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周杰: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肝癌患者从治疗到治愈
2022/9/2 12:02:45 医师报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肝脏移植资质是在2007年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肝脏移植技术准入,当时广东省仅通过了三家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杰教授毕业后一直在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工作至今,师从南方医院著名的“双周”之一的周正端教授,在这里他31岁晋升副教授,35岁成为肝胆外科副主任,38岁担任肝胆外科主任至今,39岁晋升为正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从医40多年,他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赶上了中国肝脏移植的第二波浪潮,运用高超的技术和全新理念,实现了肝移植“零输血”,参与开创了国内肝移植的新局面。在微创技术引入国内之初,他带领科室成为广东地区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单位之一,结合最新的临床转化理念,始终走在肝胆胰外科的最前沿。

    

     “外科医生要在病房摸爬滚打,

     患者的进展应该由你第一个发现”

     周杰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他拥有强健的体魄,从医40多年,他仍身姿挺拔,步伐矫健。周杰师从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周正端教授,周正端教授和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周殿元教授,一个外科一个内科,并称南方医院王牌“双周”。

     周杰的恩师一生发表文章很少,但“手术做得极漂亮”。周杰说,当年周正端教授从上海来到广州,大家对他还不太了解。一次一个著名的爱国侨胞来大陆,突发急病,出现呼吸衰竭。在患者呼吸系统稳定后,仍然找不到起病的原因,医院邀请周殿元教授参与会诊,周殿元教授与周正端教授私交甚好,路上偶遇,就邀请他一同前去。在众多专家们都认为患者是内科疾病时,周正端教授非常肯定地说这是外科疾病,要尽早手术。最终在专家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之下,周正端教授给患者做了手术。一刀下去,证实是胆囊穿孔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腹腔化脓性感染所致呼吸衰竭,因为患者年纪大、症状不明显掩盖了病因。周正端教授高超的临床诊治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让专家们折服,其临床能力越来越被同行所认同。当时年轻的周杰在周正端教授的严格教育下,接受了近乎苛刻的训练,称之为“单兵教练”。“单兵教练就是当病房里出现一名情况非常严峻的重患者时,我就担任这个患者的特护医生,不参与科室的其他医疗工作,但要求24小时守在患者床边。导师让我‘只管这个患者,管好这个患者,管到出院为止!’”周杰回忆说,他当时做着医生+特护的工作,24小时吃住在病房,管理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变化,“无论几点,我都要马上判断病情,给予及时的处理”。有时候一个重患者会接受多次手术,周杰常常饭都吃不上,“手术从天黑做到天亮,再从天亮慢慢做到天黑”。这样的“单兵教练”让他迅速成长,能够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加强了临床思维判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受益于年轻时“单兵教练”的经历,周杰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一有时间就要到病房里泡着”,不能因为外科医生手术多就脱离病房,临床医生就要到病房摸爬滚打,患者的病情有什么新进展应该是由主管医生第一时间发现,而不应该由护士或患者家属来告诉你。“在病房里面泡的时间越多,积累的临床经验就会越丰富,成长就会越快。”“我们抓住了器官移植

     和微创外科发展的契机”

     周杰刚毕业时,肝癌能手术切除的还不太多,“那时的肝脏手术只有科主任等顶尖的专家可以做。”周杰说。后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的水平提高,而且发展了微创外科和移植外科,肝胆胰外科迎来了快速发展。

