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余剑波:从热爱出发 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贡献力量
2022/9/7 12:20:46 医师报

     “像这样的危急重症患者经常都有,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在接受《医师报》采访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余剑波教授刚完成一场惊醒动魄的患者抢救,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当然,我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余剑波在历经了无数次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后,看惯了生死,但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他无法做到麻木,还是会为一次成功抢救而激动,会在回天乏术患者离去时而感到悲伤、惋惜。

     为尽可能的抢救更多患者,余剑波用敬业、专业和沉着冷静,奔跑在生命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并在危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脏器保护、围术期针刺干预以及手术室外无痛技术的规范开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身份虽变 但对麻醉事业的热爱不变

     2006年,余剑波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以下简称“南开医院”),在这里他实现了从一名医学生到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的转变,并带领团队逐步将原来单一的临床麻醉,发展为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

    

     余剑波与团队合影

     2020年2月,为了整合医疗资源、倾力支持麻醉学科做大做强围术期医学,更好地为危重症患者服务,南开医院院党委领导班子决定将重症医学科划归麻醉学科统一管理,麻醉学科下设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和疼痛诊疗,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具有完整建制的麻醉学科,作为学术带头人的余剑波,挑起了重担。

     如今虽然身份和职责都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余剑波对这份事业依然充满热爱。

     麻醉医生是一个不被大多数百姓所熟悉的群体,在业内有着“无影灯下的隐形守护者”称号,为什么会选择麻醉专业?

     “那还要从30年前说起……”

     说起对麻醉学的认识,余剑波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1989年。他说:“那年我考入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现湖北医药学院),正赶上学院筹建中国第二批麻醉专业,在学校组织的动员会上,付南安教授介绍了麻醉专业这一新兴学科。”

     余剑波回忆,在动员会上他第一次知道了麻醉科是医院最为重要的平台科室之一,麻醉医生在确保围术期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事业未来还需要你们年轻一代来进行探索,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可能。”动员会上付南安教授的这番话使得当时的余剑波对麻醉专业充满了憧憬,多年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余剑波仍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那时我就想将来一定要在麻醉领域做出一番成就,造福人类!”

     凭借着优秀的成绩,余剑波从5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正式踏入了麻醉领域的门槛

     遇良师 得良友

     本科毕业后,余剑波进入武汉协和医院实习,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姚尚龙教授。

     跟着姚尚龙教授的学习,余剑波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还能将自己的学识、理想造福更多人的医生,就必须要在该领域有所钻研和建树,于是他决定继续深造:读研读博!

     当然,余剑波在导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是要永怀一颗慈悲之心,这种思想在余剑波成为了学术带头人后更为凸显,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的成员们。

     “都说最好的医患关系就是和患者成为朋友,余主任就能和大部分患者成为好朋友。”团队成员介绍,不论是在治疗方案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上,余剑波都会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当患者出现了为难情绪,他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开导他们——办公桌上的鲜花和墙上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博士期间,受导师姚尚龙教授在“通气所致肺损伤研究”的启迪和影响,余剑波对脓毒症肺损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内源性保护系统在脓毒症肺损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炎症反应失控是脓毒症致肺损伤重要的病生理基础,是否调动机体内源性炎症控制机制就能减轻脓毒症致肺损伤?”这么想着,余剑波开始了脓毒症肺损伤相关研究,而这也成为了后来他的学术生涯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成就。

     将重症胰腺炎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病死率降至13.9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为20%~30%。急危重症往往发生在一瞬间,病程急抢救时间短,在繁忙的救治工作中,有一个年轻的患者令余剑波印象深刻。

     “他被送来时已经出现了肺脏、肾脏、肠道系统和心血管系统4个脏器损伤,这种情况死亡率高达60%。”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余剑波仍觉惊心动魄。

     患者刘先生在经历了数天的熬夜后,与朋友聚餐并饮酒,突然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程度逐渐,等到被同伴送到南开医院就诊时,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且出现了严重的生命危险。

