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吸慢病管理21世纪新征程“专题报道⑩|钟南山院士: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呼吸慢病防治走出中国特色
2022/9/7 7:00:00 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陈惠)慢阻肺和哮喘是呼吸慢病最常见的病种。根据国家最新健康中国研究数据,慢阻肺患病总人群已超过1亿,在40岁以上人群当中患病率已经达到13.7%1我国哮喘病患者总人数4570万,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2

     我国呼吸慢病管理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初,医疗界开始加强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防治;自20世纪80年代初,哮喘就被医疗界所关注。但那时,呼吸领域对于疾病认知、诊疗方式仍存在不足。改变慢阻肺及哮喘等主要慢性呼吸疾病的诊疗现状,加强规范化诊治,一直是我国学者努力的方向。

     “经过四五十年的工作,我们在慢病呼吸疾病防治方面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但是我希望除了规范化诊治,我们还应将慢病呼吸疾病防治战略前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8月19日,恰逢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医师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他以哮喘防治为例,描绘了他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

    

    

    

     钟南山院士

     “我们对哮喘的认识增加了,但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1993年,WHO和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组织了由17个国家的数十名专家开始制定“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中国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和北京儿研所陈育智教授担任撰稿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凯生教授参与审稿。1995年2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在全球正式公布3。钟南山院士回顾这40年来我国对哮喘的认识、防治,以及控制水平感叹到:“有很大的变化。”

     这得益于40年来,以钟南山院士为领头人之一的我国呼吸学界一直孜孜不倦地开展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哮喘治疗方案。1994年,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所做的一个针对13岁到14岁的初中生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中哮喘患病率为3.9%,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上升为7.9%4

     2019年6月21日,《柳叶刀》在线发表由王辰院士领衔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哮喘病患者总人数4570万,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2

     而在哮喘类型的认知方面,自1979年美国麻省总院学者理查德·欧文(Richard Irwin)提出“咳嗽变异性哮喘”,1992年,钟南山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隐匿性哮喘“概念;201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研究团队,发现了“胸闷变异性哮喘”。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和我的老朋友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对哮喘的认识,以及对哮喘不同症状的认识,不管怎样是增加了很多。”但是,在钟南山院士看来,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工作”,到现在为止还缺少全国的流行病学统计。

     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之际,一项名为“全新呼吸”的中国哮喘患者在线登记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第二期在广州启动。此项目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牵头,葛兰素史克中国(GSK)支持,全国共有111家单位参与。钟南山院士出席启动会并表示,这项工作是为了调查真实世界里,中国哮喘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与诊治现状。

     “随着对哮喘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哮喘的诊疗模式也在持续改进。通过基于哮喘标准病历的全国哮喘患者登记平台的建立,以及哮喘单病种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共享,积极推动哮喘临床诊治规范的制定,从而提升中国哮喘的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他希望通过第二期研究的开展,总结出中国哮喘患者的诊治现状、找出中国哮喘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哮喘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内哮喘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也为我国相关卫生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惠及更多的中国哮喘患者。

     “我们需要更多临床治愈的患者”

     “我的愿望是希望哮喘早期发作即给予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在国外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钟南山院士回忆前两年与加拿大同行曾探讨,早期出现哮喘症状怎么办。他建议一旦发现早期症状,就采取治疗手段,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这样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因为早期阶段炎症不严重,较容易控制;控制了之后完全可以预防疾病越来越严重。哮喘早期治疗的效果比慢阻肺更明确,如同控制高血压后不会发生脑血管意外,控制高血脂症不会发展为心梗一样。早期积极干预和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疾病加重、减少疾病带来的个人和社会负担。我的愿望是哮喘也走这条路,除了防治规范化,还要将防治战略前移。现在全世界没有这么做,所以希望走出中国特色,哮喘防治必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也是钟南山院士的临床经验。“我有几名患者很令人出乎意料,到现在80、90多岁了,观察了20~30年,本来很严重,已经无法走路,后来经过积极治疗,住院情况改善了,药也慢慢减了。他每天用一点药但是没有症状,一直维持到现在,还可以每天游泳,可以说他是临床治愈了。”钟南山院士说,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临床治愈”的患者,这应该成为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推动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得益于空气污染的明显改善和控烟的效果,当前我国呼吸慢病如慢阻肺和肺癌的危险因素得到极大改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广东致力于各种疾病的早防早治,做得较突出的首先是慢阻肺防治。钟南山团队基于临床试验结果,明确主张应当对确诊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药物干预。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挽救其肺功能。减少疾病的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提高生活质量,2017年9月15日,该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5“慢阻肺的治疗和控制之路是相对走得远一些,相信能够控制是可以实现的,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控制比较难。”钟南山院士补充道。

     其次是肺癌早期防治,肺癌也是慢性呼吸疾病,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不管男性女性,都要进行早筛早查。钟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团队对ctDNA甲基化检测用于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进行了探索。该研究纳入接受手术的肺结节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采取10ml血浆后进行ctDNA检测,并开发出9个位点的甲基化异常作为诊断模型。结果显示,在早期肺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0%左右。

     钟南山院士介绍,“如果把肺部结节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治疗加上DNA甲基化阳性治疗,结合诊断,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超过90%。也就是说一旦发现肺结节,再测测血液指标,这名患者该不该手术都很明确。”

     然而在哮喘诊治方面,钟南山院士认为还远远不够。影响哮喘的危险因素很多,空气污染中的PM2.5、螨虫、汽车尾气等,都会引起哮喘发作。而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为28.5%,21%的患者未得到有效控制,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的哮喘控制率更低6

     “说明在哮喘诊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钟南山院士感慨,从社会的角度,一般老百姓不会把呼吸慢病看成“癌症”那么恐惧,只是觉得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不方便或者很困难。但是,健康生活是中国现在追求的目标,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所以需要全社会、医疗界给予足够重视。

     钟南山院士指出,社会和政府要提升对呼吸慢病的重视程度,并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尽管医保中已纳入部分呼吸慢病治疗药物,但是还很有限。而让政府能足够重视,还需要医疗工作者开展更多调查研究,并以实际调查结果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的科学依据。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中国医师节出现在“中国哮喘患者在线登记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第二期”启动会的原因,“有一个这么大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规律。我是深信通过早期干预,我们的哮喘是绝对可以克服的,在全世界克服。”钟南山院士说,这是他的愿望和梦想。

     参考文献

     [1] Wang C.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2018) The Lancet 2018; 391 (10131).

     [2] Huang, Kewu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London, England) vol. 394,10196 (2019): 407-418. doi:10.1016/S0140-6736(19)31147-X

     [3]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rgy For Asthma Managemnet and Prevention, 1995. 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4] Yangzong, Yangzong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sthma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vol. 12 860. 10 Oct. 2012, doi:10.1186/1471-2458-12-860

     [5] Zhou, Yumin et al. “Tiotropium in Early-Stag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10 (2017): 923-935. doi:10.1056/NEJMoa1700228

     [6] Lin, J T et al. 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 = Zhonghua jiehe he huxi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vol. 40,7 (2017): 494-498.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7.002

     排版/编辑:宋箐

     审核:陈惠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