     20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开始了肝脏移植的第一个高潮,由于供体缺乏、抗排斥药品种少、预后不佳以及移植患者存活时间短等多种原因,经历了多年的停滞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周杰在前辈们的研究实践基础上,站在他们肩膀上出发,赶上了中国第二波肝移植浪潮。“那时只要有供肝,往往是一批一批来,肝脏又不能等,所以我们医生就要马不停蹄,一边做这一台,马上针对下一台做准备。”周杰回忆当时每天连轴转的临床生活,最多的时候一晚上做了三台肝移植手术。做完手术回家天已经蒙蒙亮了,只想着洗完澡睡觉。但往往是刚躺下没多久电话就响了,说又有供体到了,要立刻回医院做下一台肝移植。“NBA球星曾经以‘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来形容训练的刻苦,但对于我们移植医生来说,那就太小菜一碟了!我们是凌晨1点、2点、3点…直至6点,所有时间点的广州都见过。”周杰说,肝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唯一方法。患者因为肝移植得到了根治、痊愈。“现在我还能收到十几二十年前做过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发来的消息,有的在黄山旅游,有的在国外,看到他们发来的照片,上山下海,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特别的开心。”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在周杰团队的不断追求下也日臻完善,在周杰担任科室主任伊始就完成了第一例“零输血”肝移植。肝移植是超级大手术,传统肝移植手术的术中需要大量输血,护士要像流水一样不断去取血。周杰团队改变了肝移植的手术现状,总和周杰搭档的麻醉科主任和他说,“和你一起做肝移植手术,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阻止护士去取血。”虽然周杰认为不能把肝移植不出血当作评价指标,但他表示,“慢慢大家就已经习惯了器官移植这样的大手术少输血甚至不输血了”。近年来外科技术的进步主要集中在器官移植和微创。随着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周杰抓住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契机,很快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基础上,带领科室逐渐开展了腹腔镜胆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等手术。如今腹腔镜手术实现了肝胆胰脾手术的全覆盖,科室微创手术比例达到86%,个别手术组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远超国家的要求。展望学科的未来,周杰认为首先微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微创手术在肝胆胰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周杰介绍说,但还有进步空间。目前的微创手术还不包括肝移植,虽然肝移植供体的获取很多移植中心已经能够达到,但移植手术涉及到病肝切除,再把供体肝移植进去,所以手术依然是开腹的。“但在一个月前,全世界首例全腹腔镜下的肝脏移植已经成功了,是韩国首尔大学全球率先发布的,意味着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实现了真正的全覆盖。”周杰预测,未来手术一定是微创占了绝大多数,“从成为外科医生那一天开始,就要锻炼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基本功。”

     “让肝癌患者转化成为

     健康的正常人是我们的目标 ”

     另一个有无限未来的则是转化医学,“转化治疗并不是最近新提出的概念,以前大家也在做,只是转化率不高。”周杰说,转化是指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治愈性切除。“得益于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发展,在传统转化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例如免疫、靶向等方法,将其与传统的转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前单纯用TACE转化率很低,但现在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与TACE结合,转化率大大得到提高。”

     “有的晚期肝癌患者无法通过传统手术得到根治,但经过转化治疗一系列措施后能达到治愈性切除,甚至有部分患者达到了病理学的完全缓解,也就是说切下来的肿瘤完全没有癌细胞。”周杰说,随着肝癌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更新迭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肝癌晚期患者能达到治愈性切除甚至病理学完全缓解,也就是老百姓普遍认为的治愈,这给很多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的希望。以前出国参加肝脏外科的相关学习班,来授课的欧美老师只做过二三十例肝脏手术就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大咖,“但我们听课的所有中国医生,一个月的肝脏手术量就不止二三十台,中国医生的特点是有非常好的临床实践经验。”周杰说,“我常讲,外科医生是比内科医生多了一项手术技能的医生,无论是器官移植、微创技术还是最新的转化医学,每一个外科医生都应该是多面手。未来我们将结合微创技术、肝移植技术,加上转化医学中涌现的各种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最终的目标和追求是实现将肝癌患者彻底治愈,转化为健康人。”

     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今年节日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地,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的主阵地、主力军,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做到“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倡导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由此,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医师报社联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于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联动北、上、广、杭四城地铁,开展“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主题公益巡展活动。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崔朝勃教授:树利他之心,临床、科研、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团队:齐心抗癌 温暖同行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丁彦玲麻醉团队:突破瓶颈,麻醉天地大有可为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海泉教授:一系列颠覆性成就的背后 唯愿患者无恙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杨衿记:做肺癌患者生命中的“拾光者”

     排版:贾薇薇

     编辑:贾薇薇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