     通过余剑波和团队的努力,患者脱离生命危险,7天后撤离了呼吸机。

     患者年仅36岁,孩子10岁未满,如果发生意外,这一家人的未来是可想而知的……余剑波每天都奔波在临床、科研与教学之间,他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挽救一个患者,挽救一个家庭。”

     所以每一次救治,余剑波都会全力以赴:“每次救治后都觉得像‘打了一场仗’”。

    

     工作中的余剑波

     据了解,接手重症医学科后不到3年时间,余剑波和团队仅收治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患者就超过了500例。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一般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余剑波介绍,急性胰腺炎常发生在饱餐或酗酒后,患者的上腹或左上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胸部和左侧腹部。急性胰腺炎还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血症、腹腔内高压、胰性脑病等。

     “被送来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情况都十分严重,已经合并呼吸、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并发症,甚至需要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余剑波说。

     脓毒症肺损伤是重症胰腺炎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探索,余剑波带领的重症医学团队以吴咸中院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医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重症胰腺炎脓毒症肺损伤的内源性保护系统恢复的新理论和综合诊疗策略,将患者病死率降至13.93%,低于国际30%~50%水平,ICU住院天数也由平均19.3天缩短到9.03天,该成果受到了业内的认可,并取得了多项荣誉。

     做大做强围术期医学

     从临床角度来看,麻醉学正在向围术期医学转变。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患者管理,从术后疼痛治疗,到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有麻醉学的身影。

     虽然麻醉的运用,为现代医学带来了更多可能,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麻醉需要使用的镇静、镇痛、肌松药物也免不了给患者带来一定副作用。余剑波表示,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进行穴位刺激能帮助患者消除不适和疼痛,减少并发症。

     穴位刺激在术前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术中具有镇痛、保护脏器功能、调控术中血流动力学作用,术后具有预防恶心呕吐、调节胃肠功能、治疗术后尿潴留、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

     在余剑波和团队的努力下,充分整合了重症医学科优质资源与临床麻醉相结合,突出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形成了术前-术中-术后危重患者围术期的一体化管理,加速了危重症患者的术后康复,增加了危重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有了技术,如何让更多临床医生了解并掌握来造福患者成了余剑波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很快,他就有了答案。

     “创建学术交流平台,将好的理念和技术推而广之。”余剑波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先后创建了“天津市中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委会”“中国中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天津市中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学术交流年会,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一起来分享经验。”余剑波认为实践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于是还开展了免费的“围术期穴位刺激”培训班。

    

     余剑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

     从2014年开始,余剑波每年都会在全国招收主任医师来医院进行学习。“一年收40人,连续8年,我们培养了300余人。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又会教其他医生,我想这也是在不断的推广吧!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会因此而受益。”余剑波自豪的说道。

     经过16年的砥砺前行,如今的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已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一体,并先后被遴选为麻醉学和重症医学博士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国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区县级重症骨干医师培训基地,是莘莘学子医学梦想的摇篮。

     “未来我们将以中西医结合围术期医学为特色、危重症器官损伤中西医结合救治为重点,做大做强围术期医学。”余剑波表示,科室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已经成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将在人才培养、质量规范等方面形成模式,规范和引领学科发展。

     行医三十载,敬畏生命始终是余剑波坚守的职业使命。“重症医学临危受命,麻醉医学全程守护,选择麻醉与重症,意味着选择责任和担当,选择在患者危重时刻挺身而出,绝不轻言放弃。”余剑波说。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崔朝勃教授:树利他之心,临床、科研、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团队:齐心抗癌 温暖同行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丁彦玲麻醉团队:突破瓶颈,麻醉天地大有可为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海泉教授:一系列颠覆性成就的背后 唯愿患者无恙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杨衿记:做肺癌患者生命中的“拾光者”

     排版:胡海燕

     编辑:张玉辉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排版:胡海燕编辑:张玉辉审核:许奉彦

     “像这样的危急重症患者经常都有,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在接受《医师报》采访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余剑波教授刚完成一场惊醒动魄的患者抢救,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