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杨剑:打造数字智能化外科,将数字医疗代代相传
2022/9/3 8:29:23 医师报

    

     // “传承、创新、团结、共享”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科训,主任方驰华教授将传承放在科室文化的第一位。方驰华教授师从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方驰华教授传承了钟世镇院士在数字医学方面的成就,在国际上率先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和腹腔镜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断结合临床需求,延展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2004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副主任杨剑考取了方驰华教授的研究生,作为“第三代”数字化医疗传承人,20多年来,杨剑继承了老师精湛的医疗技术,并致力于医工交叉攻关的数字医学研究,在数字智能化诊疗的过程中,传承老师“从临床问题出发”的科研理念,不断拓展肝胆胰3D外科的应用疆域和精细化技术临床,并将数字智能化技术与微创相结合,解决肝胆胰外科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共同谱写了属于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辉煌,为我国的数字医学技术临床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未来的外科一定是数字智能化的外科,老师方驰华教授将我们带入了数字医学的殿堂,我们将继续沿着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行攻关和探索。”杨剑说,独行速,众行远。我们将传承、完善、发扬数字医学技术,更好地造福患者。

    

     从术前规划到术中“导航”

     实现肝胆胰数字化精准诊疗

     医工结合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而早在2002年,方驰华教授就开始了数字虚拟人的研究,成为了医工结合的先行者。“数字虚拟人是基于尸体的标准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可视化重建还原。”杨剑介绍,方驰华教授作为肝胆外科医生,开展这项研究初始就考虑到能不能将其应用到临床。在钟世镇院士的指导下,方驰华教授最终将数字虚拟人技术转化为数字医学技术,首次将中国人完全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和仿真手术技术应用到肝胆胰外科的诊疗中。

     肝胆胰肿瘤的手术难度极高,以前肝胆胰手术要靠医生读取CT片,凭借经验在脑中进行三维还原,对于年轻医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很容易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偏差。三维可视化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诊疗疾病的二维模式,“只需要将肝癌患者CT数据导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就可以将患者肝脏肿瘤和血管的3D模型重建出来。”杨剑介绍道,“它可以更直观清晰地看到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形态以及周围血管解剖和变异情况,并可反复模拟、演练肝切除路径,协助临床医生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并制定最佳手术方案。这个软件第一次让手术医生真真切切地‘看透’人体腹腔脏器和病变。在术前探究如何下刀,避免血管损伤,怎么入路可以保留最大的器官功能和体积,在术前进行精确规划。”

     方驰华教授带领团队从2006年开始陆续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在科研项目上不断获得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该技术在全国500多家单位推广和应用,并获得国家创新成果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也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当时“在普外科领域是唯一一个获批的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杨剑说。

     目前外科手术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发展迅速,但微创技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手术中医生缺少触感,二是手术视野相对局限,缺乏整体观。“在方驰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又研发了多模图像实时融合的三维腹腔镜手术导航系统。”杨剑介绍,术中的视野看不到肝脏内的血管,这套系统结合之前的技术,把术前3D模型融合到患者脏器上,可以看到肿瘤和血管的立体空间关系,达到肿瘤根治性的切除,减少非必要的血管损伤,“两套系统的结合,将虚拟手术导航‘开’进了患者的腹腔手术视野,从术前规划到术中导航,实现了肝胆胰复杂手术的数字化精准诊疗。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刊、肿瘤外科年鉴等国际主流外科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

     数字化医疗惠及基层

     实现科研成果和技术共享

     目前三维可视化系统和术中导航在全国较大的医院都已经普及且被广泛运用。相比大医院,基层医院条件设备有限,技术理念更新比较缓慢,导致这些技术在基层单位还未能被普及。为了将数字医学技术推广到基层,服务更多患者,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借助珠江肝胆外科专科联盟进行推广。“我们把这些技术推广到联盟单位,在广东省范围内,包括江门、鹤山、清远、东莞……具体到与县级医院合作,定点提供专科坐诊和培训。不光手把手教当地的医生运用这套系统,还会在当地出诊并且指导、实施手术。

