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立项?伦理审查?大牛说你这些地方都做错了!!
2022/9/3 12:05:28 医师报

    

     危急重症医生

     工作节奏快

     抢救任务重

    

     好不容易有时间

     考虑下科研工作

     研究如何立项?

     什么主题比较合适?

     试验又该怎么设计?

    

     别慌!!

     为了解决危重症专业临床医师在实践中面对科研的一些困惑话题,迈瑞联合数十家医院顶尖急诊专家,系统化开发“科研面对面”系列临床科研课程。2022年8月26日,“科研面对面”第三期顺利上线。

    

     本次直播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曹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崇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谢苗荣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田英平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咏明教授,为大家进行第三期的内容分享。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张茂教授担任本期直播的主持。?

     科研立项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在临床上遇到的每一个疑难病症,都可能代表着一个科研方向。曹钰教授表示,无论是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还是GCP注册项目,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造福患者、推动医学和社会进步以及满足自身的职业兴趣。因此,医生应在临床工作中时刻带着科研思维:透过众多表面的现象看到根源问题所在,并用现有的资源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

     曹钰教授强调,科研立项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如果能够获得科研立项,便可以使研究的开展得到学术、资源乃至政策上的扶持,进而保证科研之路的顺利推进。要想达成科研立项,首先要精读立项指南,在充分了解不同项目的性质、行业、方向,以及具体的申报要求和范围后,便可以着手撰写立项申报书。

     曹钰教授表示,即便是不同项目的申报书,也有着共通之处:即将临床已有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科学地解析为几个层次,再用科学的方法去逐项解决,最后再提出自己所关注的假说内容。而在具体的撰写上,要注重相关成功案例的阅读和积累、尊重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自己的创新和科学点。“申报书中要注意核心问题的突出(诸如创新性、科学价值、可行性),找准评审的关注点。”

    

     很多项目在提交时都要经过学术和伦理审查。“所有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都需要去做相关的伦理的检查审查,”曹钰教授说,“当我们总结伦理要点时,发现其与医疗事故鉴定的八个字是一样的。”首先,要有开展临床研究的资质;其次相关措施切实可行;再次,要保证沟通,科学研究需要在沟通过程中做好保密、公平;最后,要能预见到病人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否能够保障患者受到到损害后可以得到相关补偿。

     以人为对象的所有的前瞻性研究应该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其不仅是由于绝大多数医学期刊仅接受经过临床试验注册过的研究论文稿件,更是为了提高提高科研效率、保障患者和公众对研究的知情权。

     高质量SCI具备七要素

     SCI刊物对文章的要求普遍较高,面对各种竞争对手和严格的审稿人,如何才能写作一篇好的、高质量的SCI文章呢?崇巍教授以其2006年发表的《Effect of Iodine Intake on Thyroid Diseases in China》为例,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素。

    

     科学立项:

     注重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

    

     题目

     不宜太长、尽量简单直白,选词须做到准确而具体,不必写成主谓宾构成完整的句子。

    

     摘要

     语言简明扼要、语义确切、句型简单,避免长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字数在100~300字。

    

     前言

     必须明确选题原因、论述研究背景、言简意赅、开门见山。

    

     研究结果

     ①要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的数据和图像,对于新发现的结果应进行重点介绍;

     ②一般不将原始数据直接写入结果,使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进行分类整理;

     ③对于统计学后分析的数据,提供计算的检验统计量值,如t值、P值等;

     ④表达尽量采用图表数据等客观描述类内容。

    

     讨论

     ①避免叙述实验结果,应围绕研究的假说以及前言中提及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并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论证自己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③指出自身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之处。

    

     结论

     着重描述研究的结果、结论性意见和主要数据,不要与讨论部分重复。

     讨论环节

     无论是医学新手小白,还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都不一定能完全保证自己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的路上不遇到几段“波折”。“科研面对面”第三期的讨论环节,依然邀请各位权威专家对科研中那些基础但却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答。

     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不是终点

     临床科研的从简入繁,实际上来源于医生对临床问题认知的逐渐深入。曹钰教授表示,临床是科研的沃土,在抓住临床中的根源问题后,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才能将经验真正地整合到科研当中,从而为科研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后,随着危重症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势必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合作,而在学科之间跨界沟通的过程中,又会衍生出新的课题、联合更多的资源,从而完成了一个课题从简入繁的转变。“除此之外,我认为,一个科研项目的结束,并不是以科研论文的发表为终点,而是应该以是否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或缓解患者病情为终点。”曹教授强调道。

     选题设置:学会积小胜为大胜

     目前我国急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要想进一步完善学科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科内涵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医生在注重临床诊疗的同时,加强科研方面的精力投入,而只有我们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研究,选题本身的质量以及价值性,是这个研究得以顺利推进和坚持的基础。

     找好选题方向后,还要注重及时调整和设立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一个好的科研项目,需要有顶层设计作为引导和规划,注重研究的周期性,围绕顶层设计,3年一个小目标,5~10年一个中目标,10~20年可能一个大目标,积小胜为大胜。“这一方面能满足团队中各个成员进行任期考核的需求,更有利于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整个研究的条理性更为清晰。”姚教授介绍,其中,短期目标一般按照国家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各个学校基金的周期进行调整和安排。

     姚咏明教授还强调,危重症科医生面对的情况复杂的疑难杂症,往往不能靠单一专科的知识解决,因而在科研过程中,也需要与各个学科和研究团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保证研究的顺利推进。

     伦理汇报:切忌等同于课题答辩

     作为北京友谊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谢苗荣教授就几点容易被大家误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伦理审查过于繁琐,影响了科学创新的脚步。其实,伦理审查作为开展临床研究、共享数据或者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必需条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科学发展与受试者损伤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2.低估伦理审批的严肃性。谢教授表示,伦理审查的严肃性不容质疑,审查流程可以加快,但原则不能放松,这是对医学发展以及科学进步必须承担的责任。3.通过伦理审查后便不重视中间环节。姚教授表示伦理审查也是有有效期限的,因此不能科研人员不能在中间环节掉以轻心。

     除此之外,谢院长还提醒广大同行,在进行伦理汇报时,要切忌按照申报科研课题答辩一样介绍科研内容,应紧紧围绕伦理审查的几要素来进行内容的整理和汇报;避免使用例如“惊人效果”“唯一”等词汇来扩大自身方案优点,客观地描述方案的优缺点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重视,通过强制安排员工、学生体检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是不符合伦理审核原则的;对受试者的告知内容不充分,例如语言过于学术化、影响受试者理解,补偿问题含糊其辞等;了解合作公司的具体背景;做好受试者的遗传信息保护。

     临床病例报告:挖掘病例中的不平凡

     人常说“实践出真知”,其实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乏各类典型、疑难病例,如果能将其诊疗过程进行详细的总结,就是一个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对此,田英平教授认为,临床医师要在临床工作中,有意识地关注新奇的临床病例:例如治疗过程中的不平凡之处、患者愈后的与众不同等。“这不仅利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还会为同行的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胡辉:医疗照护 细微之处见真章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 傅卫军教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守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绚烂生命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创新团队:除痛创新 做疼痛学科的探索者、引领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王 前:奋力闯创干,用“家院”文化暖心聚力振精神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林丽珠:融贯中西医,征服癌魔

     排版:王璐

     编辑:王璐

     审核:裘佳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