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夏恩兰教授:手握宫腔镜,放眼大未来
2022/9/3 18:04:02 医师报

//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1955年,她从医科院校毕业,被分配到青海当妇产科医生,进科时主任和她说:“妇产科医生是瞎子一根棍。无论是刮勺,还是探针,妇产科医生的使用器材都是盲视、全凭感觉,根本看不见子宫腔究竟什么样。”
2022年的今天,她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她手下的医生身兼妇产、影像、生殖等多科室医生角色于一身,是群实实在在的多面手,不仅看得见子宫内膜的模样,更看得见我国宫腔镜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就是国内宫腔镜第一人——夏恩兰教授,她所引以为傲的团队,就是其于1993年创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

★ 孜孜不倦 ★
实现国内首例宫腔镜电切术
直至今日,夏恩兰教授还和第一位接受自己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保持着联系。
“她叫陈廷桂,在她之前,已经有好多患者拒绝过我了。”夏恩兰教授笑着说,“不过也不怪人家,虽然我说我有能力去做,但是毕竟当时还没有真刀真枪地做过。”
在陈廷桂找到夏教授之前,她已经在多家医院之间辗转,尽管严重的子宫出血让她饱受折磨,但受限于当时的诊疗手段以及具体适应证的问题,临床只能给陈女士开出“坚持用药”的治疗方案。然而药物并不能改善陈女士的问题。“夏主任,我有一次坐火车我都没下得了车!为什么?因为座位上全是鲜血,而我本人已经站不起来了。”
夏教授对陈女士就诊时的话印象深刻,经过反复思索,她向陈女士提出了在宫腔镜下手术的建议。
在此之前,虽然国内部分专家已经开始实施宫腔镜检查术,但尚未涉及宫腔镜电切术领域。夏教授回忆,受限于当时的治疗条件,即使患者做了宫腔镜检查,还是需要借助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所以宫腔镜的推广应用非常缓慢。
1989年7月,英国医生Adam Magos首先在《英国医学杂志》报道了全球第一篇宫腔镜电切术的文章:尝试用小儿膀胱电切镜进入宫腔治疗子宫出血,16例中成功了15例。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夏恩兰教授有幸得到了这篇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只有一页,但却引得夏恩兰反复阅读、不断思量:若是我国也能开展这一手术,那么将让多少女性避免失去子宫的惨淡结局。
然而,要想顺利在国内完成这种手术,即便将Adam Magos的文章倒背如流,也是不够的。夏恩兰教授为了逐渐完善手术中的种种细节,开始反复出入北京图书馆:当时还没有宫腔镜电切器械,使用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电切镜进行手术;不了解具体操作,参考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电切术;没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经验,就从泌尿外科相关资料中借鉴相关经验……
1990年5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成功为一位保守治疗无效的年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我国第一例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消息传来,仅仅比国际上晚了几个月。复兴医院对宫腔镜电切术的成功引进开展,改变了传统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使患者不仅保留了子宫,更是保留了生育功能。
★ 拳拳在念 ★
多年坚守得见希望
夏恩兰教授对宫腔镜的关注,不是在看到全球首例宫腔镜电切术的报道才开始的。
时光倒回1965年,夏恩兰教授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跟随林元英教授进修,也正是通过林教授,当时还是学生的夏恩兰教授知道了内窥镜技术,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探查人体。也正是在此期间,她第一次通过内窥镜看到了离体的子宫腔图像,“就好像在水下看物一样,有点影影绰绰。”夏恩兰教授回忆道。在宫腔镜技术发明之前,想准确了解宫腔内病变是不可能的。单靠触诊得到的资料是间接的,也是不可靠的,也由此产生了很多误诊。夏教授想,如果真的能看清宫腔内的改变,诊断就会更准确,治疗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然而,夏恩兰教授还没来得及研究明白子宫内的样子,林元英教授就已远走加拿大,直到90年代初才回国。而在此期间,夏恩兰教授被下放到了甘肃。在当时的环境下,百姓们不仅医疗卫生知识缺乏,思想观念也较为闭塞,夏恩兰教授在工作期间见到了太多妇女因为失去子宫而被亲朋嫌弃,也接触到了许多宁愿子宫流血而死、也不愿切除子宫的案例,如此种种,更使她坚定了想要寻求保留子宫方式的决心。
1992年林元英教授去世,夏恩兰教授未能赶去上海,写了一封信过去,信中表示一定会继承林元英教授的未竞事业,将宫腔镜研究好好地开展下去。
《英国医学杂志》的文章让夏恩兰教授看到,自己所想所念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她还专门求教了当时国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宋鸿钊教授,宋教授阅读前面提到的英国医学杂志文章后,立即表示“国外能做的,我们应该也能做”(注:这是宋教授原话),听了宋教授的话,夏教授立即行动起来,收集有关手术诊疗的各类资料。
然而,学术界也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医生认为这项技术是胡闹。可是一路走来,太多比这艰难的时刻,夏教授都坚持了下来,又怎会在此时放弃呢?