     2018年8月19日,首个医师节那一天,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也在庆祝这个医生的节日,杨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清远的紧急电话,因为清远中医院当时还没有介入的条件,希望杨剑帮忙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去救治一位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杨剑一边和中医院沟通、积极扩容抢救,一边通过通讯设备将患者的CT数据传送给同事,让他们帮忙使用三维可视化的软件重建患者的个体化肝脏3D模型。杨剑在车上就收到了立体、全面地显示肝脏肿瘤和血管的3D模型,下车前已经对患者的解剖情况了然于胸。手术台上,杨剑打开患者腹腔时发现已经积累了2000 ml的鲜血,多年的经验、对解剖位置的熟悉,加上3D模型带来的直观感受,杨剑很快速地控制住出血部位肝脏的肝蒂,随后麻利地将肿瘤进行了解剖性切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数字化医疗的底层逻辑是让手术执行更加精准、客观,减少人为因素的差异。”杨剑说,传统医学主要靠医生的经验进行操作,而未来外科的发展一定是精准智能化外科,减少对医生主观经验的依赖。因此数字化医疗在基层的普及具有更大的意义,2018年,清远市中医院联合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完成了清远市首例三维可视化指导下的肝癌切除。这不光标志着基层医院的数字技术和精准医疗获得了新突破,更意味着数字诊疗技术落实到基层单位,未来将完成50例、100例......身患重疾的患者再也不用拖着虚弱的身子,坐几个小时的车来到广州看病,而是能在家门口接受复杂的手术,真真正正达到科研成果和技术共享。

     拓展智能化诊疗

     “扼杀”肿瘤于未发之前

     2004年,杨剑考取方驰华教授的研究生,自此开启了师徒的医工结合、数字化医疗探索之路。杨剑形容老师是一个“极致的完美主义者”,方驰华老师有一句话深深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汇报病情的时候,你不要在病情汇报时讲患者病情突发变化,任何病情的变化其实在之前都有征兆。”方驰华教授以此来要求和勉励科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观察,这样即使一些微小的苗头或轻微的并发症,医生马上就能发现,并进行早期处理和干预。

     “这在肝胆胰外科中格外的重要。”杨剑说,比如胰腺术后出血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你观察仔细,就能发现胰腺术后出血的一些前兆症状,包括患者的腹痛、腹腔引流管微红的引流液,肝胆胰外科医生的“心细如尘”就能避免胰腺术后形成动脉瘤导致的突然大出血,防止发生不可控的后果。“根据这个要求,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叫周末查房制度。”杨剑介绍,虽然周六日不上班,但我们的医生都会进行周末查房,手术的患者周末也能见到医生,医生也能了解病情,避免医生无法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在方驰华教授的严格要求下,肝胆一科近三年没有出现过俗称“二进宫”手术,也就是没有一个非计划手术。

     杨剑谈到与恩师一起20年的奋斗之路,最大的感触是老师的所有课题都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联合医工团队进行攻关研发,产出结果进行转化,最终反哺临床,让患者受益。“肝胆一科创立于2008年。”杨剑说,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初创时期的科室设备及手术器械,在方驰华教授的带领下,团队2006年开始就陆续获得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资助,医院和大学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购入了先进的设备,和医工团队一起研发三维软件和手术导航系统。在方驰华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拓展数字化医疗的疆域和应用,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手术系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创新地将三维可视化转化为脏器3D打印,实现了三维图像向三维立体模型的跨越式转变......

     从中国“数字人”之父钟世镇院士,到在国际率先开拓数字智能化诊疗领域的方驰华教授,再到第三代数字医学的传承者,杨剑形容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着前辈的厚望。”自己将和团队一起,沿着方驰华教授的发展路线,将前辈们的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创新。实现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全面智能化诊疗,并利用智能化诊疗达到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今年节日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地,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的主阵地、主力军,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做到“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倡导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由此,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医师报社联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于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联动北、上、广、杭四城地铁,开展“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主题公益巡展活动。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崔朝勃教授:树利他之心,临床、科研、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团队:齐心抗癌 温暖同行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丁彦玲麻醉团队:突破瓶颈,麻醉天地大有可为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海泉教授:一系列颠覆性成就的背后 唯愿患者无恙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杨衿记:做肺癌患者生命中的“拾光者”

     排版:贾薇薇

     编辑:贾薇薇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