来我们期待新的靶点药物的涌现以及基于ADC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更好地造福于肿瘤患者。
基于ADC药物以上优势,引领乳腺癌精准诊疗将改变现有分子分型的治疗格局,将开创生物标记物的个体化治疗决策。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指导新药的研发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先生向医师报记者表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阿斯利康一贯的主张,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来指导新药的研发,也是我们一直践行的原则。2021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启用,加速医药研发创新生态圈的搭建。
陈康伟先生介绍,自此阿斯利康的肿瘤研发也制定了多项战略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更多”,从产品的角度,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走向国际化,加入到全球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与企业药企携手能把更多的新产品带给中国的患者;第二个方面是“更快”,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如何能够把最新的产品带到中国,这是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例如阿斯利康创新乳腺癌药物通过海南博鳌特殊进口政策,加速让国内患者可及和受益。
一个新产品对患者有益、有临床价值,我们争取让中国患者的获益和其他国家患者获益同步,实现最大获益;第三个方面是“更新”,包括研究的创新、还有公共卫生事业层面的创新。研究的创新方面,我们思考如何能够从早期、一期、二期开始参与临床研究,让中国的研究者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患者,产生更多的数据,能够尽早地与临床专家、药品审批专家专家一起,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做好更多的准备。基于这三项基本策略,我们希望与政策制定者、专家一起将肿瘤整体研发水平带入新台阶。
据悉,截至2022年2月,阿斯利康全球肿瘤领域的在研项目达到49个,覆盖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宫颈癌及血液肿瘤等8大癌种,同时专注包括肿瘤驱动因子和耐药性、DNA损伤反应、免疫肿瘤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疗法及目前很热的抗体偶联药物等六大科学平台,拓展肿瘤治疗的更多可能性。而阿斯利康中国研发进度也紧紧跟随,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与全球管线内同步研发的项目达到近90%。
可以看到,阿斯利康不断加速创新药物审批,实现全球新药同步上市,并通过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同时加速肿瘤个体化精准诊疗解决方案的落地,进一步提升中国广大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助力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现。
(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审批编号CN-101882,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排版:秦苗
编辑:王丽娜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