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中药追梦人,共筑健康中国梦
2022/9/7 18:55:18 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9月3日上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孝涛传承工作室主办,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协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天津红日康仁堂承办的2022中药药事共建暨道地药材寻根交流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吸引了大医智道直播2.3万人次,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3.1万人次观看。


开幕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孝涛传承工作室主任张志杰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孝涛传承工作室主任张志杰转达了王孝涛老师对药事共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的祝贺,期待中药行业同仁不忘饮片根本,在中药炮制规范化、自动化和全程质量控制方面做出更多创新成果。

红日药业总裁助理兼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马鲁锋致辞红日药业总裁助理兼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马鲁锋介绍,近些年来,中医药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在政府、 学协会和各位专家的带领下,中医药在抗疫、慢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及应对老龄化等方面贡献了中医智慧、中国方案。
自古“医药圆融,医靠药治,药为医用”。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近20年试点的结束,产品质量标准逐渐趋于统一,但不同品牌间产品的差异依然存在。红日药业作为配方颗粒行业龙头之一,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根本,以“具备汤剂的基本属性”为准则,研究中药汤药的剂型改革,实现 “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并获得工艺发明专利30余项;同时,不断完善智能化中药房建设,建立了一套中药配方颗粒“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实现产品的全程溯源。践行“源于国标,高于国标”的理念,获得国家发改委授予的行业唯一“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称号。
同为中医药追梦人,红日药业愿与医学和药学专家们一道,为中药的传承创新、为健康中国而共同努力。

宁夏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忠和致辞
宁夏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忠和表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并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也对实践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中药理论在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这固然可喜,但仍要在质量标准、炮制加工等中药规范问题上加强重视。王忠和会长表示,期待本次会议能为中医药同仁带来更深入的思考和学术交流。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李经邦致辞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李经邦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凭借其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非常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紧紧抓住互联网与医疗融合的机遇,率先出台系列互联网医院配套制度,打造政策和创新高地。此次中药药事共建及道地药材寻根交流活动选择在宁夏举行,对于探寻中药品质之源、发现中药文化之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医药市场需求和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扩大、发展前景广阔。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促进医药协同共进,为宁夏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陆静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陆静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自2014年6月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红日康仁堂及全国多家单位发起的中药药事共建活动已连续举办9年。陆静说,高品质中药材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重大需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健康产品、药品等,一定是从“地头”到“床头”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未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将积极协调专家参与标准技术服务和标准宣贯推广,对促进中医药领域标准化发展贡献力量。
道地药材宁夏枸杞的形成体现中医大智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胡世林正在进行内容分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胡世林分析道地药材宁夏枸杞的形成因素包括物种、种质、环境与栽培技术,但决定和主导因素是历代医家的临床医学贡献。他指出《神农本草经》枸杞就包括茄科植物Lycium barbarum,虽然枸杞属植物有多种,但《中国药典》(一部)自1985年版以来就以此为枸杞的唯一植物来源,这就是对中医智慧的肯定,而且也获得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学界和商界一致认同,至少在保健食品或食品补充剂方面,宁夏枸杞已经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由于野生Lycium barbarum枝叶形态和果实形、色、味均与栽培品显著不同,市场一直不认其为枸杞,故建议宁夏枸杞的植物来源要精准,以栽培变种表示为Lycium barbarum L.CV ningxia比较符合实际,也有利于保护宁夏枸杞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膏方开诊前需加强药师医师培训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丽霞教授进行内容分享
中秋将至,冬季膏方进补的话题再次受人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丽霞教授针对冬季进补膏方用药问题进行了相关分享。王丽霞教授介绍,作为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膏方主要针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目前冬季进补膏方多用于治未病。而在膏方开诊前,王丽霞教授强调了几点准备工作。1.医院层面,加强药学人员、中医师的相关培训及设施准备。2.医生层面,要了解患者具体情况,急性、感染、发热的患者,不建议选择膏方,对于特殊体制、特殊病情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测,可以先用汤药方作为开路方,方药对症,患者病情稳定且需要长期调理时可用膏方。3.在药物选择上,作为调理膏方需要针对患者病情和体质合理处方,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一些药物如雷公藤、黄药子等,如果病情需要必须要用时,需要加强用药监护,不可长期过量使用。另外医生处方时也要考虑处方组成中易出膏的中药和不易出膏的中药在处方中的比例。4.在膏方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中药膏方制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膏方的质量。
古代炮制资料助力现代中医药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孝涛传承工作室主任张志杰正在进行内容分享
作为我国独有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起源于临床医生的用药需求,其主要作用是“治毒增效”。我国古代的医书和方书中分散记载了大量炮制资料,对古籍中的炮制资料善加研究,既有助于我们了解炮制发展的源流,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炮制的主流方法,探索这些方法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在炮制品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选择,有利于开展临方炮制、科研选题和论文撰写。张主任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例,介绍了古籍中炮制资料利用的方法,并介绍了王孝涛老师利用古代炮制资料开展科研的成果。
多层次、多靶点
中药治慢性心衰不可忽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林谦教授正在进行内容分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林谦教授介绍,中医强调气血理论,早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就有记载:“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而以中医的气血理论来分析慢性心衰的一个临床病机,则是气虚导致的血瘀,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会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指导。“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是一个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其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心脏功能,还能减少诱发因素、改善原发疾病。”林谦教授表示,中、西医各有所长,临床应结合患者情况,从整体考虑选用合适的中、西医疗法,从而达到互补。
公立中医医院建设主抓四点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培办主任张骞正在进行内容分享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培办主任张骞介绍,我国公立医院的特点主要有公益性、非盈利性、多层次性以及解决基本医疗四个方面。那么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建设的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提升职工、患者满意度,注重医院品牌建设以及患者口碑建设;2.医疗管理精细化,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规范医疗运行过程;3.注重医疗服务高效性,即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化信息手段,优化医疗运行效率;4.着重要求医疗安全质量与技术过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奖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为我们公立医院稳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升清降浊治疗慢性肾衰升降失常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童安荣教授正在进行内容分享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童安荣教授介绍,将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系统地开展了升清降浊治疗慢性肾衰升降失常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后发现:慢性肾衰的一个主要机理就是升降失常。但在临床中如何引入中医升降理念,如何处理补虚升清、泻实降浊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脏腑的升降生理功能及药物升降浮沉之特性来纠正慢性肾衰脏腑升降失常之病理,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衰治疗水平,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药质量对临床的影响

红日康仁堂王孝涛中药炮制传承基地负责人于立伟正在进行内容分享
“中药炮制: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临床中常发现同样的药方换个药房、医院抓,疗效会有所差别,而这背后就涉及到中药材质量的参差。针对这一话题,红日康仁堂王孝涛中药炮制传承基地负责人于立伟,以血余炭、莱菔子等药材为例,介绍了不同炮制工艺会对药品的药效造成不同的影响。“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可升而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利气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于主任指出,类似莱菔子这样生、熟功效不同的中药还有很多,也就是说,中药炮制工艺的好坏会对药材的临床疗效造成影响,临床当引起重视。劣质的炮制则会影响药物的临床效果。他呼吁,生产企业要依法炮制,保证饮片质量的稳定、有效,同时临床医生也要重视炮制的作用,善用不同的炮制品,不断提升处方疗效。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胡辉:医疗照护 细微之处见真章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 傅卫军教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守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绚烂生命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创新团队:除痛创新 做疼痛学科的探索者、引领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王 前:奋力闯创干,用“家院”文化暖心聚力振精神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林丽珠:融贯中西医,征服癌魔
排版:王璐
编辑:王璐
审核:黄玲玲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