为了寻求支持,夏恩兰教授除了邀请协和医院的宋鸿钊教授会诊外,还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自新教授请教、征求首都医科大学周苏文教授的意见,在征得了各位教授专家的认可后,她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 多多益善 ★
无私普及先进技术
随着国内首例宫腔镜电切术成功后,越来越多的病人慕名而来。“人多的时候,住院登记单都能摆一尺厚。”但当时要在国内开展这项技术十分艰难,多数医院既没有能从事此技术的人才,也没有相关的设备。复兴医院当时只有9个科室,都有固定的手术日,当夏教授没有手术日的时候,要到处询问能否排个手术,而好不容易手术科室同意了,麻醉师又协调不上了,“要开展一台手术困难极了。”
为了让大多数女性患者都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福音,夏教授觉得只靠一家医院不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推广宫腔镜技术。她一方面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也正是在此期间,她的第一本专著——《妇科内镜学(第一版)》1998年完稿、2000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妇科内镜学的著作。另一方面,她从1992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宫腔镜技术培训班,随着技术的发展,1994年以后改为宫腹腔镜技术培训班。虽然早期培训班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也不够,但该培训班依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与支持。2000年,国际宫腔镜培训中心亚洲分中心在北京成立,这不仅成就了夏教授“造福女性患者”的心愿,更让中国妇产科界赢得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截至2022年6月,培训班已经举办了84期,学员累计5000多人。同时,从1992年开始招收进修医生,累计有3000多名临床进修的医生,其中包括海外进修医生。此外,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从199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北京国际宫腹腔镜及微创手术学术研讨会,截至2021年,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累计线下参会30000余人次,今年9月16日即将召开第30届。
★ 代代相传 ★
倾情建设一流科室
在历届院领导的倾力关注与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已发展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特长和一定规模的知名、重点科室。但这背后,也离不开夏恩兰教授作为创科主任所奠定下的科室传统与精神传承。
“人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我们科室可不兴这个。”夏教授表示,一个人能做到的总是太过有限,只有团队才能焕发更大的活力。只要条件允许,夏教授总会给科室里的年轻人提供好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支持。看着团队中的“接班人”们一个个能够独挡一面,夏教授很欣慰:“有时教学相长,你很难具体说得清的,我也需要和他们学习现代技术、电脑、统计学方法等内容。”
宫腔镜诊治中心团队在国外SCI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级、省、市、区级科技进步奖30项,《宫腔镜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每年完成宫腔镜检查万余例,宫腹腔镜手术4000余例。在宫腔内病变诊治,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不孕症,子宫畸形成形和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等方面均有创新,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4年7月,引进“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著名生殖医学专家,英国Shefield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李天照教授任中心主任,指导开展“复发性流产”特色门诊;2017年9月,又成立了生殖与早孕中心门诊和相关实验室,科内设博士和硕士培养点。
在夏恩兰教授的引领下,宫腔镜诊治中心团队成员秉承“患者第一、服务一流”的精神,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殷殷期盼 ★
广阔未来更待开拓
作为中国妇产科学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回望自己近70年的从医之路,夏教授感慨良多;展望腔镜学科的未来发展,她充满信心:“在我看来,宫腔镜医生现在起码身兼六个角色。”
首先,她需要是一个妇科医生,掌握妇科相关知识,善用开腹、阴式、腔镜等各类技术;其次,她得是名影像医生,因为超声对妇产科帮助非常大,其相当于妇产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有助于手术评估;第三,还得是个肿瘤医生,因为宫腔镜可以有助于早期肿瘤的发现,进而阻止肿瘤进一步进展;第四,是一名产科医生,很多宫腔疾病都难以避免地与生育分娩联系在一起,因而如何平衡宫腔疾病与患者腹中胎儿以及未来生育力之间的关系,也是宫腔镜医生的工作内容;第五,一名内分泌科医生,子宫能分泌多种激素维持内分泌平衡,因而宫腔的疾病可能也会与内分泌疾病存在关联;第六,她还需要是一名生殖医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夫妇了解到了辅助生殖,而有三到四成辅助生殖失败的患者,需要来到宫腔镜诊治中心寻求帮助。
“我觉得,宫腔镜在临床的应用,不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宫腔内的病变,还有妇产科的未来。”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 陈昶:全心全意为民 守护肺部健康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韩宝惠教授:40年在呼吸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呵护百姓健康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邹多武教授: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张北平教授:中西结合 精诚至善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张力教授:临床科研并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排版:王璐
编辑:王璐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